1789年以來2.4萬英國女囚被流放澳洲,澳大利亞:她們是開國之母

通政司知事 發佈 2024-03-06T23:17:23.398183+00:00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前言1789年,一艘由英國出發的,關押著736名囚犯的艦隊,在經過了252天的海上漂泊後,終於到達了澳大利亞這片大陸。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前言

1789年,一艘由英國出發的,關押著736名囚犯的艦隊,在經過了252天的海上漂泊後,終於到達了澳大利亞這片大陸。

令人意外的是,在到達目的地澳大利亞後,船上竟有226名懷孕女性。

之後英國又向澳大利亞流放了2.4萬女囚,這2.4萬人也被現在的澳大利亞人稱為「開國之母」。

那麼這些懷孕女性為何會從英國送到澳大利亞?之後的2.4萬女囚與澳大利亞的「開國」又有什麼關係?

這一切還要從英國與美國開始說起。

一、美國獨立,澳大利亞成英屬殖民地

自大航海時代開啟後,英國、荷蘭、西班牙等國紛紛前往海外探索未知大陸。

只要發現無人的土地,或是沒有先進文明的島嶼,都會被這幾個國家強行霸占。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英國與西班牙、荷蘭等國家都存在競爭關係。

在這航海時代蓬勃發展時,美國還只是英國的殖民地,澳大利亞這片土地也還是土著人的棲息地,沒有受到任何先進文明的打擾。

1606年,荷蘭人率先登上澳大利亞,並以「新荷蘭」的名字為其命名,希望日後將這片土地變為本國的殖民地。

只不過因為國家實力有限,這個夢想並沒有實現。

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帶著滿船工作人員和先進儀器,以科考為名開拓殖民地,發現了澳大利亞,重新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斯」。

讓庫克驚喜的是,這裡的天然條件雖然不如人意,但土地十分肥沃,而且只生活著落後的土著人,還沒有被其他國家殖民過。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庫克帶人測量了澳大利亞的全部數據,這才繼續自己的航海之旅。

消息傳回英國之初,並沒有人看好這片土地,尤其是本國人口有限,無法將精力放在一個沒有太大「價值」大陸上。

可沒過多久,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使得澳大利亞成為英國新的「救命稻草」。

在英國各領域迅速發展的過程中,犯罪率也持續升高,各監獄人滿為患,實在沒有地方和工作人員管理這麼多犯人。

恰好當時的英國缺少殖民者,於是便將這些罪犯發配到北美,讓這些人配合為國家種植糧食,建立殖民地,同時也能達到懲罰犯人的效果。

但隨著北美人口的增加,加上英國剝削力度的加大,最終造成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

從這之後,美國便不再為英國提供各種物資,更關閉了英國向其輸送犯人的通道,決心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

沒有了輸送犯人的地方,更失去了一大片殖民地及後續的物資,英國迫切尋找一個美國的「替代品」,解決國家當前難題。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有大臣提到了一直被人忽視的澳大利亞。

從地理位置上來講,澳大利亞臨近荷蘭殖民地印度尼西亞。

如果能在澳大利亞建立英國殖民地,就可以對印度尼西亞進行夾擊,從而對荷蘭的軍隊進行牽制。

而且澳大利亞雖然條件不理想,但原住民落後且戰鬥力弱,不會對英國派去的犯人造成任何傷害。

就這樣,澳大利亞成為英國新的「監獄」,也成為了英國重點關注的殖民地。

可令英國沒想到的是,這個罪犯的流放之地,最終也像美國一樣獨立為新的國家。

二、澳大利亞與「開國之母」

1789,英國政府挑選了736名罪犯,在軍官菲利普的帶領下,登上開往澳大利亞的艦隊。

在茫茫的大海中,罪犯當中的女性不僅要忍受海軍們的侮辱,還要迎合其他罪犯的虐待。

一旦表現出反抗情緒,便會受到更殘忍的對待。

有些女性為了能夠生活得輕鬆一些,只能拼了命地討好軍官。

最令她們感到難受的是,自己根本沒有犯什麼十惡不赦的大罪,有的人只是偷了一些糧食,就被國家判處流放罪行。

不僅要忍受顛沛流離之苦,還被迫流入風塵,用身體換來足夠的食物和淡水。至於到了目的地之後的生活會是什麼樣,所有人都無法預料。

經過252天的航行後,艦隊終於抵達了澳大利亞海岸。

而備受虐待的226名女性,此時全都已經有了身孕,甚至有不少孕婦即將臨盆。

為了殖民地能更好地發展,英國不斷向澳大利亞輸送罪犯,還派出了不少技術人員,幫助這些人在這裡安家立業,為英國創造更多價值。

可沒過多久,這些男性罪犯之間就發生了多起打架鬥毆事件,甚至有不少人因此失去性命。

尤其是在爭奪稀少的女囚犯時,男人之間的鬥爭就更加激烈。

得知這一消息後,英國在之後的60多年時間裡,將2.4萬名女囚犯送到澳大利亞,用來改善當地男女比例,以便增加新生兒數量。

這萬多女性,與第一批抵達澳大利亞的226名已經懷孕的囚犯一樣,淪為毫無尊嚴的生育機器。

不僅要像物品一樣被挑選,還無法享受到應有的待遇。

與此同時,英國政府制定了各種福利政策,積極呼籲民眾前往澳大利亞結婚生子,為國家的發展出一份力,並在暗中增加罪犯的輸送數量。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澳大利亞的生存環境有了明顯提高,新生兒數量也成倍增加

1817年,這片最初由罪犯建立的英國殖民地,正式被命名為澳大利亞。

當在澳大利亞發現金礦後,許多做著發財美夢的各國淘金者蜂擁而至,極大程度上帶動了當地的經濟,也使得澳大利亞的人口出現井噴式爆發。

這裡的主要人口,也終於不再是英國的囚犯。

等到第二次工業革命前後,那些女囚犯們的後代也大都長大成人,也就是現在澳大利亞人最早的祖先。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那2.4萬女囚才被稱為澳大利亞的「開國之母」。

與父輩不同的是,這些人從出生起就生活在澳大利亞,對英國沒有任何感情,反倒因為英國的剝削而充滿怨恨。

等到英國因為人口不夠停止輸送囚犯,也不再增加守軍後,為了保護自己生長的家園,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亞聯邦在雪梨正式成立。

原6個殖民地改為州,澳大利亞成為大英國協的自治領,定都坎培拉。

雖然權力有限,但卻走出了獨立的第一步。

1931年,澳大利亞成為了大英國協內的一個獨立國家,但與英國仍然是宗主關係,

一直到1986年,澳大利亞才完全獲得立法權與司法終審權。

由此可見,澳大利亞與美國一樣,是由眾多移民組成的國家。

但有趣的是,這個與美國有著相似經歷的國家,最終卻「拋棄」了宗主國英國,轉而成為美國的「小弟」。

三、世界大戰與改換陣營

一戰爆發前後,澳大利亞就在英國政府的幫助下,成立了新的陸軍和海軍,並接受了系統的訓練。

一戰爆發後,應英國政府的要求,澳大利亞迅速派出巡航艦隊參與作戰,成為英國軍隊堅定的盟友,出色的完成了作戰任務。

也正是在這次戰鬥中,澳大利亞的軍隊獲得了世界的認可,提升了國家的影響力。

這時的英國還是世界強國,剛獨立不久的澳大利亞十分願意聽從宗主國的召喚,也十分需要英國提供的軍事、經濟援助。

可到了二戰時期,英國的實力大打折扣。為了守衛本國領土,澳大利亞將目光轉向了美國。

二戰爆發時,日本嚴重依賴美國進口的石油等資源。

所以在美國停止對日本的供應後,日本只有兩條路可以解決當前的困境:和談或是開戰。

此時的日本已經對多個國家發動侵略戰爭,獲得了大量資源。

美國正是看中了手中的這些資源,才突然停止對日本的供應,想要以此逼迫日本共享戰爭成果。

但令美國沒想到的是,日本已經膨脹到失去理智,偷襲了美國太平洋海軍艦隊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

不久後,日本又將魔爪伸向了澳大利亞。

在英國參加二戰之時,就曾以保護澳大利亞本土安全為由,從澳大利亞調走三個師參與作戰。

日本曾經在新加坡(英國殖民地)俘虜的英軍中,就有一萬多名澳大利亞士兵。

面對日本的步步緊逼,英國既沒有能力出兵相助,也沒有按照澳大利亞的要求,將三個師全部調回本國抵禦外敵。

反而為了自己的利益,強行留下一個師執行駐紮任務。

在這種情況下,澳大利亞只能向美國尋求幫助,最終在美國的幫助下擊退日本,保護了自己的領土。

二戰過後,英國的實力一落千丈,再加上曾經對澳大利亞見死不救的行為,直接將自己名義上的聯邦國家推到了美國陣營。

此後的時間裡,澳大利亞成為美國的跟班,跟隨自己這位「大哥」參加了韓戰、越南戰爭以及阿富汗戰爭。

同時加上了與美國的合作,壯大了本國的實力。

直到今天,澳大利亞這個曾經需要尋求強國保護的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達到1.95億澳元,綜合實力也躋身於世界前列。

這個由罪犯開拓出來的國家,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不得不承認他的發展之迅速。

只可惜在澳大利亞的成功路上,隱藏的卻是土著人的累累白骨。

四、澳大利亞的土著民

上文曾經提到過,當庫克船長發現澳大利亞時,上面生活著一些落後的土著民。

在此之前,這些土著民已經生活了四萬多年,且已經發展到了五百多個部落,大約一百萬人。

在英國犯人沒來之前,澳大利亞所有的耕地都是由土著人開墾。

可當菲利普帶著第一批犯人登陸澳大利亞後,為了獲得更多生存下去的資本,這些犯人利用先進的武器裝備,大肆搶奪土著人手裡的土地。

也不知是缺少娛樂設施的原因,還是不甘心被發配到這片偏遠的土地,起初還對工作興致勃勃的犯人,沒過多久就變得異常憤怒。

到後來,這些犯人竟然以屠殺土著人為樂。

即便菲利普知道了犯人的行為,也沒有加以約束,甚至默許了這種殘忍的「娛樂方式」。

就算勉強能過存活下來的人,不論男女都會成為奴隸,沒有任何尊嚴可言。

更令人憤怒的是,這些澳大利亞人(白種人)從不將原住民當做人來看待,而是把他們被歸為「動物群體」。

直到一次投票表決後,這些原住民才成為他們口中的「人」。

至於遠在天邊的英國政府,對於類似的行為早已經司空見慣,甚至還將奴隸當作移民福利的一部分。

停止了對土著人的生命踐踏後,澳大利亞卻依舊不允許這種原始文化的延續。

從1910年到1970年,澳大利亞政府以保護土著兒童為理由,讓其接受白人的文化,且終身不能學習屬於自己民族的文化。

雖然這條政策已經被禁止,可澳大利亞針對土著人的不平等對待依舊存在。

結語

這群強行搶走土著人家園的強盜,在建立自己的政權後,將槍口對準這片土地原本的主人,甚至試圖否認自己的殘忍行為。

雖然澳大利亞想盡種種辦法掩蓋醜陋,但真相卻不容更改。

無論是所謂的「開國之母」,還是之後對待土著居民的行為,曾經犯下的罪惡,永遠不會被掩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