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萬科2022年終獎出爐!少數人歡喜多數人憂?

老槍財經 發佈 2024-03-07T04:52:36.452885+00:00

多數萬科人對薪資不滿 ?剛剛,據房地產業內資深的「濤哥雜談」最新線報,地產一哥萬科2022年度的年終獎,終於在春節後發放了。據悉,大部分萬科員工已經拿到了獎金,據濤哥的專項調研,共收集到來自萬科員工的250份反饋,數據覆蓋了萬科各大區域。



多數萬科人對薪資不滿 ?

剛剛,據房地產業內資深的「濤哥雜談」最新線報,地產一哥萬科2022年度的年終獎,終於在春節後發放了。

據悉,大部分萬科員工已經拿到了獎金,據濤哥的專項調研,共收集到來自萬科員工的250份反饋,數據覆蓋了萬科各大區域。

從這250位員工填寫的數據看:

2022年,70%的萬科員工年終獎下滑,18%的員工持平,約12%的員工年終獎提升。

其中,55%萬科員工年終獎降幅超30%,三分之一的萬科人年終獎降幅超50%。

2022年是房地產行業「 腥風血雨 」的一年。​據說有一半的房企沒發年終獎,而發年終獎的房企中,獎金數額普遍也下降了30-50%,所以萬科獎金減少自然也在合理範疇內。

2022萬科員工年終獎變化情況


(圖源: 濤哥雜談)

從具體數額看:

約16%的萬科員工年終獎低於1萬,其中部分人是因為績效打分未達標,導致沒有年終獎;

約30%的萬科員工年終獎在1-3萬;

約29%的萬科員工年終獎在3-7萬;

25%的萬科員工年終獎在7萬以上,這部分人中有些已經是管理角色,少數職能負責人和項目總甚至拿到了70-80萬的年終獎。

2022萬科員工年終獎金額分布


(圖源: 濤哥雜談)

而從獎金倍數看:

約20%的萬科員工年終獎低於1個月,這裡面一半是績效未達標,獎金為0;

約46%的萬科員工年終獎在1-4個月;

約23%的萬科員工年終獎在4-8個月;

10%的萬科員工年終獎在8個月以上,應該屬於績優員工,獎金倍數最高達到了20個月。

2022萬科員工年終獎倍數分布

(圖源: 濤哥雜談)

從人力資源角度看: 萬科年終獎可能遵循12511分布:10%績優、20%良好、50%合格、10%待改進、10%不達標。

其中,績優獎金8-20個月,良好獎金4-8個月,合格獎金1-4個月,待改進少於1個月,不達標無獎金。

另外,萬科各區域公司的年終獎差異,總體來說各區域都發了,但獎金均值上各有不同,可能與業績貢獻有關。

以萬科規模最大、關注度最高的三個區域來說,能夠比較明顯的看出:

不管獎金均值還是績優員工獎金倍數,都是上海區域>南方區域>北京區域。

這個明顯與市場環境有直接的關係,華東與華南市場確實顯著好於北方市場,因此員工年終獎也更多些。

其他幾個區域也有人多有人少,整體上說,華中、西北還行,西南、東北少一點。

從萬科員工提供給濤哥雜談的反饋看,不難發現:大多數萬科人,對薪資表達出不滿。

在濤哥雜談分析看來,這裡面可能有幾個原因:

1、萬科薪酬結構中,固定工資較低,獎金占比較高,因此獎金變化對萬科人年收入的影響更為明顯。

2、通過社招加入萬科的人,入職時公司往往給了較高的獎金期許,以前市場比較好時能實現,現在降低過多,導致期望與實際之間的落差較大。

3、萬科校招生以及老員工們,也由於已經連續多年薪資漲幅較少,不滿的情緒積累,對收入也有頗多抱怨。


萬科管理層2021年降薪幅度低於2008年

2022年3月30日,在萬科交出一份淨利潤225.2億元,同比下降45.7%的2021年年度答卷後,以郁亮為首的萬科管理層遭遇資本市場和投資人的嚴厲聲討。

為此,郁亮本人被迫在業績會上破天荒向50多萬萬科股東致歉,並表示個人自願放棄2021年度全部獎金 。除此之外,萬科在職的8位董事、監事、高管均較大幅度降薪。

早在2013,在王石主政萬科,郁亮還只是萬科CEO的時候,在福布斯中國A股上市公司CEO薪酬榜上,郁亮就以年薪1368萬元位居榜首。

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作為萬科董事長的郁亮薪酬僅為154.7萬元,比上一年度少拿了1092萬元。 而萬科員工在2021年度更慘,人均薪酬只有12.23萬。

相比之下,2021年度,作為央企保利發展董事長的劉平,薪酬都高達570萬元,是郁亮的3倍多。

事實上,在業績下滑的2008年,萬科管理層也曾實行降薪舉措。 《新財富》曾經做過一個統計對比:​​

(圖源: 《新財富》)

Wind數據顯示,包括時任董事長王石、總經理郁亮在內的11位管理者降薪幅度超過50%,普遍在60%左右。其中,同比降薪幅度最小的是時任執行副總經理解凍的-51.73%,幅度最大的是時任總經理郁亮的-65.32%。

對比來看,萬科管理層2021年的降薪呈現明顯的差異化特徵。

8位管理者中,薪酬降幅超過50%的僅兩位,郁亮同比降幅達87.6%、王海武達到51.13%(2020年,王海武為執行副總裁,2021年則擔任職工代表董事);韓慧華、朱旭、闕東武3位的薪酬降幅則低於25%。

對於郁亮的薪酬變化,萬科在年報中是這麼說的:「郁亮2021年年度即時現金薪酬總額為673.5萬元。由於郁亮主席自願放棄年度獎金,其實際發放的薪酬為154.7萬元,同比下降87.5%」。

也就是說,郁亮的薪酬變化是基於其個人自願,而非公司制度性約束。

而如果剔除郁亮的薪酬數據,其他管理層的薪資平均降幅是35.29%。因此,整體來看,萬科管理層2021年的降薪幅度,是低於2008年的。


合伙人制度兌付惹出年終獎糾紛?

而除了檯面上的薪酬,對外界而言,萬科合伙人持股平台才是最神秘的所在​。迄今為止,包括王石、郁亮等萬科前任和現任高管在內,他們通過萬科持股平台究竟獲得了多少分紅或收益,還是一個謎團。

2014年4月,萬科推出了合伙人持股計劃,也就是事業合伙人制。

萬科按照「不同級別、不同比例」的原則,在2010年~2015年對萬科各級高管的部分年終獎金進行了扣除留存(稱為「EP獎金」即企業經濟利潤獎金)。這筆錢在約6個月後,被盈安合夥通過一個資管計劃應用於二級市場購買萬科A的股票。

按照事業合伙人和萬科在2014年4月簽署的《授權委託與承諾書》,首批1320名萬科員工的EP獎金將封閉運營三年,期滿則兌付本金、分享投資收益。

然而,從2014年至2022年的近8年時間,有多位萬科前中高管理層人士對媒體抱怨:他們不僅沒有分得利息和收益,屬於勞動應得的獎金也沒有兌付。而萬科一些核心高管,不僅按時拿獎金,還分得了高額投資收益。

2022年,《中國房地產報》曾以 《揭開萬科合伙人制度兌付謎局》為題,對此做過一篇深度報導。報導稱:

萬科的薪酬與合伙人制度,一直為人詬病 ,尤其在「寶萬之爭」時曾被重點指責 。

而被指責最多的,就是公開透明度不夠。萬科股吧也曾有人吐槽「萬科淪為少數人的小金庫」。還有媒體估算:僅2010年~2016年的7年間,王石、郁亮分別獲得的現金薪酬經濟利潤獎金累計超過10億元。

有人抱怨:除了萬科的核心管理層獲益之外,其他的獲益的也僅占少數。還有老萬科人透露,有一部分人在離開萬科前拿到了,從2014-2022年的近八年,僅有小部分公司高管拿到了兌付款,多數人沒有兌付,這個顯然是不公平的。

2022年6月,裁判文書網公布了一則民事判決書。曾任萬科青島城市總經理的周應傑,因薪酬糾紛,將萬科告上法庭,要求萬科支付其2015年經濟利潤獎、2016年至2019年常規獎金及經濟利潤獎以及經濟利潤獎的投資收益。

最後,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人民法院認定:萬科的經濟利潤獎屬於薪酬。該院認為:萬科的年報中都明確了薪酬體系里包括了經濟利潤獎,系用人單位根據自身經營情況、員工工作表現等自主安排支付給勞動者的獎勵,適用於員工符合獎勵條件(例如員工提供了超額勞動或為企業創造了超額收益)的「獎金」。

為此,青島市北法院一審判決萬科向原告周應傑補發2015年~2020年度「年終獎」(稅後)1024.01萬元,同時支付2016年~2019年度的經濟利潤獎金共計3574.09萬元。

然而,由於萬科合伙人持股平台設計和運作的複雜性,對絕大多數萬科員工和萬科的投資人而言,萬科高管們通過這個持股平台,究竟拿了多少收益,至今還是一個謎。

你對萬科的年終獎和薪酬怎麼看? 歡迎與老槍財經互動討論。


參考資料:

1,《 萬科,到底發了多少年終獎?》 ( 作者:濤哥雜談 ,來源:濤哥雜談);

2,《 高管降薪,郁亮放棄獎金、致歉,萬科管理層在檢討什麼? 》 ( 作者: 杜冬東,來源:《新財富》 );

3,《 揭開萬科合伙人制度兌付謎局 》( 作者 : 吳若凡 樊永鋒 ,來源:《中國房地產報》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