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出函谷關,為何諸侯爭相來投?項羽幹了什麼

地圖帝 發佈 2024-03-07T09:13:11.095792+00:00

#歷史開講#項羽將韓地一分為三,北邊的河內郡為殷國,封司馬卬為殷王,建都朝歌。中間的三川郡為河南國,封申陽為河南王,建都洛陽。南邊潁川郡為韓國,封韓成為韓王,建都陽翟。秦朝的河內郡包括戰國時韓國河內與魏國東郡部分地區,三川郡包括韓國的洛陽盆地和東周洛邑,潁川郡則基本就是韓國領土。

項羽將韓地一分為三,北邊的河內郡為殷國,封司馬卬為殷王,建都朝歌。中間的三川郡為河南國,封申陽為河南王,建都洛陽。南邊潁川郡為韓國,封韓成為韓王,建都陽翟。秦朝的河內郡包括戰國時韓國河內與魏國東郡部分地區,三川郡包括韓國的洛陽盆地和東周洛邑,潁川郡則基本就是韓國領土。

圖-韓地三國

滅秦時司馬卬和申陽南下太行山後,分別在河內郡和三川郡占據了部分城邑。兩人隨項羽入關,不過入關的時間要晚一些,他們趁機全據河內郡和三川郡。殷國和河南國都是人口稠密之地,尤其是河南國,洛陽市井稠密,宮闕壯麗,還能把秦人堵在函谷關以西。

項羽對二人並無好感,並不甘心將兩地拱手讓出,但還是順水推舟,封兩人為王。因為更令項羽感到不安的,是韓王成。

韓國的地盤,幾乎是劉邦打下來的,韓王成和韓相張良,與劉邦關係非同小可。項羽本想殺了韓王成,另封心腹鄭昌為韓王,但礙於張良的面子,暫時沒動韓王成。

項羽從關中回到彭城途中,徵調韓王成之兵,以增加兵力震懾楚王羋心(義帝)的諸將。當時韓王成在韓國統治了約一年,舉善罰惡,撫恤百姓,省刑薄稅,韓民大悅。

圖-項羽分封形勢

當劉邦北上關中後,項羽以鄭昌為大將、蒲將軍為副將,率萬餘人前往韓國,名為幫助韓王成協防,實則是架空韓王成。當劉邦在項羽大破趙賁和內史保,項羽立即將韓王成和韓相張良請到彭城。當劉邦迫降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後,英布也弒了義帝,項羽立即廢韓王成為侯,留在彭城,另封鄭昌為韓王。過了幾天,項羽派人到彭城,殺了韓王成。

韓王成最早是項梁所立,韓相張良與項氏情深潭水,與項纏更是情同父子。韓王成的韓國,本應是西楚國的鐵桿盟友。但劉邦入關中前曾幫韓王成打下韓國大部分城邑,張良又率韓軍跟隨劉邦入關,項羽對此極為不快。不過張良並沒有隨劉邦入漢中,而是回到韓國輔佐韓王成,韓國還是偏向項羽的。

當初在會稽郡,多虧鄭昌照應項氏,項羽倒是知恩圖報。問題在於鄭昌不是韓國宗室,他最大的一筆戰功,是巨鹿之戰時,率一支偏師與章邯對峙,為項羽的主力贏得有利時機。鄭昌曾是秦朝會稽郡吳縣縣令,以能力看最多做個郡長(太守)。項羽殺人隨心所欲,用人更是任人唯親。

相比而言,劉邦的兄弟子侄也不少,但沒有一個在軍中擔任要職,麾下將士每一次加官進爵,戰功都記得一清二楚。

韓王成一死,張良就徹底倒向劉邦一方,從彭城西逃入關中。留守彭城的項纏不但沒有阻攔,反而設宴送行。

劉邦這邊是鸞翔鳳集,立即封張良為成信侯,拜為太傅,行相國事。一時遠近豪傑歸心,兵威大振。張良軍事水平不行,但他六世相王,是一面旗幟,為六國保留了反秦的希望。項梁也曾是一面旗幟,某種程度上項羽也是,因此看輕張良。劉邦是士出身,他把張良奉為上賓,其他諸侯王才甘心尊漢王為共主。

劉邦帳下有個叫韓信(與大將軍韓信同名)的,是韓襄王之孫,按輩分是韓王安(戰國最後一個韓王)的叔叔。

劉邦先以韓信為韓國太尉,撥了一批韓國人給他統率,許諾等韓信拿下韓國,就正式封韓王。不過張良卻並不願做韓信的幕僚,雖然祖孫相了六個韓王,也是擇明主而仕。張良此刻從韓國申徒(相國),轉變為漢國太傅,正式成為劉邦的幕僚。

劉邦在關中迅速壯大,同時不斷派人到齊國項羽大帳內,說自己只是恢復懷王之約,做個秦王,絕無攻擊項羽的打算。當然項羽不會相信劉邦的話,只是身陷齊國,無法分身。

公元前206年十一月,劉邦留韓信和酈商在關中,仍然圍攻雍王章邯的廢丘,治粟內史襄則為關東戰事轉漕輸粟,督運糧草,其餘文武都隨劉邦出函谷關。

漢王、塞王、翟王、常山王,率十七萬人馬出關中,攻打韓王鄭昌。其中漢國十二萬餘,塞國近三萬,翟國和常山國各萬餘人。

圖-劉邦出函谷關

韓國方面,韓王鄭昌也早有對此,他派蒲將軍率本部六千多人馬去迎擊。早在劉邦在沛縣起兵同年,蒲將軍便率2500人在薛縣起兵,他的起點不亞於劉邦。

項梁起兵後不久,英布和蒲將軍各率本部兵馬投奔。定陶之戰後,秦軍大舉攻入趙國,楚懷王令宋義為上將軍,范增為末將,項羽為次將,北救趙國。楚王近悅遠來,把蒲將軍留在彭城,籠絡之。

項羽殺了宋義後,立即派人通知蒲將軍增援。蒲將軍率兵四千北上途中遇到劉邦,與劉邦一起攻擊過碭縣。在項羽看來,蒲將軍這個人不如英布純粹。

巨鹿之戰,項羽遣英布、蒲將軍為先鋒,率軍二萬渡河,襲擊秦軍甬道。巨鹿之戰項羽大勝,與章邯第一次談判破裂,項羽令蒲將軍攻秦軍,戰於漳水以南,蒲將軍親冒矢石,大勝之。

項羽軍挾持二十餘萬秦軍降卒到達新安後,招英布和蒲將軍商議,一夜之間全部坑殺之。英布和蒲將軍如臂使指,可以說是項羽的左右手。當時英布與蒲將軍擁兵自重,地位遠高於項羽麾下龍且、鍾離眜等人。

在滅秦過程中,項羽友軍當中軍功第一當屬英布,蒲將軍排第二。然而項羽分封諸侯,英布封九江王,蒲將軍卻連個侯爵都沒有。

項羽分封諸侯前,已經打算先將楚王羋心(義帝)遷到長沙郡郴縣並殺之,英布屨及劍及,項羽的鞋子往前邁一步,英布的長劍總是領先一步刺出。蒲將軍就不同了,常感懷楚王之禮遇,最主要是錯判了形勢。當時呂臣、陳嬰、輔佐楚王,共敖、周殷等楚將攻城略地,都沒有隨項羽入關中。而項羽還有劉邦這個強大的競爭者,諸侯國不服者甚眾,蒲將軍對項羽要殺義帝,是持反對意見的。

現在不僅英布封了九江王,連鄭昌都封了韓王。而軍功僅次於英布的蒲將軍,居然淪落到給韓王鄭昌守國門。蒲將軍怒氣填胸,但他也是智勇雙全的人物,怎會受鄭昌擺布,以「迎擊漢軍」為由,北上三川郡,屯兵函谷關外。

函谷關以東一兩百里都是狹長地帶,軍隊根本無法展開,蒲將軍只要將自己的精銳頂在前面,漢軍的兵力優勢蕩然無存。時間久了,漢軍內部塞國和翟國人馬可能會反水,再加上章邯還在廢丘,變數很大。如果蒲將軍能把漢軍堵在函谷關以西幾個月,等項羽征服齊國後率西楚國主力來戰,劉邦必然是四面楚歌的局面。

蒲將軍明明已經身在項營心在漢,卻還要營造一個對劉邦極為不利的格局,不為別的,因為要爭取投降後的待遇。

十二月,蒲將軍投降。在封侯封面,劉邦比項羽大方多了,劉邦稱天子後,定下十八功侯,蒲將軍柴武排名第十三,封為棘蒲侯,食邑不詳,按排名約有5000戶,與樊噲、灌嬰、陳平、王陵相當。以上五人後來在漢朝廷都是三公級別,柴武和灌嬰後來拜過大將軍。

能和樊噲、灌嬰這種戰將平起平坐,蒲將軍目的達到,立即調轉槍頭,引領漢軍攻擊韓國。於是韓國滅,鄭昌亡。

劉邦所封韓國太尉韓信,改封為韓王信。項羽硬是把傾向中立甚至略微偏向西楚的韓國,逼成了死敵。

劉邦攻擊的是韓國,要經過定都洛陽的河南國。河南王申陽本就是常山王張耳的心腹,雖在南下太行山時與張耳產生矛盾,但畢竟不想充當楚漢相爭的炮灰,也加入劉邦軍團。

北邊的殷王司馬卬,最大的敵人是緊鄰的趙國,自從巨鹿之戰後與趙王歇分道揚鑣,司馬卬就成了趙國的叛將。司馬卬孤掌難鳴,只能緊跟申陽一起投降劉邦。不過劉邦對這些降王降將相當大度,仍讓他們保留地盤和軍隊。

劉邦出函谷關,滅掉了韓國,迫降了殷國和河南國,項羽卻仍兵陷齊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