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未熟知的鼓樓名人(12)

家在鼓樓 發佈 2024-03-07T09:25:53.466075+00:00

福州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世家叢起,名人輩出。鼓樓區位居省會中心,更是群星薈萃之地,雖歷經歲月淘洗,其豐功偉烈,贊在人口者,鄉邦引以為榮。群賢顯身揚名,或由身處高位,政績卓著,或因文才富贍,著作等身;或緣科第世家,代有聞人;或出開先風氣,冒險犯難,救世濟民。



福州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世家叢起,名人輩出。鼓樓區位居省會中心,更是群星薈萃之地,雖歷經歲月淘洗,其豐功偉烈,贊在人口者,鄉邦引以為榮。群賢顯身揚名,或由身處高位,政績卓著,或因文才富贍,著作等身;或緣科第世家,代有聞人;或出開先風氣,冒險犯難,救世濟民。要之,皆有大功於家國,有盛德於社會,其聲光震鑠古今,為眾人所欽仰者,故載諸竹帛,銘於金石,累世流傳永為旌式。但日月之明,不掩螢燭之光,民間固多以積德行善、嘉言懿行、利國濟民留盛譽之仁人志士,其事跡或不載於史志,其聲名或未顯於廊廟,而民眾受其恩德,至今永誌弗忘,有譜牒載其事實,垂於後世,在鄉井播諸口碑,頌其功德。是亦孔子所稱「禮失而求諸野」之一端。今設此《你未熟知的鼓樓名人》欄目,以記載名聲未著於世,而事跡實彰於時者,為之鼓呼揄揚,以勵來者。不使先賢德音輝光沉湮於歷史埃塵,而致長久寂寂無名焉。






清代福州狀元林鴻年


狀元文化是中華民族特殊文化現象,古語有言:「從古科名艷狀元」,在科舉時代,狀元一詞代表榮耀與顯赫,它曾激勵古代學子踴躍龍門。閩籍文人林鴻年「乃有清三百年間閩中第一位狀元」(盧美松《福建狀元譜·林鴻年》),由翰林院修撰歷官雲南巡撫,為官恪盡職守,任內「馭民以恩,繩吏以法」(民國《福建通志》),且關心時務,關注世道風俗。同治、光緒年間,主講福州正誼書院,其學問與人格,深深影響書院學子。且其人樂於藏書,勤於筆耕,在當時文界享譽盛名。

林鴻年扇面書法


林鴻年,字孝蔭,號勿邨,侯官人(祖籍福清)。其家世尚道德,詩禮傳家。祖父林封翁樂善好施,平生常接濟他人;父林士濂,有文名。鴻年受家風濡染,其幼年時期即勤奮好學,先後受教於沈廷楓、陳壽祺諸先生。道光十八年(1838),林鴻年充冊封琉球國正使,奉命出使琉球,欽賜五品銜,賜一品官服。「代表清廷諭祭故王,冊封新王」(《福州方志史略》第152頁)在琉球期間,他受到尚育王舉國迎接,深受禮遇。臨行前,林鴻年禁止隨從人員攜貨勒售。在琉球一百多天,摒絕當地人饋贈,後更將剩餘經費全數捐給琉球國,以賑濟貧窮。數舉深得時人讚賞,其廉潔自守品格,使人敬畏。


林鴻年是正誼書院首任山長,「造就人才極多,對於晚清文學界起了推進之積極作用。」當時書院招生規定:「務必在每年二月上旬參加公開考試,投考資格以舉人和貢生為限……每年投考約四五百人。」擇優入取。書院每月皆定期舉行考試,山長主持「師課」(內容以制藝文章與「試帖詩」為主,「兼試古學,有經解、史論及律賦等」)他曾為書院「客堂」題聯:「客皆當代要津,到此地只談風月;我本昔年都講,願諸生共筮雲雷」(《易經》:「雲雷屯君子以經綸」),希冀書院諸生成才濟世。他「敦崇正學」(《清實錄》),主講福州正誼書院十九年,「訓迪舉、貢,務儲館閣之才」,(民國《福建通志·列傳》卷39)其門生後輩多博學俊彥。


林鴻年用印


林鴻年好讀書,亦愛藏書。曾「廣收各類圖書文籍,所藏頗富,且以術數、兵法之書為多。」(盧美松《福建狀元譜·林鴻年》)後來林家藏書散佚,多流入當時楊橋巷口「聚成堂」中。他曾請人製作「勿邨又號艮谷」「勿邨」「侯官林勿邨鑑藏」「曾在林勿邨處」等藏書印,鈐於藏書上。


其一生沉潛學問,工於詩文,於金石等均有涉獵,且擅長書法,常為鄉邦人題辭書匾。任翰林院修撰期間,曾奉敕書御用摺扇,一筆不苟。其砥礪於學,晚年精力亦不衰減,「目力尤炯」,「復友人書」時,均親自持筆,「落筆精整瘦勁,有蒼翠欲滴之觀。」(李放《皇清書史》卷22)光緒八年(1882),閩浙總督等奏告林鴻年「經術湛深,品行峻潔」,清廷遂特賞三品卿銜。其病逝以後,清廷鑑於其人一生「績學砥行」,對閩省文教有功,故「將該故員生平學行事跡,宣付國史館立傳。」(《清實錄·光緒朝實錄》卷24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