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建成150萬畝糧食安全產業帶

南充新聞網 發佈 2024-03-07T10:52:43.310912+00:00

蓬安縣睦垻鎮武勝村金色的油菜花與綠色的麥田相互映襯,勾勒出「天府糧倉」字樣。劉永紅 攝●南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易立權實習生蒲龍「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如何確保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南充圍繞「誰來種地,在哪裡種地,怎麼種地」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蓬安縣睦垻鎮武勝村金色的油菜花與綠色的麥田相互映襯,勾勒出「天府糧倉」字樣。劉永紅 攝

●南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易立權

實習生蒲龍

「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如何確保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南充圍繞「誰來種地,在哪裡種地,怎麼種地」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近年來,南充以建成300萬畝糧食安全產業帶為統攬,推動糧食生產經營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供給保障能力、市場競爭能力持續提高。目前已建成糧食安全產業帶150萬畝,實現商品糧油總產量80萬噸,為築牢糧食安全「壓艙石」、穩定農業發展「基本盤」、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糧倉」作出了南充貢獻。

誰來種地?

引導11家龍頭企業、5000家專合社、100萬名群眾參與糧食安全產業帶建設

「種糧得有賺頭,才有人來種糧」。為實現種糧有賺頭的目標,南充以建成300萬畝糧食安全產業帶為統攬,規劃建設優質商品糧基地200萬畝、特色鮮食加工糧食基地70萬畝、稻漁綜合種養基地20萬畝、農旅融合示範基地10萬畝,預計實現年產值180億元以上。

3月16日春雨過後,高坪區會龍鎮熊家橋村的稻油輪作示範片,一望無際的油菜花猶如一條金燦燦的河流在山間流淌。

南充紅陽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90後」姚楊看著長勢良好的油菜,黝黑的臉龐露出了笑容。市農技站站長杜曉宇看了他基地的這片油菜後估計,油菜籽畝產能達到300多斤,意味著他光賣油菜籽每畝產值就能達到900元。4月下旬,油菜豐收後,五月中旬再種上一季水稻,畝產值又能增加1500元左右。

像這樣進行稻油輪作的土地,姚楊一共搞了873畝。姚楊給記者算了一筆帳,由於規模化和現代化種植,實現了節本增效,除種糧和深加工收入外,再結合補貼,預計基地年產值可達200餘萬元,利潤近40萬元。

除在糧食安全產業帶推行稻油輪作模式外,我市還推行「稻魚共生」模式,推廣玉豆帶狀複合種植模式。

「種糧有收益,業主積極性就高,誰來種地的問題就能得到解決。」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伍建春告訴記者,我市在產業帶內重點支持發展「基地+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企業+合作社+農戶」「公司+購銷企業+農戶」等經營模式,推廣糧油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農戶生產、龍頭企業統購統銷等利益聯結機制,引導11家龍頭企業、5000家專合社(家庭農場)、100萬名群眾參與糧食安全產業帶建設。

在哪裡種地?

實現糧食安全產業帶高標準農田全覆蓋

糧食安全產業帶能聚集大批像紅陽生態這樣的糧油新型經營主體,其一個基礎條件,便是產業帶內大規模建設高標準農田,實現了全覆蓋。

我市在綜合分析各糧食生產區耕地資源、水源保障、土壤地力等情況基礎上,打破行政區劃壁壘,優先選擇區位優勢突出、耕地質量較好、交通條件便捷的區域建設糧食安全產業帶,首批規劃明確3年內全市在嘉陵江水系沿岸沖積平垻、低丘帶垻和主要交通幹線打造150萬畝帶狀核心示範區,在淺丘寬谷、中丘中谷打造100萬畝輻射帶動區,在高丘低山區打造50萬畝集中產能提升區,形成「一帶多片多點」支撐項目布局。

3月16日,在順慶區雙橋鎮馬鳴埡村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多台挖掘機揮動著「長臂」作業。雙橋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負責人張明剛說,為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鎮上通過土地整理、推進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進一步改善土地種植條件。

高標準農田建設在全市推進,我市將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優先布局在產業帶,重點推進撂荒地復耕複種和機耕路建設、田型整治等宜機化作業改造,已建成高標準農田450萬畝,實現糧食安全產業帶高標準農田全覆蓋。沿產業帶布局實施道路配套工程,全面啟動產業一體化大環線、鄉村振興示範道路等項目100餘個,加快1.5萬公里田間產業道路建設。用好升鍾、亭子口、幸福水庫等大中型灌區渠系資源,全力推進「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和小型灌區、山平塘綜合整治,加快構建互聯互通、多源互濟的灌溉體系。

解決在哪裡種地的另一重要方面便是撂荒地整治,我市壓實黨政耕地保護責任,出台五條措施,市縣兩級按標準支持連片復耕種糧。全域推行四級「田長制」,構建衛星天上拍、「田長」地上查、群眾監督舉報的「空地聯合」耕地撂荒動態監測機制。對撂荒整治後的耕地,督促農戶自主種、引導主體流轉種、社會化服務組織託管種、集體經濟組織代管兜底種,完成復耕複種49.27萬畝、分類優化改造農業種植園地5.37萬畝。

怎麼種地?

農事服務隊伍、農技力量、精深加工等集結糧食安全產業帶

糧食安全產業帶不僅集結了大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成為社會化服務隊伍、農技力量等的集結地。

高坪區長樂鎮天雲寺村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的全自動智能化「育苗工廠」里,秧苗長勢良好。該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全自動智能化「育苗工廠」有2台全自動育秧機,今年可育出2000餘畝秧苗。如果是傳統水田育秧,播面2000畝至少要用到25畝秧田,「育苗工廠」大大節約了人工成本和土地資源。

這是高坪區首批水稻工廠化機插育秧示範點,採用「全自動播種流水線+育秧全營養基質+暗化出苗處理+溫控育秧大棚」的育秧模式,不僅能提高種子發芽率,還能保證秧苗質量。育秧時間由40多天縮短至30天左右,能增加水稻產量,比傳統人工育秧移栽畝均增收100元以上。

該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中心有「工廠化」育秧設備、種類齊全的農機設備,添置了大型糧油深加工設施,目前已為周邊村民、種植大戶提供代育代插、代耕代種等託管服務。

在糧食安全產業帶內,像這樣的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機構還有很多。我市在產業帶內實施「一鄉一隊伍」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工程,以鄉鎮為單位培育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隊伍,累計培育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467個,服務面積近200萬畝。

我市還堅持農技力量向產業帶集結,整合「駐村農技員」「科技特派員」「鄉村土專家」「致富帶頭人」等資源,按照每100畝至少配備1名對口農技員的標準,構建「專家大院+園區」「首席專家+園區」等技術服務體系,蹲點指導推廣輕簡栽培、綠色防控、複合種植等先進技術。通過培訓農技人員、培養農業科技示範戶、建設科技示範基地等方式,培育推廣「稻香杯」水稻品種、無人機精量播種等新產品新技術30餘項。

此外,我市還在產業帶內建設精深加工產業園,實施改造行動和外引內育主糧加工示範企業計劃,引導龍頭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開展現有工藝條件、生產流程的數位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引育水稻、小麥、油菜籽、大豆等大中型糧油加工企業20家,建成占地2000餘畝的川東北有機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