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蜂擁押寶衛星網際網路?

財經雜誌 發佈 2024-03-07T15:33:02.481330+00:00

在全球衛星星座快速組網的背景和需求下,衛星製造能力和火箭發射能力是各國布局衛星網際網路的必要前提,更是綜合實力的體現。

在全球衛星星座快速組網的背景和需求下,衛星製造能力和火箭發射能力是各國布局衛星網際網路的必要前提,更是綜合實力的體現



文 | 侯冰


全球範圍內低軌衛星大發射時代已到來,太空低地球軌道將更加擁擠,大國主導的太空「圈地戰」將愈演愈烈。


2023年2月,歐洲議會通過關於安全連接計劃(IRIS2)提案,旨在到2027年部署一個歐盟擁有的通信衛星群;與此同時,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批准了亞馬遜公司部署和運營3236顆寬帶衛星的計劃。此外,美國的「星鏈」計劃到2024年發射1.2萬顆衛星,中國也已申報近1.3萬顆衛星。


通俗來講,衛星網際網路是將地面的基站搬到了太空中,而每一顆衛星就是一個移動的基站,基於衛星通信技術接入網際網路。這讓尚未被網際網路覆蓋的地球表面70%的空間,和近30億的人,有了更容易觸網的機會,「永不失聯」。


衛星通信作為6G時代最重要的技術之一,是地面通信網絡的重要補充,衛星網際網路產業鏈存在爆發機會。如此龐大的項目,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力量。


SpaceX和OneWeb為代表的商業航天公司都公布了數千甚至數萬顆衛星發射計劃。據美國摩根史坦利的報告顯示,至2030年,僅全球衛星網際網路市場規模將達到約454億美元。


除了傳統衛星、軍事太空應用等領域的增長,太空經濟也將開始在以衛星寬帶網際網路為代表的其他領域產生重大溢出效應。預計到2040年,全球太空經濟的價值將達到1萬億美元。


先到先得,太空卡位賽槍響


衛星的軌道和頻率已經成為稀缺的戰略資源。


地球近地軌道最多可以容納大約6萬顆衛星,乍看下豐裕的資源實際上頗為緊張。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的規定,衛星的頻率以及軌道使用權採用「先登先占」的競爭方式來獲取,但由於美國「星鏈」等計劃的衛星數量龐大,這類衛星對於近地軌道的占據幾乎是「先占永得」。


由此來看,通信市場的競爭已經從地面走向太空。低軌道星座建設需要在較短時間內建造成百上千顆衛星並發射入軌,對衛星製造能力和發射水平要求極高。


那麼,如何實現快速製造衛星?在製造產能上,通過模塊化設計、柔性生產、智能製造等技術,採用流水線並行生產等方式,可以把衛星的設計生產周期壓縮到數周甚至數天,同時大幅降低衛星的製造成本。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OneWeb衛星生產能力可以達到每天1顆-3顆,而Starlink衛星的生產速度可以達到每天6顆-7顆。目光轉向國內,中國已湧現出一批向國際一流商業航天公司靠攏的企業,例如吉利旗下時空道宇衛星超級工廠可實現日產1顆。


衛星造出來後,需要儘早發射入軌「占坑」,為什麼這麼急?


這是因為低軌衛星在軌生命周期較短,一般在3年-7年之間,平均壽命5年。星座一旦開始組網,就開始折舊。因此,必須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火箭發射把所有的衛星送入軌道,儘快實現服務能力。


在全球衛星星座快速組網的背景和需求下,衛星製造能力和火箭發射能力是各國布局衛星網際網路的必要前提,更是綜合實力的體現。


全球押寶,太空新經濟規模可達萬億美元


全球範圍內,早已重視衛星通信的戰略地位及產業建設,包含韓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均通過制定戰略法規、設立專門機構等方式加強自身衛星通信產業建設。如上的名單列表正變得越來越長。


包括建造低成本高速網際網路衛星星座在內,各種技術競賽百花齊放之下,全球太空經濟規模有望如天文數字般增長。


據美國摩根史坦利發布的《太空:投資「終極疆域」》報告稱,預計到2040年,全球太空經濟的價值將達到1萬億美元。預計衛星網際網路將占市場增長的50%,在最樂觀的情況下將達到70%。


瑞銀預測,除了傳統衛星、軍事太空應用等領域的增長,太空經濟也將開始在以衛星寬帶網際網路為代表的其他領域產生重大溢出效應。此外,據估計,中國衛星通信行業市場規模將以8.4%的年複合增長率上升,並在2024年達到3447億元人民幣。


由於顯而易見的因素,「天文數字」一般的市場規模背後,是極高的行業門檻,別的不說,投資規模就堪稱巨大。


但對於衛星網際網路企業來說,熬過高投資,就是回報高光。以美國「星鏈」為例,截至2022年12月,「星鏈」已有超過100萬用戶,按100美元服務月費計算,一年營收超10億美元。


有機構估算,星鏈目前發射的所有衛星成本是6億美元,也就是說,運營不到一年即可覆蓋成本,開始進入「高回報」階段。而馬斯克在某次採訪中曾表示,「星鏈」建成後,預計每年收入可達300億美元。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最後組網完成後將達到42000顆衛星,如果中國也按照這個數量發射衛星,中國衛星相關的整個市場規模可能會到萬億元以上,未來發展空間十分廣闊。


衛星網際網路的好處何在?


首先,是讓更多的人能夠用上網際網路。


分享一個冷知識:當許多人已經把網際網路當作水電煤一樣的基礎設施之時,地球上還有超過70%的地理空間,涉及30億人口未能實現網際網路覆蓋,接近總人口的一半。


此外,在野外科考、應急救援等場景下,航海、航空等區域有強烈的網絡接入需求。傳統地面通信骨幹網在海洋、沙漠及山區偏遠地區等苛刻環境下,鋪設難度大且運營成本高,需要通過衛星網際網路來進行補充。


比如,「星鏈」在助力美國農村搞「新基建」。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發布了「農村數字機遇基金」,為美國那些尚未覆蓋網絡或網絡不佳的農村和偏遠地區提供網絡支持,「星鏈」獲得了該基金8.85億美元的補貼。


無獨有偶,2022年11月,蘋果公司宣稱,將從先進位造基金中撥款4.5億美元,用於開發支持衛星緊急求救(SOS)服務的關鍵基礎設施。


近年來,中國低軌通信衛星發展布局呈現快速發展態勢。2020年4月,衛星網際網路首次納入「新基建」範圍,衛星網際網路建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性工程,成為中國空天地一體化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衛星網際網路在全球範圍內被普遍視為新型基礎設施,而建設衛星網際網路是解決地球「無網際網路」人口數字鴻溝的重要手段,是實現網絡信息地域連續覆蓋普惠共享的有效補充。


其次,衛星網際網路將在發展數字經濟中發揮獨特的作用。


2020年是中國衛星網際網路建設元年,當年4月,衛星網際網路與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一起,被國家發改委劃定在「新基建」信息基礎設施的核心部分——通信網絡基礎設施裡面。


在業內看來,這帶來至少三大應用場景。


其一,幫助5G提高覆蓋度,化身6G技術先鋒。


衛星網際網路可以作為現有5G技術的支援部隊,與傳統地面網絡相比,衛星網際網路具有廣覆蓋、低延時、寬帶化、低成本等優勢;還可以作為未來6G網絡的先鋒隊之一。


6G是信息技術發展的新階段,是推動數字經濟升級的新平台。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平表示,6G將帶動數字產業化內循環的高質量發展,要通過推動科技創新爭取6G的主導權。


為什麼6G網絡需要衛星通信?新的業務需求是每一代移動通信網絡發展的第一驅動力。6G網絡架構發展的驅動因素之一便是「泛在覆蓋」這一新場景新需求。因此,6G網絡需要衛星通信,構建空天地海一體化通信系統,實現全球無縫立體覆蓋,用戶隨時隨地接入。


其二,開闢了手機直連衛星的新賽道。


2022年是手機衛星通信大熱之年。8月,SpaceX創始人馬斯克和T-Mobile執行長兼總裁西弗特宣布了雙方就移動衛星服務開展合作,計劃在2023年底前實現基於「星鏈」衛星的通信服務,並在全球範圍內逐步實現普通手機無盲點蜂窩網連接。9月,華為和蘋果公司先後宣布在其最新旗艦款手機華為Mate 50和iPhone 14開通衛星通信服務。


短期內手機衛星通信只能起到補盲通信的作用,但為什麼主流手機廠商加速擁抱衛星通信領域?


還是因為看好「智慧型手機+衛星通信」,這一充滿潛力的新興藍海市場。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衛星通信市場規模達到757.7億元,其中細分領域大眾消費通信服務市場規模為614.9億元,預計2023年中國衛星通信市場規模將超過900億元。


其三,通過技術融合,助推產業網際網路。


當前,數字經濟發展的重心正在從消費網際網路向產業網際網路轉移。衛星網際網路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算力支撐,可推動工業網際網路、農業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快速發展。


衛星網際網路在航空、海事領域獨具優勢。機載和海事通信對衛星網際網路的剛性需求使得它們成為衛星通信中的新興市場和熱點應用。


據Sky High Economics報告預測,到2035年,全球機載通信收入可達300億美元。2018年,中國商用航空飛機數量為3639架,到2038年將增長到9330架,接近世界總量的五分之一。目前,中國機載通信普及率只有5%,遠低於歐美發達國家,因此發展潛力巨大。


除了機載和船載通信,車聯網也是衛星網際網路在交通運輸領域的重要應用方向。


特斯拉電動汽車就是SpaceX的目標用戶以及生態系統的成員。車聯網主要有自動駕駛汽車、車載娛樂(寬帶連接和視頻流媒體服務)、汽車工業網際網路(車輛部件遠程管理系統)三大類型應用。


車載娛樂和汽車工業網際網路與衛星網際網路關係密切,例如,當車輛不在地面通信網絡服務區時,將不得不採用衛星網際網路。由於預測性車輛診斷和維護、安全檢查、遠程信息處理等應用不會消耗太多帶寬,因此衛星移動通信將是最佳手段。


不僅是交通領域。能源開發、生產和傳送具有場地分散、過程連續、資產密集等特點,衛星網際網路在其中的安全運行保障作用十分突出。


以電力行業為例,「發、輸、送、變」等工程一般都是地處偏遠。這些地方特別需要發揮衛星網際網路的覆蓋面廣、傳輸距離遠、組網靈活、操作簡單等優勢,以滿足人員生活、作業管理、設備監控、線路巡檢、應急保障等方面的語音、數據和視頻等綜合信息通信需求,而且這些需求需要應用衛星寬帶、移動和物聯網等多種通信系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