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丨「我們讓孩子學好英語,從來不只是為了高考」

成都商報教育報道 發佈 2024-03-08T02:25:09.211515+00:00

記者丨沙西雪兒#建議高考英語改為選考##建議高考外語降到100分##建議取消初高中英語主科地位#……今年「兩會」期間,關於英語的討論,幾乎貫穿全程。當然,這不是英語第一次被熱議。

記者丨沙西雪兒

#建議高考英語改為選考#

#建議高考外語降到100分#

#建議取消初高中英語主科地位#……


今年「兩會」期間,關於英語的討論,幾乎貫穿全程。


當然,這不是英語第一次被熱議。


根據不完全回顧梳理,近幾年來,對於英語學科的地位和分值,輿論場上的爭議從未停止,「外語學習是否必要」之爭,也幾乎是隔段時間就會上演一次。


隨著呼聲漸高,不少家長也不禁開始懷疑:學習英語真的沒有用武之地了嗎?


拋開理論層面的爭論,我們在近期回訪了兩位成都學生。一位是9歲就登上聯合國為成都環保發聲的成都小學生黎子琳(現已上初中),一位是初一首考雅思就拿下7.5分好成績的成都初中生楊濱如。


除了回顧他們的故事,我們也深度對話了兩位成都媽媽:為什麼讓孩子學習英語、學好英語?通過英語的學習,為孩子打開了怎樣的世界?



2019年12月7日,在西班牙馬德里召開的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一段中國女孩以「青年的力量·青年的責任」為主題的演講視頻火了。


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現場,黎子琳進行演講

圖源中國新聞周刊


視頻中的女孩叫黎子琳,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成都娃兒,從小參加過多項國內外英語比賽,大大小小獲得了很多獎項。登上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時,小姑娘才9歲。


據了解,黎子琳的父母都是高校的英語老師,從子琳出生開始,家裡就非常注重環境氛圍的薰陶。「子琳小時候,我們會給她放一些英語兒歌或者全英動畫片,來打造一個語言環境,等到五六歲的時候,子琳就能夠自主收聽了,她從小也是完全把聽英語當成一種樂趣。」


子琳媽媽表示,其實學英語並沒有那麼難,找到孩子適合的、擅長的方法就可以。「比如說,很多小朋友是閱讀型學習,那么子琳呢,就是靠大量地聽,儘量地沉浸在英語的環境中,等到年齡稍微大一點之後,開始積累詞彙……總的來說,只要抓好基本功,英語基本就不會有問題。」


黎子琳參加「中華少年說」


那麼,為什麼如此重視孩子的英語學習呢?


在子琳媽媽看來,首先,英語是一個很好的啟蒙工具。這個啟蒙不僅僅局限於英語學科的啟蒙,而是對於各個學科、各個層面的知識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啟蒙工具,孩子可以通過英語學到很多東西。


其次,英語是帶孩子看世界的眼睛,是與世界建立聯繫的一個紐帶。「我們國家向來強調改革開放,鼓勵年輕人多看、多學,我們在高校工作,看到了很多優秀的年輕人因為學好了英語,從而獲得了與世界對話的機會,並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出中國年輕人的風采」。所以,學好英語益處多,讓孩子多一份自信、多一份機會。


黎子琳參加「希望之星」


另外,子琳媽媽表示,有人說降低英語分值可以為孩子們減輕一些負擔。但在她看來,如果英語降低50分,總分不變的情況下,這50分毫無疑問會加到其他科目上。也就是說,考試負擔並不會因為英語分值降低而減少。


「其實近年關於英語的爭議,我覺得大家把英語的定義看得太狹隘了,它不僅僅是一門學科這麼簡單。但與此同時,也別讓英語背負學科以外的東西。」



8歲獲得「外研社杯」全國中小學生英語大賽(個人技能賽)全國總決賽小學A組冠軍;兩次參加「希望之星暨希語盛典」大賽,均獲得全國十強;與學校的同學組隊參加USAP(美國學術五項全能大賽),獲得團體西南賽區銀獎;初一首考雅思拿下7.5的好成績;通過劍橋CAE考試……


這些都是成都外國語學校高新美年校區初二學生楊濱如的「戰績」。一路走來,她的英語制勝法寶是閱讀。


楊濱如

4歲多時,在媽媽的帶讀下,楊濱如以一本《飢餓的毛毛蟲》開啟了英語啟蒙之路。基於對英語的濃厚興趣,小學階段每天都會花上四五十分鐘自主英語閱讀,閱讀種類也從繪本拓展到了小說。步入中學後,開始了自然科學類的閱讀,比如每一期的國家地理雜誌等等。


楊濱如表示,小時候很羨慕親戚家的哥哥姐姐可以看懂外文原版書籍;出去旅遊時,也很羨慕和外國人侃侃而談的旅客,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是這樣的人。「那次『外研社杯』英語比賽的全國冠軍,獎品是英國夏令營,那時候我就想,如果要跟世界有很好的交流,掌握一門外語是很有用的。」


楊濱如讀過的部分英文原版書籍


在楊濱如媽媽看來,英語給孩子帶來的遠遠不止獲獎這麼簡單。


一方面,英語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從小到大,經常有老師和阿姨誇獎孩子英語說得非常地道,有時候一些嘉賓到學校參觀,老師也會讓孩子們當小翻譯,介紹學校、家鄉成都的文化、美食、美景……這對孩子來說,既是一種鍛鍊,更是一種鼓勵。」


另一方面,學習英語讓孩子同時打破了語言和距離的障礙,收穫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每次參加比賽的時候,濱如都能交到很多朋友,平時也可以隨時與幾千公里外的小夥伴,共同討論喜歡的電影、一起編寫小程序等等。」


楊濱如(中)參加學校外語文化節


因此,在濱如媽媽看來,語言的重要性,不是因為可以在高考中多拿分,而是因為語言是獲得資訊、信息、知識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知識的載體,傳遞和表達著關於世界各個層面的知識。「舉個例子,全球超過80%的電子儲存信息是用英語儲存的;90%的最新科技知識是通過英語發表的。我們想去探索和認知這個世界,就應該掌握更豐富的工具。」


對於英語科目的學習爭議,濱如媽媽建議大家看得更長、更深一些。「全球化的今天,國家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外語人才?我個人認為,一定是既懂這個國家的語言,又懂這個國家的國情,最後還懂這個國家某一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如果從這個角度去判斷,全球都需要這樣的人才。所以,學習英語是接觸世界的第一步,不僅有助於我們開闊眼界,還能夠讓我們和外部世界建立起一個直接關聯。這和文化自信也並不衝突,我們可以用英文和世界對話,世界也可以用中文和我們對話,這樣的交流也更有利於我們向世界展示一個開放現代文明包容的現代中國,所以,在討論英語的時候,不必僅僅局限在高考。」





眾口難調,也許對於「英語學習是否必要」之爭,很難分出勝負,但若要問「學英語到底有沒有用」,答案無疑是肯定的。


教育部曾在「關於增強文化自信增加中國文化內容教學改革和降低英語教學比重的建議」的答覆中表示,外語是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培養和發展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核心素養,培養學生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


所以,即便有一天高考英語分值真的調整了,但對於更多的家長們來說,更需要思考的是,我希望培養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我希望他掌握哪些工具,我希望他看到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想清楚了這些問題,也許你的焦慮就會自然消散,也能更清楚自己該做何選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