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紀實】劉曉義攝影作品賞析 ·《援越抗美鐵道兵》原創 劉曉義

鐵道兵文化 發佈 2024-03-08T02:44:05.543054+00:00

【軍事紀實】劉曉義攝影作品賞析 ·《援越抗美鐵道兵》他們一邊修建鐵路一邊防空作戰,在歷時5年多的時間裡,全支隊對空作戰668次,擊落敵機119架,擊傷敵機135架。

【軍事紀實】劉曉義攝影作品賞析 ·《援越抗美鐵道兵》

原創 劉曉義

這是一個鮮為人知的隊伍。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為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國的鬥爭,由原鐵道兵二師為主組建的「中國後勤部隊第一支隊」到越南參加了搶修改造和新建鐵路的任務。他們身穿藍色制服,以志願者的身份完成了河內至友誼關、河內至老街、東英至太原及克夫至太原等四條鐵路的搶修改造和新建任務。他們一邊修建鐵路一邊防空作戰,在歷時5年多的時間裡,全支隊對空作戰668次,擊落敵機119架,擊傷敵機135架。面對敵人的狂轟亂炸,這支部隊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以對國家的無限忠誠和對越南人民的無限深情,排除萬難,流血流汗,繼抗美援朝之後又一次建造了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確保了援越物資的及時送達。


時隔半個世紀後,由原參加中國後勤部隊第一支隊三大隊部分老戰士及家屬自願組成了六十人的訪越代表團,去尋找曾經戰鬥過的地方並為犧牲的戰友們祭奠。作為鐵道兵二師七團(第一支隊三大隊回國後的番號)戰士的我有幸加入了這一行列。在與鐵道老兵們朝夕相處的七天時間裡,我深深地被他們所震撼:這是一群充滿革命浪漫情懷的戰士,這是一群永不褪色的老兵。


由於歷史原因,這段經歷鮮為人知,鐵道兵也不復存在了。但歷史不應忘記。這裡講述的是訪越代表團在七天訪越時間裡發生的以及它背後的故事。


曾昭富,湖南常德人。1965年9月入越任中國後勤部隊第一支隊三大隊一營三連連長,1970年7月回國先後在鐵二師擔任營長、團長等職務,此次訪越代表團團長。


曾昭富說最對不起的人是老伴。從1963年結婚到1978年老伴隨軍的15年時間裡和老伴相聚不足500天,現在每天早晨陪老伴散步買菜,他用實際行動在彌補。


王煥淼,湖南常德人。1965年9月入越任中國後勤部隊第一支隊三大隊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導演兼演唱班班長。訪越代表團成員。說起犧牲的戰友仍淚眼充盈。


揚年科,湖南常德人。1965年9月入越任中國後勤部隊第一支隊三大隊作戰參謀。楊年科患有糖尿病綜合症。妻子張曉順每天要給他熬中藥,擦後背,打胰島素。張曉順無怨無悔。


周大喜(左前),湖南常德人。1965年9月入越任中國後勤部隊第一支隊作戰參謀。在越期間拍攝了大量的具有史料價值的照片,著有援越抗美專著《周參文集》.這是和援越抗美老戰友們一起回憶那段崢嶸的歲月。


援越抗美期間的周大喜參謀。


半個世紀後的重返。2016年3月20日12時12分,由60人組成的「中國援越抗美老戰士攜親烈屬重返越南觀光團」從友誼關重返越南的那一刻。


同登火車站是從友誼關入越的第一站。當年一支隊在原來一米窄軌的基礎上建造了一米窄軌和1.435米國際標準軌距並存的世界首創的「三條腿」鐵路,使越南兩個軌距車輛能夠同時運行並沿用用至今。


當年改造後的進站道岔。


1967年8月13日,敵機對梅花大橋進行了瘋狂地轟炸。正在作業的7名戰士被炸成了碎片。高機連用高射機槍猛烈還擊,擊落了兩架敵f—4c轟炸機並俘獲了兩名美國飛行員。


被炸毀和修復28次的北江大橋。


良山火車站正在通過的窄軌列車。1967年1月21日美軍飛機偷襲良山火車站,正在作業的三大隊6名戰士犧牲,19名戰士負傷。


北慶隧道,也叫六號洞,全長1080米,當時是東南亞最長的隧道。


茶園大橋仍保留著當年的樣子。鋼架梁、混凝土梁和軍用梁組成的戰時橋樑竟延續使用了半個世紀。橋墩依稀可見留下的彈痕和加固後的痕跡。這是當年帶領連隊在這裡守衛了三年的曾昭富連長。


當年參加修建克太鐵路的施兆麒和吳玉貴老兵。吳玉貴腿腳不好,在戰友們的幫助下堅持爬上了山坡,見到了這條半個世紀前自己參與修建的三軌鐵路線。


找到了當年的駐地。


王煥淼拿出昔日的照片與這對越南老夫妻共同分享。


三大隊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在駐地前的合影。前右三為王煥淼。


中國後勤部隊第一支隊的戰地指揮所。


時隔半個世紀後的圻羅大橋。橋身仿佛是當年援越勇士們的錚錚鐵骨,也倒映著犧牲戰士的在天之靈。


被炸毀的圻羅大橋。


在諒佳烈士陵園向烈士獻上老兵們的哀思。援越抗美戰爭從1965年6月9日首批部隊入越至1973年8月最後一批部隊回國,歷時8年之久。中國軍人傷亡5300餘人,其中犧牲的1446名官兵長眠在越南的國土上。


王煥淼找到了在「8.13」梅花大橋轟炸中犧牲的老鄉黃亮大的墓地。當時7名戰士被炸成了碎片,戰友們紮成了7個稻草人並穿上制服,把撿來的碎屍分別和稻草人一起掩埋了。王煥淼痛哭過後百感交加。


三大隊作戰參謀揚年科因患糖尿病綜合症,幾乎失明。老伴張曉順一路攙扶形影不離。這是張曉順代楊參謀為一等功臣黃伯海戰友燒香祭奠,了卻了楊參謀的一樁心願。


陶美烈士陵園是越南境內40座烈士陵園規模最大、環境最好的陵園,安葬著217名在援越抗美戰爭中犧牲的烈士。


用過去的番號獻上花圈,烈士們能看到,戰友們發出的聲音,烈士們能聽到。


施兆麒在一等功臣向成湘烈士墓前。1967年6月29日,他和向成湘同時參加兩處的排彈任務,排彈時他聽到了另一處的爆炸聲。墓碑上烈士名字和犧牲時間搞錯了。中國住越大使館現已確認並督促越方更改。


老兵們帶來了鐵道兵的酒和家鄉的水,用傳統的方式祭奠烈士。


越南孩子們走在這條三軌鐵路上去上學,他們知道這條鐵路的來歷嗎?書包里的歷史書上有抗美戰爭時期中國無私援助的記載嗎?


本施火車站,半個世紀的風雲變幻,經歷了援越抗美和自衛反擊戰的世事變遷,留下的不僅僅是歲月的痕跡,還有著歷史的滄桑。




劉曉義(河北省秦皇島市)


編輯:樂在其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