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報國岳飛的慘死

勇遠裴你 發佈 2024-03-08T05:33:53.298128+00:00

他曾警醒世人說:「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也曾壯志懷滿要「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他就是岳飛,一位一心精忠報國,讓敵軍聞風喪膽以至感慨「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英雄。

他曾警醒世人說:「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也曾壯志懷滿要「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他就是岳飛,一位一心精忠報國,讓敵軍聞風喪膽以至感慨「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英雄。然而,正當他要乘勝追擊,準備「收拾舊山河」時,十二道金牌連發,他被迫班師回朝,被人以「莫須有」的罪名下獄斬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北宋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的一個農家裡,一個男孩降生了。這孩子的哭聲驚醒了一隻停在他家茅屋上的大鳥,大鳥張開雙翼,在天空中鳴叫起來。孩子的父親看到此景,便給兒子取名飛,以此希望兒子將來能夠鵬程萬里。岳飛後來果然不負父望,盡忠報國,震撼朝野。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社會動盪不安。靖康二年(1127)年初,正當宋欽宗對是戰是和舉棋不定時,金軍攻陷開封,北宋滅亡,康王趙構建立南宋,稱宋高宗。「國恥」的消息傳來,群情激憤。這時,擁有一身好武藝的岳飛意識到國家到了生死存亡之際,立即投入抗金保國的戰鬥中。兒子奔赴疆場,母親給了他一份特別的叮囑,她親手在岳飛的後背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也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年輕的岳飛投軍後,在戰場上殺敵奮勇,屢獲戰功。

愛國心切的岳飛還多次上書南宋新帝宋高宗,要求收復失地,可惜被高宗拒絕,最後反被革職。岳飛並沒有因此放棄抗金保國的初衷,他改投河北都統張所旗下,並在太行山一帶組建岳家軍繼續抵抗金兵。建炎三年(1129),金將兀朮領兵南侵,高宗流亡海上。岳飛見形勢危急,率岳家軍堅抵金兵,在牛頭山設下埋伏,大破金兀朮,收復建康,迫使金兵北返,這一戰也使得岳飛聲名大噪,高宗特賜了一面寫有「精忠岳飛」大字的錦旗以示嘉獎。紹興六年(1136),岳飛決定再次北伐,但由於缺乏糧草和援兵被迫撤退。紹興九年(1139),高宗與金議和,令岳飛感到氣憤難當。第二年,金兀朮撕毀合約,再次大舉南侵。

岳飛奉命抵擋,在郾城大破金兵精銳鐵騎兵「鐵浮圖」和「拐子馬」,金兵大敗,四散而逃,損失慘重,以至金主哀嘆道:「我自起兵以來,從未遭受今日之敗。」郾城之戰後,岳飛又在朱仙鎮追擊金兵,這時的金兵已經成了驚弓之鳥,看到岳家軍的大旗之後就驚慌而逃。這兩仗下來,金主完顏宗弼不禁長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朱仙鎮大捷之後,岳飛本想一鼓作氣越過黃河,收復失地,直搗金兵的老巢。然而宋高宗這時卻連下十二道金牌,強令岳飛班師回朝。由於岳家軍深得老百姓的愛戴,他們這一走,金兵勢必會捲土重來,老百姓必要遭殃,因此百姓們萬般挽留。但君命難為,岳飛不得不走,臨走前他嗟嘆道:「臣十年之功,廢於一旦。」在戰場形勢大好的情況下,皇帝為什麼急於召岳飛班師回朝呢?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回到京都不久,岳飛就被當朝宰相秦檜算計陷害了。秦檜先是找人誣陷岳飛手下的大將張憲謀反,然後又誣陷岳飛的兒子岳雲給張憲寫過謀反信,是同謀。藉此秦檜說岳飛謀反,欲將他置於死地。最先審理此案的是一個叫何鑄的人,此人原是秦檜的親信,在對岳飛嚴刑拷打的過程中,何鑄看到岳飛背上的「精忠報國」四個大字,被深深震撼了,隨後良心發現,轉而為岳飛鳴冤辯證。秦檜一看何鑄背叛了自己,就將他解了職,把案子交給心狠手辣的万俟審訊。但岳飛任憑任何人使用何種殘酷的手段,都不招認自己有謀反的意圖。

岳飛下獄後,朝廷內外許多人為岳飛鳴冤呼救,抗金名將韓世忠聽到岳飛被秦檜誣陷下獄後,抑制不住心中的憤慨,怒氣沖沖地跑去質問秦檜原因。秦檜說:「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韓世忠聽了,憤怒斥道:「『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秦檜冷笑一聲,置之不理。「莫須有」通常的理解是「大概有」或者「或有或無」的意思。一些學者根據宋代當時的語言用法去比對「莫須」的含義,得出的結論是:「莫須」的含義是「難道不」,「莫須有」的真正含義是「難道沒有」。而把這種解釋還原到對話中,也更合情合理——秦檜反詰一句「這事難道沒有嗎」?這更像是一種回應韓世忠責問的態度。總之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在紹興十二年(1142)春節的前一天晚上,岳飛在杭州風波亭遭到殺害,時年僅39歲。可憐岳飛對朝廷忠心不二,結果被安了個「莫須有」的罪名處死了。如果岳將軍早知竟是這樣的結局,他會不會後悔當時沒有直接起兵造反,自立為王以解救天下蒼生,平定天下之亂呢?誰是幕後劊子手

通常大家都認為岳飛是秦檜害死的,對他恨之入骨。但我們還是有些疑惑,秦檜即使位及宰相,怎麼敢如此大膽地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死一個威震敵營、享譽百姓、立下赫赫戰功的大英雄呢?一般我們以為,秦檜之所以要殺岳飛,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岳飛功勞太大,民望太高,與秦檜不是一個派別。

但縱觀整個岳飛被殺的過程,我們就會發現還有兩個人也應該對岳飛的死負責,有一個人恐怕還要負主要責任。

首先一個是金國完顏宗弼。正當岳飛抗金鬥爭取得節節勝利之際,宋高宗和秦檜卻一心派人向金求和,完顏宗弼說了一句要岳飛命的話——必殺飛,始可和。

這個議和的條件不難理解,南宋的很多將領都是貪生怕死,缺勇少謀之輩,根本不足為慮,但岳飛卻不僅作戰勇敢,還謀智過人,他率領的岳家軍更是彪悍銳利。郾城一戰、朱仙鎮一役使完顏宗弼將亡兵散,以至他無奈地感慨「撼山易,撼岳家軍難」,而如果完顏宗弼還想消滅南宋,統領全國的話,就必須先要把岳飛這個最大的障礙除掉。

因而當他看到宋高宗主動派人來求和時,心想借宋高宗的手直接把岳飛殺了,省事又省力。那高宗會答應完顏宗弼提出的條件,殺死為他守衛江山的軍事重臣岳飛嗎?這裡該為岳飛的死負責的第二個人就是宋高宗趙構,他是宋徽宗第九子,史書稱其懦弱,一點兒都不過分。建炎三年(1129)冬,完顏宗弼發兵南侵,趙構不說設防布陣,準備應對,而是金軍那邊剛剛發兵,他這邊撒腿就跑了,並且還誇張地跑到了海上去,以至於入侵的完顏宗弼不禁感慨道:「南朝無人爾。」這還不算,在逃跑的過程中,趙構竟還嚇出一個不能生育之症,這可是關係到皇位繼承人的大問題。更悲劇的是,他僅有的一個皇子後來還死掉了,以致趙構後繼無人。

可就在這時候,岳飛為保社稷安穩,接連上奏請求皇帝早日確定繼承人。趙構怒了,他認為岳飛的這種舉動明顯就是干涉立嗣。因而有學者就研究說,岳飛的上書嚴重犯了趙構的忌諱。趙構雖沒懲處他,但心裡對岳飛肯定是有幾分記恨的。另外岳飛又上奏說要揮師北上,收復失地,迎回趙構被俘的父親宋徽宗和皇兄宋欽宗。

岳飛的本意只是想一雪國恥,但趙構可不這樣認為,他覺得岳飛這一定是有所企圖,他沒有繼承人,如果把他父兄接回該怎麼安置,難道岳飛這是想扶助他的皇兄重登帝位嗎?趙構越發覺得皇位的穩固受到威脅,認為岳飛圖謀不軌。再加上向金求和時,金國開出了必先殺岳飛的條件,趙構為了能早日結束這種東躲西藏、提心弔膽的日子,也想除掉岳飛對自己的威脅。但這事作為皇帝,他又不能明著做。趙構的想法被善於猜度人心的秦檜看了出來,於是在他的默許下,秦檜出手了。

可能有人會說,有何理由能證明秦檜是得到了高宗的默許呢?眾所周知,岳飛在抗金戰爭中,屢立戰功,官威民望都越來越高,又有軍權在手,確實是對秦檜構成了很大威脅,秦檜也想除掉他。但秦檜雖是一個諂媚愛權之人,也不會不知道對付岳飛這樣的人物絕對不是輕易可以陷害得了的,如果查無實據不能成案,貿然處死岳飛,恐怕只會引火上身。所以即使他權傾朝野,殺岳飛也未免太肆無忌憚了。但最終,秦檜還是在查無實據的情況下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了岳飛。其實考慮一下當時的環境我們就不難發現,秦檜之所以敢這麼做,就是因為他猜透了皇帝的心思,得到了皇帝的默許,也就是說趙構是支持殺岳飛的。正是因為有了皇帝的撐腰,秦檜才敢不顧及天下人的想法,隨意處死了有赫赫戰功的岳飛。因而在秦檜、高宗、金主等多種因素的作用下,岳飛的冤死也就不足為奇了。

大鵬轉世降英雄,精忠報國撼敵軍,功高震主莫須有,可嘆將軍志未酬。國家危亡之際的岳飛只想一心報國,讓人悲哀的是他遇到的主子不是一個英明之人,同僚也非善人,敵軍更想殺他而後快,《滿江紅》的壯懷雖在胸中激盪,但「莫須有」的罪名卻葬送了一代忠魂,只留下百姓的憤怒和後人的唏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