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和墨爾本,都想當澳大利亞的首都,為何敗給不出名的坎培拉?

另一處世界 發佈 2024-03-08T08:00:52.732100+00:00

澳大利亞,既是國名,又是洲名,它的英文名字叫做「Australia」,來源於拉丁語,意思為「南方大陸」。

在南半球,闊大的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有一塊古老而廣袤的陸地。這塊遠離歐亞、與常年冰雪覆蓋的南極洲隔海相望的土地,就是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既是國名,又是洲名,它的英文名字叫做「Australia」,來源於拉丁語,意思為「南方大陸」。


作為唯一一個獨占整片陸地的國家,澳大利亞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景。關於澳大利亞的獨特之處,我們先從它的首都說起。

「澳大利亞的首都在哪裡呢?」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標誌性城市是雪梨或者墨爾本,因為這兩個城市是澳大利亞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地方,雪梨有雪梨歌劇院聞名世界,墨爾本有「新金山」的稱號,在國際上也很出名。


但其實它們都不是澳大利亞的首都。


不過呢,雪梨和墨爾本雖然都不是澳大利亞的首都,但它們倆與實際的首都——坎培拉,有著複雜的關係。


當時,坎培拉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只有一座教堂、一間雜貨鋪、一個鐵匠鋪和一所小郵局,而雪梨和墨爾本都已經發展成現代都市了。


於是兩個城市誰都不服氣誰,都想爭當首都城市。


他們倆互相比拼,爭著表現自己獨特的地方。


雪梨說:「我可是這片大陸上的元老級城市,第一批移民就是在我這紮根的。南半球的『紐約』這個稱號可不是白叫的。」


墨爾本也不服氣,「作為澳大利亞的『文化之城』,我擁有許多歷史建築、博物館、美術館。不光這樣,1901年聯邦政府成立時,我就被選作首都,這份榮譽可不是誰都有的。」


雪梨不甘示弱,「說起文化藝術,請問全世界人民誰不知道雪梨歌劇院的存在呢?它可是我們城市的靈魂,是公認的20世紀世界十大奇蹟之一,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前往參觀拍照。」


墨爾本笑了,「光靠一個標誌性建築就想當首都,未免想得太簡單了吧。首都作為一個國家的中心,經濟實力才是硬道理。從經濟金融到交通運輸,我都是首屈一指的。」


就這樣,他們倆為此爭鬥了好久。


最初雪梨以世界第一的單孔拱形大鐵橋自豪;墨爾本以具有歷史價值的議會大廈驕傲。後來雪梨建造了享譽全球的歌劇院;墨爾本也蓋起了宏偉莊嚴的藝術館。


在人口和建築上雪梨略勝一籌,但墨爾本曾主辦1956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每年一度的「金杯大賽馬」也風靡全國。


雪梨又不服輸了,全力爭取1992年奧運會的主辦權。墨爾本聽了,就想在當年的金礦產地闢建「大金山中國城」。


雙方一直爭執不下,而政府也不知道選哪個好。選雪梨吧,墨爾本不服氣;選墨爾本吧,雪梨肯定不甘心。


最後,大家決定重新找一個中間點的地方——這樣就兩邊都不得罪了。


這不,就便宜了中間的坎培拉了


估計坎培拉自己也沒有想到,在雪梨和墨爾本「鷸蚌相爭」時,自己竟然變成了坐享其成的「漁翁」。

說起首都「坎培拉」,它名字也有來頭,它源自土著語,意思是「集會之地」。在坎培拉選為首都後,這個原本的名字也保留下來,繼續使用。同時作為聯邦政府所在地,各個州的代表每年都來這裡開會,詞意也挺符合的。


原本這裡還是荒涼的小地方,一躍成為首都後,一座美麗的城市就慢慢升起了。


康培拉周圍有兩座小山比較出名,分別是黑山和紅山,一直陪伴著康培拉。


現在紅山是住宅區,鮮花飄香,環境優美,大多數別墅,前面是花園,後面是游泳池,生活在這裡也是十分愜意。黑山是著名的風景區。山腳下的國家植物園占地50公頃,種植有澳大利亞的各種花草樹木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珍稀植物,比如金合歡、飛鴨蘭,對了!中國的銀杏和水杉也生長在其中。

山頂上萬綠叢中的電信塔高195米,是全市最高的建築物,塔上有360°的視野,在這裡可以觀看整個城市的風景。


康培拉不光有山,而且有湖泊,正符合「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詩句。格里芬湖恰好鑲嵌在城市的中心,面積廣達704公頃。據說湖中有一處神秘的漩渦之眼,曾經有人駕駕帆艇在那裡出事,當局派專船打撈了幾天,不但找不到失事的人和艇,連打撈船也幾乎滅頂。


格里芬湖是為了紀念當時的都城設計者而建造的。因為人們很欣賞他設計的城市,認為他可是個大功臣,能為人們打造了這麼美麗的城市。然後就特意為他建造了這個湖。


說起設計者,當時坎培拉被選為新首都之後,政府就組織了一次世界範圍內的城市設計比賽,準備從其中選出最好的方案。


一年後,137張由各國著名城市設計師繪製的圖紙送到這裡。最後美國的風景設計師、36歲的格里芬奪得桂冠。


這位設計師描繪的坎培拉街道圖是他和他的妻子(也是一位建築師)共同畫在一塊棉布上的,這份珍貴的原作至今仍保留在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坎培拉的換新從1913年開始,中間因為世界大戰停工,終於在14年之後順利完工。


經過精心的建造和設計,坎培拉從「土味姑娘」搖身一變,成了「時尚女郎」。不同於西方其他大城市,康培拉的街道寬闊,房屋較為分散,有許多開闊的林地和公園。在美麗的山水環繞中,到處可以看見樹木和奇花異草。春天的桃花,秋天的楓葉,所以有人稱讚坎培拉「四季有不謝的花,一年有常青的樹」。

令人驚奇的還有:看不到有人在門前砌起圍牆。原來啊,是政府規定在首都不得設立圍牆,因此全城除總理府有一道圍牆外,所有的機關、使館、私宅均以樹木、花叢作為柵欄。每座新房子的主人,都能收到政府贈送的一批灌木和樹苗來美化環境。


在每一年的9月份,坎培拉還會盛開數十萬朵的鮮花,迎接春天的來臨,從而形成五彩繽紛的花世界。


除了迷人的自然風光,坎培拉的建築也賞心悅目:純白色國會大廈,用四十四根大理石柱圍成的希臘羅馬式國立圖書館,莊嚴肅穆的戰爭紀念館,以及三角柱體的高大鐘塔。著名的科克船長紀念泉,是由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親自開鈕噴水的。

坎培拉的國會大廈是世界上面積最廣的議會大廈之一。它從側面看像個圓圓的山包,兩道綠草鋪的路從樓下一直延伸到大廈的頂部。遊客可以沿著這兩道綠草地一步步登高,攀爬到國會大廈的頂端,從頂端的透明天窗中,可以看到下面議員們的休息廳。據說這種設計可以使代表民意的國會議員,抬頭就看見民眾,時刻不忘自己使命。


國家圖書館成立於1901年,它以垂直線條為特徵,形體勻稱,在藍天白雲和綠色草坪的襯托下,十分雄偉,而投入格里芬湖的倒影,顯得非常優雅。


戰爭紀念館則像個厚重的大堡壘。如果從空中鳥瞰,這座戰爭紀念館是個十字架的形狀,中間突起的部分是一個大圓頂紀念堂。


從「土包子」變成大美人,坎培拉做到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