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或有2億人面臨失業危機

勇敢的獨行人 發佈 2024-03-08T10:42:18.489431+00:00

很簡單,因為解決就業最多的民營企業減少了,老闆們都堅持不住了,根據發改委數據,僅僅2022上半年,全國有46萬家企業倒閉,200萬家工商主體註銷,企業倒閉,老闆都失業了,工作崗位也就減少,失業的人自然就多了。

2023年或有2億人面臨失業危機,為什麼今年就業形勢這麼惡劣?

很簡單,因為解決就業最多的民營企業減少了,老闆們都堅持不住了,根據發改委數據,僅僅2022上半年,全國有46萬家企業倒閉,200萬家工商主體註銷,企業倒閉,老闆都失業了,工作崗位也就減少,失業的人自然就多了。

那為什麼老闆們都不幹了呢?肯定有人要說因為疫情之下錢不好賺。但其實疫情只是一個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有兩方面:

一是市場產能過剩,供大於需了。過去的幾十年,我國經濟快速的發展,而那些早下海經商的人,只要肯干、敢幹,哪怕是走街串巷倒賣東西,都能夠賺到致富的第一桶金。在改革開放的快速發展中,小商販變成了老闆,小作坊也變成了大工廠,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勞永逸,所以先在國內製造業、零售業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都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跟同質化,經濟環境一旦變差,大量中小企業就只能是虧損,而那些做大了的頭部企業,有著體量的優勢,當中小企業倒閉,他們就能夠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把更多的中小企業擠壓出去,一個惡性循環就這麼出現了。

二是出口減少了,原來美國超市裡面中國製造能占到80%,但是到了去年年底,份額只有30%左右了。其主要原因是中國出口的多是低端製造業,這些年各種原因導致生產成本提高了太多,產品失去了競爭優勢,很多單子被越南、墨西哥等國家搶去了。再說現在國際大環境也不好,美國和歐洲各國日子也不好過。供大於求、失去市場等等原因導致很多企業堅持不住了,自然用工也就減少了。

但是肯定有人會說,既然有2億人失業,為啥我身邊沒有看到幾個失業的人?

這裡就不得不感嘆一句中文的博大精深了,因為,現在的失業不叫失業了,叫靈活就業。據統計,去年已經有2億的靈活就業人群了,比如說去送個外賣,跑個滴滴做代駕,或者做短視頻,做自媒體,做帶貨,這些人雖然看著好像有一份工作,但往往都是朝不保夕,而且如果國家不採取更多的行動,這種靈活就業接下來可能會成為常態。而且我們農民的就業率根本不在統計範疇內,因為他們有著天生的職業「農民」。

在市場中,要麼就是巨無霸的大企業,要麼,就是個體戶和靈活就業人員。當然,大量的實體店與中小微企業倒閉後,必然會出現新一輪的造富機會,所謂危機危機,「危險」與「機遇」同時存在,而這一輪的機遇就看哪些慧眼能發現了。


#頭條創作挑戰賽# #在頭條看見彼此# #3月財經新勢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