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遼市概況

記錄一座城 發佈 2024-03-09T00:15:46.954343+00:00

雙遼市位於四平市西部,東鄰公主嶺市、梨樹縣,西連內蒙古自治區哲里木盟科爾沁左翼中旗和後旗,南接遼寧省昌圖縣,北靠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地處吉林省西部的東、西遼河匯流區、是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三地的交界處,松遼平原與科爾沁草原接壤帶,素有「雞鳴聞三省」之稱。

雙遼市位於四平市西部,東鄰公主嶺市、梨樹縣,西連內蒙古自治區哲里木盟科爾沁左翼中旗和後旗,南接遼寧省昌圖縣,北靠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地處吉林省西部的東、西遼河匯流區、是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三地的交界處,松遼平原與科爾沁草原接壤帶,素有「雞鳴聞三省」之稱。199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民行批〔1996〕32號)同意撤銷雙遼縣,設立雙遼市;市境東西最寬62公里,南北最長89公里,總面積3121平方公里;轄6個街道、13個鄉鎮,總人口41萬人。雙遼市人民政府辦公地址位於雙遼市東春路1056號。

雙遼市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別具特色,境內水流豐沛,自然生態優良。雙遼市處於中溫帶亞濕潤大區第二氣候區,屬大陸季風性氣候。全年熱量充足,光照充沛,降水偏少,四季氣候分明,雨熱同步,能夠滿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長發育的需要,具有發展種植業的基本條件。

春季升溫快,乾燥少雨,多大風天氣。夏季溫度高、炎熱、降水集中,雨量充沛。秋季降溫快,霜期來的早,多晴好天氣。冬季漫長,乾燥寒冷少雪。年平均氣溫為5.8℃,一年中最大年溫差為70℃,大於等於10℃的活動積溫3118.6℃,無霜期145天,年日照2714.9小時,年降水量494.0毫米,乾燥度1.23。境內礦產資源別具特色,七棵樹砂礦矽砂儲量達9億噸,經過精選,其二氧化矽含量在89%以上,是生產玻璃、加工混凝土、精密鑄造及電子工業的優質原料,已被國家列為矽質原料生產基地;同時,雙遼市還是吉林省唯一一個縣級生態市。

矽砂資源

雙遼矽砂透明度好,砂質純淨,粒度均勻,結構密實,斟探儲量9億噸,被譽為世界四大富礦之一,經過浮選後二氧化矽含量可達98%以上,是生產優質玻璃、加氣混凝土(加氣混凝土是以矽質材料——砂、粉煤灰及含矽尾礦等材料和鈣質材料——石灰、水泥為主要原料,摻加發氣劑——鋁粉,通過配料、攪拌、澆注、預養、切割、蒸壓、養護等工藝過程製成的輕質多孔矽酸鹽製品。因其經發氣後含有大量均勻而細小的氣孔,故名加氣混凝土)、精密鑄造及電子工業的優質原料,已被國家列為矽質原料生產基地。福耀集團雙遼有限公司投資10億多元,先後建設了600噸級優質浮法玻璃生產線、在線鍍膜生產線、28萬噸精選砂生產線,並對雙遼原400噸級浮法玻璃生產線進行線上改造。

農業資源

雙遼市耕地面積13.2萬公頃,林地6.7萬公頃,草原7.5萬公頃。全市糧食產量年平均15億斤,花生年產1億斤,不僅是重要的玉米出口基地,大豆、高粱、穀子、水稻和雜豆在國內外市場也享有盛名,躋身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行列,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2015年末,全市豬、牛、羊、禽發展數將分別達到415萬頭、72萬頭、135萬隻、9830萬隻,同比數增長分別為2.7%、4.3%、7.1%、4.9%,新建牧業小區30個,養殖戶將達到2.1萬戶。雙遼市還曾先後被命名為全國肉羊基地縣、全國瘦肉豬基地縣、全國生態示範縣。全市森林覆蓋率達26%,被評為全國生態林業先進市。

地下水資源

雙遼境內除東遼河、西遼河等5條河流逶迤流過,還有中小型水庫8座。全市水資源總量達2.52億立方米。

勞動力資源

雙遼市富餘勞動力10萬多人,全市現任專業技術人員8482人,僅熟練技術工種工人有3000餘人,同時,雙遼市勞動力成本較低,平均僅為南方經濟發達地區工人工資的1/3。

存量資產

全市現有閒置廠房22萬平方米,閒置場地23萬平方米,閒置大量機械設備,有待盤活的存量資產非常豐富,可為外來投資者投資興業提供廣闊空間。

土地資源

全市土地面積3121.2平方公里,人均占有耕地0.33公頃,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全市擁有7.5萬公頃的遼闊草原,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牧業在吉林省占有重要地位。

雙遼市是吉林省西部的鐵路和公路交通中心,境內有鄭大線(鄭家屯—大虎山)、平齊線(四平—齊齊哈爾)兩條鐵路通過,過境總長100餘公里,設站13個。早在2004年末,全市公路總里程就已達1209公里,其中,有沈明(瀋陽—明水)、集錫(集安—錫林浩特)2條國家級公路,總長117公里;長雙(長春—雙遼)、鄭太(鄭家屯—太平川)2條省級公路,總長118.4公里;8條縣級公路、20條鄉級公路,總長330公里;村屯級公路總里程643公里,達到了鄉鄉通油路。

市區居住環境幽雅,主次幹路全部實現硬面化,主要街路達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市內體育館、游泳館等文體設施一應俱全,綠洲大廈等集餐飲、娛樂為一體的服務設施在方圓幾百里較有名氣。經濟發展軟環境方面,市委、市政府不斷加大治軟力度,結合本地實際,先後制定並實施了項目監察專員制、市級領導包保重點項目制、常委調度重點項目制、「三領」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為全市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地推動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雙遼市致力於把雙遼打造成一座現代化的開放城市,造就一座迅速發展的先進文明型城市,市委市政府帶領雙遼人民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狠抓兩個文明建設,帶動全市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經濟實力明顯提高。全市百業俱興,經濟走向繁榮,人民生活富足,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糧食生產名列全國百強;「百萬隻羊」和「萬頭奶牛」工程正在實施,城鄉建設煥然一新。

在新的歷史時期,為把雙遼早日建成經濟強市,全市人民圍繞「工業立市、財政增收、農業增效」三大任務,開展了實施經營城市的「五大戰略」奮鬥目標,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在雙遼當地民間的老百姓中間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句話,叫作「不到雙遼,不知雙遼之美」的確,只有你走進雙遼,你才會發現——「這幾年雙遼點點滴滴的變化,確實讓市民感到了溫暖」。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雙遼市委、市政府的鄭重承諾。

目前,雙遼市正在著手推進一個更大的民生計劃:建設省級衛生城、園林城、文明城。通過「三城」建設,改善居民生產生活環境,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提升城市形象,促進城市發展,增加百姓幸福感。開展「三城同創」以來,重點實施了遼河路、東迎路、白市街、新市街等城市主幹公路綠化和城鄉衛生環境綜合整治、城市給水主管網改造等項工程,市區實現主管網24小時供水,全市9個棚改回遷項目全部開工建設,總建築面積14.66萬平方米、1677套;完成暖房子改造工程21萬平方米,新建垃圾壓縮站5座,新增保潔專用車輛6台,新投入使用環衛保潔設施84個。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城市承載能力大幅度提高。

如今,走進雙遼市區,高樓林立,滿目青翠;徜徉遼河畔邊,輕風拂面,碧波蕩漾。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到處流光溢彩,雙遼市民紛紛來到雙遼市區新建的文化廣場、站前廣場、嘉宇廣場,暢談人生、翩翩起舞、消暑納涼……感受著生活多彩和美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