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峰峰 | 彭城「木刻龍版」發現記,用途成謎……

傾聽邯鄲 發佈 2024-03-09T00:38:04.031825+00:00

幼時繁華的千年陶瓷古鎮熱鬧非凡的廟會上聽戲台上的南腔北調看市場上的四方來客 煙火人間那珍藏在廟宇中的木刻龍版如今還有嗎?彭城作為一個近千年的陶瓷古鎮,吸納了四方來客,茶樓酒肆,商賈雲集,一應俱全。彭城的廟宇大大小小能有幾十處。

幼時

繁華的千年陶瓷古鎮

熱鬧非凡的廟會上

聽戲台上的南腔北調

看市場上的四方來客 煙火人間

那珍藏在廟宇中的木刻龍版

如今還有嗎?

彭城作為一個近千年的陶瓷古鎮,吸納了四方來客,茶樓酒肆,商賈雲集,一應俱全。彭城的廟宇大大小小能有幾十處。童年時,最高興的就是趕廟會,在人群里擠到戲台前,聽戲台上的南腔北調。在這其中,最大的要數萬神殿,百姓也稱空位殿,座落在彭城鎮西北,宋代為諸神聖廟,這裡在古時藏有大量木刻版畫,每年到正月初九和十月十五時,人們才能一睹珍藏的木刻龍版······


那麼,現在木刻龍版到哪裡去了呢?

解放後五十年代,萬神殿被彭城小學占用。「文革」期間,木版被視為牛鬼蛇神,並準備燒毀。人群中,彭城鎮街王莊一個村民心急如焚,突然他靈機一動,提出要購買這些木版,回家蓋房作扇板用,這樣才保存下來。

九十年代後期,住在萬神殿附近的張樹禮家突然來了一個拉著小孩的老太太說,「文革」時那位村民將龍版拉回家中後,在房頂搭了一頂棚,將龍版藏在裡面,八十年代這位村民去世,龍版轉交另一戶村民保存。保存的村民年紀老了,怕將龍版再次流失,就到彭城鎮請張先生拉回存於殿內。張樹禮當即答應保管。

張樹禮自幼家貧,以拾煤核為主,對彭城的民俗文化頗有研究,他一連三天,在街王莊村村民的頂棚內一塊一塊將龍版清理綑紮分類,搬下房來,又自費租車將龍版拉回,車行至村口,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一村民在當街攔截要求付一筆不小的費用,張樹禮無奈,只好將龍版又搬回原家。

後來,張樹禮將此事反映給區宣傳和文化部門,經協調,龍版妥善保管在了區文物保管所。數百種木版清去浮土,露出版圖,雖經過歷史的滄桑但木版畫面仍然十分清楚,看著木版,仿佛走進了歷史世界。

峰峰木版的線條流暢,尺寸較大,大部分為23X33厘米不等,每個版都分為正反兩面,一版二圖。初次接觸木版,主要是印刷年畫在集市或廟會上供人請用。但經過反覆琢磨,發現木版的版面乾乾淨淨,根本沒有印刷的痕跡,這就給我們民間文藝工作者出了一道難題,此版到底是作什麼用途,成為一個謎。

為了揭開木刻龍版用途,有關部門人員在古鎮彭城及周邊村七十多歲以上的老人中展開調查。但大部分人只能回憶起現在拆除的萬神殿建築外貌,對木版記憶模糊,只在「文革」期間見過……

萬神殿的木版刻的是玉皇大帝等諸神,玉皇為龍,所以叫龍版。每年的十月初一左右,在南河五聖廟南邊,一望無邊的空曠地搭一個很大的席棚叫做「天師棚」,舉行「請匣儀式」。

至於木版,彭城鎮名叫索秀珍的老人回憶說那是做蜜食用的。在廟會開始後,就在院內搭三間席棚,壘好大火,請手藝人炸好幾天,叫炸蜜食。主要是將面和好,把面粘在木版上,先拓好、炸好,粘在蓆子上,有字有畫。粘的時間是十三日粘,等到十七日將畫拆下,放進鍋里煮成湯,叫「喝蜜食湯」,然後再割上肉吃一頓好的,這項工作的管事組織叫「皇人社」。

從目前所發現用木版拓面做炸製品,僅彭城鎮萬神殿所獨有,是我國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雖然這種技藝沒有傳承下來,但它在我國歷史民俗文化發展上、在研究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現在,木刻龍版經過清理建檔分類,成為峰峰獨有的民間藝術珍品,在博物館靜靜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