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誤會了建築師

建築那點事 發佈 2024-03-09T04:28:54.269394+00:00

今天我們從兩個話題出發,為你提供知識服務。每年夏天是阿那亞的旺季,阿那亞會舉辦包括戲劇節在內的一系列文藝活動,吸引大批文藝青年前來參加。


今天我們從兩個話題出發,為你提供知識服務。一是阿那亞迎來遊客高峰,二是火鍋行業開啟「新鮮」之戰。

來看今天的第一條。最近,著名的網紅社區阿那亞迎來了遊客高峰。每年夏天是阿那亞的旺季,阿那亞會舉辦包括戲劇節在內的一系列文藝活動,吸引大批文藝青年前來參加。不過,今年由於疫情防控,戲劇節取消。原本以為會對客流造成不小的影響,沒想到大家的熱情絲毫不減,據說周末有幾萬人湧進阿那亞,淡季只要四五百元一晚的酒店房間,現在已經漲到了3000元。

阿那亞為什麼那麼吸引人?我問過很多人這個問題,有一個答案我印象深刻:在中國所有的網紅景點中,阿那亞擁有最美的建築。無論是著名的孤獨圖書館、海邊教堂、沙丘美術館,還是阿那亞影院、海邊音樂廳、蜂巢劇場……每個建築空間都具有獨特的魅力。我記得羅胖說過,當他去到阿那亞,走進空無一人的海邊教堂,面對大海,那一刻,他內心無比震撼。這就是好建築的樣子——不僅僅是營造舒適的空間,更能讓人感受到精神的力量。

正好最新一期的《詳談》,採訪了知名建築師青山周平。阿那亞的單向空間,以及被譽為「阿那亞最美酒店」的唐舍酒店,就是出自他的手筆。本來,我是期待他談自己如何在這些設計中體現自己的審美的,讀完本期《詳談》才發現,我可能誤會了建築設計師這個職業。

我以為,建築設計師本質上是藝術家,畫家用畫筆作二維圖像,而建築師用建築材料進行三維創作。知名建築師,就跟著名畫家一樣,應該帶著濃烈的個人風格,建築只不過是他們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

青山周平卻說,真正好的建築師,他的「自我」是很小的。建築師自己想表達什麼,可能是建築設計中最不重要的因素。他做設計考慮的第一大因素,是建築與人的關係。更具體地說,他想「讓別人在我設計的空間裡面感到舒服」,空間使用者的感受是第一位的。

要考慮的第二大因素,是建築與環境的關係。青山周平說,他做建築的主要目的是把城市變得更好。所以建築是融入城市、服務於城市的。如果建築風格和周遭的環境產生對抗、格格不入,這樣的建築哪怕自身再優秀,也不算好作品。


要考慮的第三大因素,是建築與媒體的關係。比如鳥巢和央視大樓,雖然和周圍環境看起來不那麼融洽,但它們當時另有重任,就是在北京奧運會期間,承擔起電視傳播的視覺象徵符號。這就是建築與媒體的關係,建築師必須要考慮到作品以什麼方式傳播出去。特別是在當下,建築師會在建築空間中有意識地去設計網紅打卡點,便於社交媒體傳播。


你看,建築師必須首先考慮建築與人、建築與環境、建築與媒體的三重關係,最後再來看自己的風格怎麼融入其中。建築的實用性決定了,建築師並不像藝術家那樣「以我為主」。這是針對創作的部分。


不過要注意,建築師的工作可絕不僅僅是創作。事實上,一個完整的建築項目要經歷五個階段,每個階段建築師都必須參與其中,而且每個階段承擔的角色都不一樣。


第一個階段,是項目接洽,也就是和業主聊需求、提價格、談合同。這個階段建築師的主要身份是商人。這裡青山周平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洞察:怎麼理解業主提出的需求?對業主提出的需求,你不能不回應,但也不能按他的原意照搬。如果他說要一二三四,你就給他一二三四,那業主一般不會滿意。


正確的姿勢是,業主說要一二三四,你幫他把一二三四翻譯成更高級的東西,然後給他五六七八。好的設計就像送禮物一樣,你不可能問了對方想要什麼再去買,這樣就沒有驚喜和感動了。只有當他收到自己沒有想到,但確實是他喜歡的東西,才會感動。


第二個階段,成功拿下合同,這時候就進入創意階段,建築師的身份變成了創作者。建築師會如何找創意靈感?青山周平找靈感的方式很特別:比起「動腦」,他更強調「動手」。他不是自己關起門來冥思苦想,也不是召集一堆人開頭腦風暴,而是和同事們一起動手做實物模型。模型不需要深思熟慮,就是隨手做。這個過程不是腦子想好了一個東西然後讓手做出來,而是行動和大腦是分開的,手的無意識拼搭反而會迸發出靈感。


現在的新一代建築師不習慣手動做實物模型了,更喜歡用3D軟體建模。青山周平認為,在有確定性的優化方向的時候,3D軟體的確更高效;但在一張白紙需要全新創意的時候,3D軟體反而會阻礙創意的發生。


第三個階段,是創意落地,就是要把漂亮的效果圖,變成具體的工程施工圖紙。這個階段,建築師的身份更像是工程師,要優化工程細節,讓項目合規、成本可控,這個過程中往往要做很多妥協。


像是成本超標了,很多炫酷的設計就不得不砍掉。還有消防的問題,很多設計都是因為消防不合規,最後不得不調整。比如青山周平正在做的一個商業項目,創意構想是整個建築由十多個盒子形狀的空間錯落堆疊而成。創意很別致,但每個空間的消防疏散怎麼解決?消防樓梯加在哪裡、怎麼加,這些瑣碎的細節都是這個階段要解決的問題。


第四個階段,施工圖定了,就開始正式施工了。這時候建築師的身份是項目經理,需要跑工地、看材料、跟施工方溝通。青山周平說,很多建築師在這個階段希望有100%的掌控感,現場施工必須嚴格還原之前的設計,不得臨時變動。而他更願意把現場施工看成「共創」的一部分,留出現場發揮的餘地。


比如,青山周平在杭州天目里商業中心做了一個室內設計,用了很多老木頭來堆建一面視覺牆,每塊木頭的形狀、顏色、紋理都不一樣。如果要事先畫出施工圖,必須先把木頭處理成規格一致。但青山周平沒這麼做,而是在施工現場,根據每塊木頭的特點,決定它應該放在哪個地方。這樣一來,現場施工也成為項目創作的一部分。


第五個階段,就是項目的後續傳播,擴大項目影響力。這個階段的建築師更像是媒體人,需要為後續傳播去提煉項目的主題和關鍵詞,給項目「上價值」。


比如前面提到的用老木頭做視覺牆,本來出發點是為了追求有衝擊力的視覺效果。等項目完成之後,回過頭來再看,發現這裡面有很特別的深意。在這個項目中,木頭不是人的工具,而是和人相互協作,木頭的不同特點和性格得到了人的尊重。最終,他把項目主題定位為「人和自然平等相處」。主題提煉得越有力量,後續的傳播效果就越好。


你看,建築師在項目中需要不斷切換角色身份,每個角色身份都要求不同的技能。可能沒有一個建築師可以在所有角色中都遊刃有餘,但青山周平認為,這恰恰是建築師這個職業的魅力所在。就像這本書的副標題揭示的:「創造,往往源於不適。」


來看今天的第二條。


最近,隨著東海伏季休漁期的結束,大量海鮮開始湧入市場,價格也明顯下跌。有記者報導,在寧波,梭子蟹的批發價一周時間就從100—120元每公斤降到40—60元每公斤,整整降了一半,吃貨們的好日子來了。


吃海鮮講究一個「鮮」字,活海鮮的價格是冷凍海鮮的2倍以上。對於其他食材也是一樣,食材新不新鮮,是食客們評價一家餐館好壞的重要標準。特別是火鍋行業,有人總結,迄今為止火鍋行業的比拼已經進入了3.0時代。


1.0時代拼口味,2.0時代拼服務,3.0時代拼新鮮。比如,把傳統的火鹼泡發的毛肚換成鮮毛肚,把冷凍的牛羊肉卷換成鮮切牛羊肉,把鴨血豆腐換成鮮鴨血,把成品蝦滑變成現場手工製作,等等。就像當年由海底撈挑起的服務內卷一樣,現在,火鍋行業掀起了一輪關於新鮮的內卷。


首先,是從視覺上「提鮮」。


比如,巴奴火鍋有道菜叫做「井水黃豆芽」,它採用的是活體水培技術,黃豆芽是在一個個小筐子裡長出來的。上菜的時候,服務員直接把筐給你端上來,顧客要吃得親自去摘,這簡直是在火鍋店體驗了一把農家樂。


還有主打黃辣丁的小小河邊魚鮮魚火鍋,可以說是把魚的「鮮」做到了極致。不但現撈現殺,還保證從下單到下鍋不超過18分鐘,顧客會看到,魚被倒進鍋里後還在翻騰。根據這個視覺記憶點,他們打出了「會跳舞的魚」這個概念,強調新鮮。


第二,從技術上「鎖鮮」。


過去的冷凍技術,首要課題是「耐儲」,保證食材經過長時間的存放也不變質;現在「耐儲」不再那麼重要,「鎖鮮」成為首要課題。比如,有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採用「液氮活凍」技術,就是用-196℃的液氮來速凍鎖鮮。


這裡補充一個冷知識:冷凍過的食物之所以口感變差,是因為冷凍過程中細胞內的水分會結成冰晶,然後刺破細胞壁,破壞了原有的組織。不過,不是只要低於0℃就會產生大量冰晶。冰晶主要是在-1℃—-5℃這個區間產生;一旦低於-5℃,新增的冰晶就很少了。所以,要用液氮把食材從常溫快速降溫至-5℃以下。


在解凍環節,現在有了射頻解凍技術,可以讓零下幾十攝氏度凍得硬邦邦的魚蝦,幾分鐘就變成冰鮮的狀態,在解凍過程中不會破壞細胞。有了先進的冷凍和解凍技術,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還原食材的新鮮。


第三,從供應鏈上「保鮮」。


得到上有一門課程,叫《跟巴奴學供應鏈打造》,詳細介紹了巴奴是怎麼通過供應鏈來保證食材新鮮的。比如,怎麼保證冷鏈運輸中不「斷鏈」,怎麼設計物流動線,怎麼分類儲存食材等等。具體我不展開講了。


在火鍋行業的「新鮮」之戰中,視覺展現很好學,鎖鮮技術可以直接買,唯獨精細化的供應鏈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起來的硬功夫。3.0時代拼新鮮,其實最終拼的是供應鏈能力。


來說說咱們得到的事兒。


今天是周五,我們為你帶來新一期的「頭條幫你問」。


@雙刃 同學問賈行家老師:如何在生活中積累素材?如果遇到想每天堅持寫作但實在不想寫的情況該怎麼辦?


賈行家老師回答:葡萄牙最重要的詩人佩索阿有句名言,值得發揮一下:人的熱愛可以「既小到區區一個墨水瓶,又大到冷漠的星空」。寫作也如此。我們生活中所看到的一切都可以成為描述和探究的對象,都可能呈現不可思議的深度,這取決於作者本人。


如果我們觀察的是一個人,可以設想:「這個人有什麼樣的故事,他想要的是什麼?」如果觀察的是一件事物,可以「唯心」一點地想像「這件東西經歷了什麼,它想要成為什麼?」這類自問自答里,往往會打開一些角度。


堅持寫作的方法也和這種觀察的方法有點兒像。可以每天給自己一個問題,哪怕一個詞,就從它開始寫。寫自己對這個問題的感覺,對這個詞的理解,或者給它寫一條像字典上的那種詞條,從此開始一點點豐富形式。寫作的時間可以固定下來,是早起半小時還是午休時段,看個人習慣。總之,把寫作放在自己的生活節奏里會有利于堅持。


好,以上就是賈行家老師的回覆。如果你也想向得到老師提問,可以去知識城邦給「得到頭條」官方帳號留言,頭條幫你問!


今天就聊到這兒,《得到頭條》,下周見。

首次發布: 2022年8月19日

火鍋也開始講究「鮮」了,真是一趟「鮮」的內卷的旅程。看到過一個紀錄片,是家以淡水魚為主的餐館,為了保證魚的味美,在一條水質好的河流邊上開了一個很大的池塘,引河水形成循環把養殖的魚放在這個池塘里減肥,經過一個月左右使魚減個一、兩斤使肉質緊實再送到餐館,離這個店幾十甚至上百公里的人都特意去品嘗。內卷不僅是人的內卷,企業也無處不內卷,青島有個工業園裡,海爾、青啤等不少知名品牌都建立了無燈車間,真是無內卷不江湖。

火鍋也開始講究「鮮」了,真是一趟「鮮」的內卷的旅程。看到過一個紀錄片,是家以淡水魚為主的餐館,為了保證魚的味美,在一條水質好的河流邊上開了一個很大的池塘,引河水形成循環把養殖的魚放在這個池塘里減肥,經過一個月左右使魚減個一、兩斤使肉質緊實再送到餐館,離這個店幾十甚至上百公里的人都特意去品嘗。內卷不僅是人的內卷,企業也無處不內卷,青島有個工業園裡,海爾、青啤等不少知名品牌都建立了無燈車間,真是無內卷不。



我有一點點啟發,記得劉潤老師曾經有講一個詞「ego」,說白了就是自我,他說自我其實有一個更特殊的含義,是以自我為中心,遇到很多事情之後,保護自己的想法,但打破自我,是為了推倒已經聳立的高牆,看見更廣闊的世界,我特別贊同這句話,就像青山周平的設計一樣,只有忘掉自我,去擁抱人與建築的關係,環境與建築的關係、媒體與建築的關係,才能建成和諧的建築。


我有一點點啟發,記得劉潤老師曾經有講一個詞「ego」,說白了就是自我,他說自我其實有一個更特殊的含義,是以自我為中心,遇到很多事情之後,保護自己的想法,但打破自我,是為了推倒已經聳立的高牆,看見更廣闊的世界,我特別贊同這句話,就像青山周平的設計一樣,只有忘掉自我,去擁抱人與建築的關係,環境與建築的關係、媒體與建築的關係,才能建成

去年在高研院青山老師作為建築師思維這節課的老師,課程內容就給我留下挺深的印象。 ⭐ 課程核心解決的是怎樣呈現自己的理念,呈現理念的形式有很多,除了語言、文字之外,還有例如建築。青山周平的思考是:下一代建築能給人提供的價值是什麼? ① 承載記憶:建立人與城市的情感連接。建築很重要的意義,是成為人們記憶的載體,它讓人們感受到「時間」的存在,從而保持跟城市的情感連接。 ② 第二、承載關係:建立人與人的新家庭關係,幫助人去連接人。比如和院、盒子社區、共享社區,在狹小的個人空間之外擴展更大的生活空間回歸到了人群當中,傾聽他們在這個時代和這樣的城市裡需要什麼,把這些需求捕捉和還原出來。 ⭐ 青山周平捕捉理念的方式有兩點: 第一,經常接觸陌生環境,訓練自己的外部視角。 第二,構建和訓練自己的時間感。


去年在高研院青山老師作為建築師思維這節課的老師,課程內容就給我留下挺深的印象。 ⭐ 課程核心解決的是怎樣呈現自己的理念,呈現理念的形式有很多,除了語言、文字之外,還有例如建築。青山周平的思考是:下一代建築能給人提供的價值是什麼? ① 承載記憶:建立人與城市的情感連接。建築很重要的意義,是成為人們記憶的載體,它讓人們感受到「時間」的存在,從而保持跟城市的情感連接。 ② 第二、承載關係:建立人與人的新家庭關係,幫助人去連接人。比如和院、盒子社區、共享社區,在狹小的個人空間之外擴展更大的生活空間回歸到了人群當中,傾聽他們在這個時代和這樣的城市裡需要什麼,把這些需求捕捉和還原出來。 ⭐ 青山周平捕捉理念的方式有兩點: 第一,經常接觸陌生環境,訓練自己的外部視角。 第二,構建和訓練自己的時間

有大我,才能不執念於小我。 ‍♂️青山周平,喜歡胡同生活的建築師,可能註定了關注人文,關注自然,關注和諧,關注感受就是他獨樹一幟的建築風格。 ▫️他說,剛來北京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胡同大爺們都光著膀子,後來明白了胡同就是家的一部分。 與人的關係,「讓別人在我設計的空間裡面感到舒服」,空間使用者的感受是第一位的。 ⛪️與環境的關係,融入城市、服務於城市。 與媒體的關係,建築師會在建築空間中有意識地去設計網紅打卡點,便於社交媒體傳播。 建築不是絕世獨立的,看到了建築和其他人事物的關係,就延伸了建築的生命力。建築師與作品就像父母與孩子,孩子好才是真的好。


有大我,才能不執念於小我。 ‍♂️青山周平,喜歡胡同生活的建築師,可能註定了關注人文,關注自然,關注和諧,關注感受就是他獨樹一幟的建築風格。 ▫️他說,剛來北京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胡同大爺們都光著膀子,後來明白了胡同就是家的一部分。 與人的關係,「讓別人在我設計的空間裡面感到舒服」,空間使用者的感受是第一位的。 ⛪️與環境的關係,融入城市、服務於城市。 與媒體的關係,建築師會在建築空間中有意識地去設計網紅打卡點,便於社交媒體傳播。 建築不是絕世獨立的,看到了建築和其他人事物的關係,就延伸了建築的生命力。建築師與作品就像父母與孩子,孩子好才是真的


8.19 得到頭條 1⃣️個金句+1⃣️個啟發+1⃣️個思考 1⃣️個金句: 青山周平卻說,真正好的建築師,他的「自我」是很小的。建築師自己想表達什麼,可能是建築設計中最不重要的因素。他做設計考慮的第一大因素,是建築與人的關係。 1⃣️個啟發: 建築師的工作既有創意、又有妥協。要首先考慮周圍人在建築里感到舒服。 其中還要經過五層: - 談需求、說價格、定方案(主要是精準翻譯客戶需求) - 內在打磨創意(手腦分離、把靈感交給信任的雙手) - 創意落地,也要經過各方交流和妥協 - 建築落地,因地造物、也要在建築現場有所創意 - 後期宣傳,提高概念凝練感、有助於傳播 1⃣️個思考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我雖然完全和建築工作無關,但是實實在在地被打動了。眼下每日城邦輸出,其實並不是練習、馴化的關係,而是在寫作的過程中,給了我空間,找到自己、感受他人、感受世界。 即使路還遠,也想真誠地感謝寫作、感謝城邦、感謝得到選擇了我。


8.19 得到頭條 1⃣️個金句+1⃣️個啟發+1⃣️個思考 1⃣️個金句: 青山周平卻說,真正好的建築師,他的「自我」是很小的。建築師自己想表達什麼,可能是建築設計中最不重要的因素。他做設計考慮的第一大因素,是建築與人的關係。 1⃣️個啟發: 建築師的工作既有創意、又有妥協。要首先考慮周圍人在建築里感到舒服。 其中還要經過五層: - 談需求、說價格、定方案(主要是精準翻譯客戶需求) - 內在打磨創意(手腦分離、把靈感交給信任的雙手) - 創意落地,也要經過各方交流和妥協 - 建築落地,因地造物、也要在建築現場有所創意 - 後期宣傳,提高概念凝練感、有助於傳播 1⃣️個思考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我雖然完全和建築工作無關,但是實實在在地被打動了。眼下每日城邦輸出,其實並不是練習、馴化的關係,而是在寫作的過程中,給了我空間,找到自己、感受他人、感受世界。 即使路還遠,也想真誠地感謝寫作、感謝城邦、感謝得到選

本次《詳談》的採訪對象,青山周平,是一位日本的建築設計師。 恰好,日本有一系列綜藝節目,比如《全能住宅改造王》,也是以建築設計、房屋改造為主題。 其中,有若干細節,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是預算。某些極端的案例,由於經濟條件所限,不得不0成本改造,但建築師還是想方設法完成了,而且讓客戶相當滿意。 整個過程,很好地體現了建築設計師作為商人「錙銖必較」的一面。 二是施工過程。有不少鏡頭捕捉到,建築師親自勘察施工現場,和工人們一起幹活,還會重新利用那些拆除過程中有(情緒)價值的建材,甚至會到各地的舊貨市場尋找有意思的部件…… 以上這些,很好地體現建築師作為項目經理的一面。 三是建築的整體設計。這些節目的播出時間,距離現在,少則數年,多則十餘二十年。彼時的日本,也已經是具備一定老齡化程度的社會了。 於是,大量的適老化設計,被融入到改造當中。有把老人的房間從二樓挪到一樓的,有在房屋中增加扶手的,有增加或整合用水空間的,有把出入口從樓梯改為緩坡的,有直接增加電梯的,等等。 以上這些,都體現出建築設計中,以人為本、有溫度的一面。 就像青山周平說的,好的建築設計師,首要考慮的,是建築與人的關係。


本次《詳談》的採訪對象,青山周平,是一位日本的建築設計師。 恰好,日本有一系列綜藝節目,比如《全能住宅改造王》,也是以建築設計、房屋改造為主題。 其中,有若干細節,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是預算。某些極端的案例,由於經濟條件所限,不得不0成本改造,但建築師還是想方設法完成了,而且讓客戶相當滿意。 整個過程,很好地體現了建築設計師作為商人「錙銖必較」的一面。 二是施工過程。有不少鏡頭捕捉到,建築師親自勘察施工現場,和工人們一起幹活,還會重新利用那些拆除過程中有(情緒)價值的建材,甚至會到各地的舊貨市場尋找有意思的部件…… 以上這些,很好地體現建築師作為項目經理的一面。 三是建築的整體設計。這些節目的播出時間,距離現在,少則數年,多則十餘二十年。彼時的日本,也已經是具備一定老齡化程度的社會了。 於是,大量的適老化設計,被融入到改造當中。有把老人的房間從二樓挪到一樓的,有在房屋中增加扶手的,有增加或整合用水空間的,有把出入口從樓梯改為緩坡的,有直接增加電梯的,等等。 以上這些,都體現出建築設計中,以人為本、有溫度的一面。 就像青山周平說的,好的建築設計師,首要考慮的,是建築與人的關係。



創造,往往源於不適,還有看到過,創新往往源於「想偷懶」。人的本性大都是好逸惡勞、趨利避害的,現代化的發明和進步,都是讓生活能夠更舒適更簡便,這和生產中的精益是異曲同工的,精益的核心也是減少浪費,讓沒有價值的環節儘可能減少。對於天天在做重複工作的員工,很多的浪費恰恰就是他們認為不舒服的地方,通過創新的方法去改變、減少或去除,讓員工能夠舒服的工作,也就達到了精益的效果。 所以,生活和工作其實是互通的,特別是底層的邏輯。


創造,往往源於不適,還有看到過,創新往往源於「想偷懶」。人的本性大都是好逸惡勞、趨利避害的,現代化的發明和進步,都是讓生活能夠更舒適更簡便,這和生產中的精益是異曲同工的,精益的核心也是減少浪費,讓沒有價值的環節儘可能減少。對於天天在做重複工作的員工,很多的浪費恰恰就是他們認為不舒服的地方,通過創新的方法去改變、減少或去除,讓員工能夠舒服的工作,也就達到了精益的效果。 所以,生活和工作其實是互通的,特別是底層的

先說我對建築設計師的印象吧,覺得他們客戶提出一個大致的輪廓和框架,比如,建築面積、層高以及作用,然後,建築師會藉助電腦繪製出一張圖,當然,裡面有很多的細節,如鋼筋尺寸、數量和水泥標號等,這是一個比較複雜和系統的事情。最後,交用戶審閱通過,任務完成。 聽了今天的介紹,才明白遠不是自己想像那麼簡單,一個建築,對於它的設計師來說,是有生命的,有靈魂的。好比作家寫一本書,畫家畫一幅畫,其中會凝結著他們的過往經歷,閃爍著思想的光芒等,這些都會自然而然成了作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實際中,建築師會有更多的環節和工作,與商業發展和推廣有關,甚至可能會占主導位置。但在實際創作中,在優化設計時,都會潛移默化置入他們思想理念。 當然,整個過程中,需要反覆修改和調整,甚至於讓步,妥協,因為這裡面有成本、有各種條款的限制。 今天得條中,還提到了一個寫作素材的問題,我就說一些我的做法。 第一,每天學習閱讀得到頭條,這裡面有最新的發展趨勢,有與眾不同的見解,可以說,這是深度了解世界的一個窗口。 我每天閱讀完之後,逼著自己寫點什麼,輸入些什麼。就如同在學校寫的材料作文,開始覺得很難,現在慢慢覺得輕鬆了。 第二點,堅持每天寫日記,記錄一些重要事情,這個習慣是最近三四年前,才逐漸培養起來的,獲益匪淺, 我寫的日記很單調,內容還需要更豐富點,比如說,今天左星星老師說的,記錄重要談話內容,既能內容復盤,也能梳理談話的邏輯性和條理性。 2022年8月19日早上


先說我對建築設計師的印象吧,覺得他們客戶提出一個大致的輪廓和框架,比如,建築面積、層高以及作用,然後,建築師會藉助電腦繪製出一張圖,當然,裡面有很多的細節,如鋼筋尺寸、數量和水泥標號等,這是一個比較複雜和系統的事情。最後,交用戶審閱通過,任務完成。 聽了今天的介紹,才明白遠不是自己想像那麼簡單,一個建築,對於它的設計師來說,是有生命的,有靈魂的。好比作家寫一本書,畫家畫一幅畫,其中會凝結著他們的過往經歷,閃爍著思想的光芒等,這些都會自然而然成了作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實際中,建築師會有更多的環節和工作,與商業發展和推廣有關,甚至可能會占主導位置。但在實際創作中,在優化設計時,都會潛移默化置入他們思想理念。 當然,整個過程中,需要反覆修改和調整,甚至於讓步,妥協,因為這裡面有成本、有各種條款的限制。 今天得條中,還提到了一個寫作素材的問題,我就說一些我的做法。 第一,每天學習閱讀得到頭條,這裡面有最新的發展趨勢,有與眾不同的見解,可以說,這是深度了解世界的一個窗口。 我每天閱讀完之後,逼著自己寫點什麼,輸入些什麼。就如同在學校寫的材料作文,開始覺得很難,現在慢慢覺得輕鬆了。 第二點,堅持每天寫日記,記錄一些重要事情,這個習慣是最近三四年前,才逐漸培養起來的,獲益匪淺, 我寫的日記很單調,內容還需要更豐富點,比如說,今天左星星老師說的,記錄重要談話內容,既能內容復盤,也能梳理談話的邏輯性和條理性。 2022年8月19

真正好的建築師,他的「自我」是很小的。建築師自己想表達什麼,可能是建築設計中最不重要的因素。他做設計考慮的第一大因素,是建築與人的關係;第二大因素時建築與環境的關係;第三大因素是建築與媒體的關係。 火鍋行業掀起了一輪關於新鮮的內卷。視覺上的提鮮;技術上的鎖鮮;供應鏈上的保鮮。 今天這兩條聽完,我自己最大的感觸,用徐老師做《得到頭條》的開篇引語總結:一定要「超越現象,給出坐標」。換句話說,我們要把一個孤立的事件放到一個更大的背景坐標下,再呈現給你看。 理解行業,並理解什麼是真正的行業;理解現象,並理解現象背後的核心競爭力。有意思! 最後「把寫作放在自己的生活節奏里會有利于堅持。」我自己每天的習慣就是頭條的筆記一定要認真寫,每天早起寫,為自己積累了大量的好案例以及素材庫。


真正好的建築師,他的「自我」是很小的。建築師自己想表達什麼,可能是建築設計中最不重要的因素。他做設計考慮的第一大因素,是建築與人的關係;第二大因素時建築與環境的關係;第三大因素是建築與媒體的關係。 火鍋行業掀起了一輪關於新鮮的內卷。視覺上的提鮮;技術上的鎖鮮;供應鏈上的保鮮。 今天這兩條聽完,我自己最大的感觸,用徐老師做《得到頭條》的開篇引語總結:一定要「超越現象,給出坐標」。換句話說,我們要把一個孤立的事件放到一個更大的背景坐標下,再呈現給你看。 理解行業,並理解什麼是真正的行業;理解現象,並理解現象背後的核心競爭力。有意思! 最後「把寫作放在自己的生活節奏里會有利于堅持。」我自己每天的習慣就是頭條的筆記一定要認真寫,每天早起寫,為自己積累了大量的好案例

每次看到一些設計巧妙、引人入勝的建築物時,都不禁感嘆,建築師確實了不起。在我看來,建築師的任務從來就不僅僅是單獨去設計一幢房屋,他除了要考慮房屋本身的造型、式樣、顏色外,還要考慮建築本身與周圍環境、與周圍其他建築,與建築所在的城市之間的關係。 其次,建築師除了要考慮建築內部人的使用及滿足其生活、工作的必要條件外,他還要考慮建築外面人的活動及其人與整個社會的關係;建築師不僅要了解建築所在的城市現在及將來的發展變化,他還要深入體察城市的文化傳統和社會經濟的環境狀況。確實能夠深切理解,「創造,往往源於不適」這句話。 可以說,建築師在設計建築的同時,還在參與設計整個社會的未來發展變化。這也就要求建築師要擴大視野,要具有較宏觀的知識面,歷史的、經濟的、地理的、社會學的、交通的、工程的、行為心理的等等諸多方面的知識都要具備。換句話說,建築師應是一個「能人」。


每次看到一些設計巧妙、引人入勝的建築物時,都不禁感嘆,建築師確實了不起。在我看來,建築師的任務從來就不僅僅是單獨去設計一幢房屋,他除了要考慮房屋本身的造型、式樣、顏色外,還要考慮建築本身與周圍環境、與周圍其他建築,與建築所在的城市之間的關係。 其次,建築師除了要考慮建築內部人的使用及滿足其生活、工作的必要條件外,他還要考慮建築外面人的活動及其人與整個社會的關係;建築師不僅要了解建築所在的城市現在及將來的發展變化,他還要深入體察城市的文化傳統和社會經濟的環境狀況。確實能夠深切理解,「創造,往往源於不適」這句話。 可以說,建築師在設計建築的同時,還在參與設計整個社會的未來發展變化。這也就要求建築師要擴大視野,要具有較宏觀的知識面,歷史的、經濟的、地理的、社會學的、交通的、工程的、行為心理的等等諸多方面的知識都要具備。換句話說,建築師應是一個「能人」。


周三家人剛從阿那亞旅遊回來,第一句話「」明年還想去」,頭條中三種關係在他們的照片中有體現: 1、與人的關係,體驗就是人多,無論是沙灘、泳池、食堂還是延海路到處都是人,為疫情增加了不少暑意。 2、與環境關係,孩子在海邊、泳池、沙灘中玩耍,大人一杯茶一本書愜意、隨意和滿意。 3、與媒體關係,以各種建築背景拍照,拍出來的照片都帶有網紅感,不由得讓你發個朋友圈。


周三家人剛從阿那亞旅遊回來,第一句話「」明年還想去」,頭條中三種關係在他們的照片中有體現: 1、與人的關係,體驗就是人多,無論是沙灘、泳池、食堂還是延海路到處都是人,為疫情增加了不少暑意。 2、與環境關係,孩子在海邊、泳池、沙灘中玩耍,大人一杯茶一本書愜意、隨意和滿意。 3、與媒體關係,以各種建築背景拍照,拍出來的照片都帶有網紅感,不由得讓你


今日得到: 1、建築師在不同階段的角色轉換的講解打破了大多數人對一個職業的刻板印象。前一段時間得到的這就是XXX系列叢書很好,今年元旦的家庭讀書會就是從中選了三本,家裡每人一本進行互相分享的。對我們的啟發是,在做一個職業或者事情的時候,第一要在不同的階段看到每個階段的獨特價值和業務要求,基於此進行相應的能力儲備和角色轉換;第二是在當前社會分工日益精細的情況下,對全局有把控的人以及對端到端都有深入理解的人,所看到的風景以及做出的產品肯定是不一樣的,所以要看如何建教堂而不只是搬磚。 2、對於建築,之前得到也有過相關的對建築的欣賞模型是:看理念、看周邊環境、看細節。 3、隨著商業不斷的發展,當前從技術的戰爭、商業模式的競爭已經把戰火延伸到了供應鏈的競爭。包括前兩天的CCD的例子,供應鏈的競爭很可能是決定生死的,比如華為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供得上」,資金鍊和物流鏈是關鍵。


今日得到: 1、建築師在不同階段的角色轉換的講解打破了大多數人對一個職業的刻板印象。前一段時間得到的這就是XXX系列叢書很好,今年元旦的家庭讀書會就是從中選了三本,家裡每人一本進行互相分享的。對我們的啟發是,在做一個職業或者事情的時候,第一要在不同的階段看到每個階段的獨特價值和業務要求,基於此進行相應的能力儲備和角色轉換;第二是在當前社會分工日益精細的情況下,對全局有把控的人以及對端到端都有深入理解的人,所看到的風景以及做出的產品肯定是不一樣的,所以要看如何建教堂而不只是搬磚。 2、對於建築,之前得到也有過相關的對建築的欣賞模型是:看理念、看周邊環境、看細節。 3、隨著商業不斷的發展,當前從技術的戰爭、商業模式的競爭已經把戰火延伸到了供應鏈的競爭。包括前兩天的CCD的例子,供應鏈的競爭很可能是決定生死的,比如華為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供得上」,資金鍊和物流鏈是關鍵。


建築師的特色在於自身的思維在建築工藝上的落地和運用。 建築需要貼合人性,這就需要建築師始終奉行「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不斷地擴充傳統給與我們的靈感,使之得以發展建築的形式和語言;讓人們對我們的建造物的滿意得到進一步的延伸 。


建築師的特色在於自身的思維在建築工藝上的落地和運用。 建築需要貼合人性,這就需要建築師始終奉行「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不斷地擴充傳統給與我們的靈感,使之得以發展建築的形式和語言;讓人們對我們的建造物的滿意得到進一步的延伸 。


一直比較關注家居設計,也看過青山周平等設計師舊房改造的一些案例,覺得他們台了不起課,把看起來就想走的破舊環境,改造成貼合業主家庭情況的功能和美感都滿分的新家。 時至今日,建築設計師需要承擔的功能也在發生變化。建築設計師需要承擔的可能是提供某種體驗,或者將人與人、人與城市連接起來的功能。 看過一篇青山周平的訪談,他說到在設計中的一些理念:一方面是設計師設計的空間裡面,注重人與人是怎樣的關係,讓使用者感受到「在這個瞬間,我確實是身處於這個地點的」,強調「此刻此地」的概念。強調某種意義上的新的公共性,強調人與人、人與時間、人與地點的關係。 另一方面,設計師會融入家的概念。傳統的家是以婚姻關係或者血緣關係為基礎形成的,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的家不一定只是我們所居住的地方,家的空間和功能正從我們自己的房子延伸到城市的各種公共空間中,比如書店、咖啡廳、潮牌店等。 不過更有意思的是有節目組對青山周平在節目中改造的住宅項目的後期回訪。看到這家人的居住情況基本「回到了起點」。不僅雜物又開始堆積成山,摺疊家具也沒有被好好使用,天窗成了晾衣服的最佳去處,設計師費力設計的室外遮陽格柵也被阻擋。看到這樣的結果也是很唏噓,看來設計師能夠改變環境,卻無法改變生活習慣。


一直比較關注家居設計,也看過青山周平等設計師舊房改造的一些案例,覺得他們台了不起課,把看起來就想走的破舊環境,改造成貼合業主家庭情況的功能和美感都滿分的新家。 時至今日,建築設計師需要承擔的功能也在發生變化。建築設計師需要承擔的可能是提供某種體驗,或者將人與人、人與城市連接起來的功能。 看過一篇青山周平的訪談,他說到在設計中的一些理念:一方面是設計師設計的空間裡面,注重人與人是怎樣的關係,讓使用者感受到「在這個瞬間,我確實是身處於這個地點的」,強調「此刻此地」的概念。強調某種意義上的新的公共性,強調人與人、人與時間、人與地點的關係。 另一方面,設計師會融入家的概念。傳統的家是以婚姻關係或者血緣關係為基礎形成的,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的家不一定只是我們所居住的地方,家的空間和功能正從我們自己的房子延伸到城市的各種公共空間中,比如書店、咖啡廳、潮牌店等。 不過更有意思的是有節目組對青山周平在節目中改造的住宅項目的後期回訪。看到這家人的居住情況基本「回到了起點」。不僅雜物又開始堆積成山,摺疊家具也沒有被好好使用,天窗成了晾衣服的最佳去處,設計師費力設計的室外遮陽格柵也被阻擋。看到這樣的結果也是很唏噓,看來設計師能夠改變環境,卻無法改變生活習慣。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感覺寫作能力好的人,首先都是因為長期的知識積累輸入(活水),量變到質變,最終才能下筆如有神。 關於寫作,我自己相對有一個好習慣,在保持自己每天有一定量輸入的情況下,持續保持輸出(儘量保持每天),但是對於主題不設限,一般是當下熱點和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比如知乎的熱榜和受邀話題,每日的得到頭條和羅胖精選,其實我們每次看完聽完都一定會有感觸和想法,我就儘量把它們一點點的記錄下來,mark在話題下面,也算是為塵世里一顆浮心找尋一處棲息的淨土(空間)吧,而寫者與作者之間,寫者再與讀者之間,跨越時空和時間,又做了兩次有趣的靈魂對話,想想都覺得有趣呀。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感覺寫作能力好的人,首先都是因為長期的知識積累輸入(活水),量變到質變,最終才能下筆如有神。 關於寫作,我自己相對有一個好習慣,在保持自己每天有一定量輸入的情況下,持續保持輸出(儘量保持每天),但是對於主題不設限,一般是當下熱點和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比如知乎的熱榜和受邀話題,每日的得到頭條和羅胖精選,其實我們每次看完聽完都一定會有感觸和想法,我就儘量把它們一點點的記錄下來,mark在話題下面,也算是為塵世里一顆浮心找尋一處棲息的淨土(空間)吧,而寫者與作者之間,寫者再與讀者之間,跨越時空和時間,又做了兩次有趣的靈魂對話,想想都

其實,我們並不缺少寫作素材,我們缺少的是記錄和積累寫作素材的習慣。 第一,記錄每天的生活。 我們每天的生活看似相同,但實際都有不同之處,我們需要對其進行挖掘和記錄。上小學的時候,每天放學回家,都會被父母拉著做一些家務。一邊干,還被父母不厭其煩地問學習如何。為了避免被嘮叨,我就主動岔開話題,說一些每天在學校或上下學路上遇到的事情。 後來,我把每天的所見所聞寫成日記。這讓我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主動觀察和記錄每天的生活,因此,如今我回去翻過去20多年寫的日記,經常能挖掘出一些有趣的東西。 第二,記錄聊天的內容。 那個年代的學生的生活都是圍繞家裡和學校進行的,沒有網際網路,媒體不發達,寫作素材來源比較單一,有一個很好的寫作素材來源——家長的聊天內容。 每天晚飯後,家長都會聊一些家長里短。這時候,我都會支棱著耳朵聽,其中不乏一些有趣的內容,我就會記錄下來。 這個習慣也延續到了現在,如今和同事午餐,和朋友們的聚會,逢年過節走親戚,聽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我也會在當天的日記中記錄。這些有意思的事,如果你沒有記錄下來,可能聽過了也就過去了,記錄下來,就有機會成為你講給別人聽的故事。

其實,我們並不缺少寫作素材,我們缺少的是記錄和積累寫作素材的習慣。 第一,記錄每天的生活。 我們每天的生活看似相同,但實際都有不同之處,我們需要對其進行挖掘和記錄。上小學的時候,每天放學回家,都會被父母拉著做一些家務。一邊干,還被父母不厭其煩地問學習如何。為了避免被嘮叨,我就主動岔開話題,說一些每天在學校或上下學路上遇到的事情。 後來,我把每天的所見所聞寫成日記。這讓我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主動觀察和記錄每天的生活,因此,如今我回去翻過去20多年寫的日記,經常能挖掘出一些有趣的東西。 第二,記錄聊天的內容。 那個年代的學生的生活都是圍繞家裡和學校進行的,沒有網際網路,媒體不發達,寫作素材來源比較單一,有一個很好的寫作素材來源——家長的聊天內容。 每天晚飯後,家長都會聊一些家長里短。這時候,我都會支棱著耳朵聽,其中不乏一些有趣的內容,我就會記錄下來。 這個習慣也延續到了現在,如今和同事午餐,和朋友們的聚會,逢年過節走親戚,聽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我也會在當天的日記中記錄。這些有意思的事,如果你沒有記錄下來,可能聽過了也就過去了,記錄下來,就有機會成為你講給別人聽的故事。

▶️ 關于堅持寫作的方法,我們還可以向日本導演黑澤明學習。 眾所周知,黑澤明是享譽世界的大導演,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代表作《七武士》、《羅生門》等,也都是從他起頭創作的劇本,那麼,如何像黑澤明一樣,保持旺盛的創作能力呢? 1⃣️首先,能寫出來的前提,是要有過廣泛閱讀: 「今天的年輕人不讀書,我不認為他們中有人廣泛閱讀過俄羅斯文學,重要的是,他們至少要讀些書。要是沒有豐富的儲備,你就無法去創造,所以我常說「創造源於記憶」。 「記憶是你的創造之源,你不可能無中生有,無論它是來自閱讀,還是來自你自己的親身體驗,你腦子裡有東西,才可能去創造。從這個意義上說,閱讀面廣很重要,當下的小說不錯,但我認為人們也應該讀讀經典。」 2⃣️其次,頭腦中要有一個意識:「乏味的寫作工作,必須成為你的第二天性」 「如果你坐下來靜靜地寫一天,至少能寫2到3頁,即使這挺費勁。如果堅持下去,最終就能寫出上百頁。我想今天的年輕人不知道這個竅門,他們一開始就想立即寫完。你去爬山時,被告知的第一件事,就是別去看頂峰,而要專注於在爬的路,一步一個腳印地耐心攀登,如果你不斷看山頂,就會泄氣。我認為寫作與此類似,你要逐漸習慣於去寫作,必須努力學著去尊重它,不是當成苦差,而是養成習慣,但大多數人傾向於中途放棄。」 你看,黑澤明這兩條,是不是樸實到不可思議?所謂大道至簡,過去寫作,只要一支筆和一張紙就可以,現在,一台電腦就可以,但在這一切開始之前,我們要清楚,頭腦里的任何字符,都不是憑空出現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九層之台起於累土,以上,共勉。


▶️ 關于堅持寫作的方法,我們還可以向日本導演黑澤明學習。 眾所周知,黑澤明是享譽世界的大導演,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代表作《七武士》、《羅生門》等,也都是從他起頭創作的劇本,那麼,如何像黑澤明一樣,保持旺盛的創作能力呢? 1⃣️首先,能寫出來的前提,是要有過廣泛閱讀: 「今天的年輕人不讀書,我不認為他們中有人廣泛閱讀過俄羅斯文學,重要的是,他們至少要讀些書。要是沒有豐富的儲備,你就無法去創造,所以我常說「創造源於記憶」。 「記憶是你的創造之源,你不可能無中生有,無論它是來自閱讀,還是來自你自己的親身體驗,你腦子裡有東西,才可能去創造。從這個意義上說,閱讀面廣很重要,當下的小說不錯,但我認為人們也應該讀讀經典。」 2⃣️其次,頭腦中要有一個意識:「乏味的寫作工作,必須成為你的第二天性」 「如果你坐下來靜靜地寫一天,至少能寫2到3頁,即使這挺費勁。如果堅持下去,最終就能寫出上百頁。我想今天的年輕人不知道這個竅門,他們一開始就想立即寫完。你去爬山時,被告知的第一件事,就是別去看頂峰,而要專注於在爬的路,一步一個腳印地耐心攀登,如果你不斷看山頂,就會泄氣。我認為寫作與此類似,你要逐漸習慣於去寫作,必須努力學著去尊重它,不是當成苦差,而是養成習慣,但大多數人傾向於中途放棄。」 你看,黑澤明這兩條,是不是樸實到不可思議?所謂大道至簡,過去寫作,只要一支筆和一張紙就可以,現在,一台電腦就可以,但在這一切開始之前,我們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