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團隊出手,8天即推翻室溫超導新研究?

科學網 發佈 2024-03-10T03:41:15.304116+00:00

3月15日,聞海虎團隊在預印本網站arXiv提交了一篇包括9個作者、長達16頁的研究論文,題目是「氮摻雜氫化鑥近環境條件下不存在超導性」,直截了當否定了Dias的研究結論。

文|孫滔


「這個結論肯定是推翻了,毋庸置疑的。」 南京大學超導物理和材料研究中心主任聞海虎對《中國科學報》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語氣足夠堅決。

「這個結論」,指的就是當下大火的美國羅切斯特大學Ranga Dias團隊的室溫超導研究,他們宣稱自己研發的一種鑥氮氫材料在近1萬個大氣壓(1 GPa)下實現了室溫超導。

3月15日,聞海虎團隊在預印本網站arXiv提交了一篇包括9個作者、長達16頁的研究論文,題目是「氮摻雜氫化鑥(LuH2±xNy)近環境條件下不存在超導性」,直截了當否定了Dias的研究結論。論文結論稱,「我們的實驗清楚地表明,從環境壓力到6.3 GPa,溫度低至10K(約-263攝氏度),鑥氮氫材料LuH2±xNy中不存在超導性。」

這距離Dias的研究發布只有8天,如果實錘,Dias將會再次被打臉。


復刻Dias實驗


3月7日,當看見Dias在美國物理學會會議上的報告結果,聞海虎火速安排重複實驗,「我們的初步樣品也很快出來了,後來又做了一些調整」。

為何效率如此之高?聞海虎稱,這是他們團隊加班加點、多位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事實上,這個復刻實驗「難度不是很大」,「但是測量起來還是有難度的」,因為需要精細的信號,而數據分析也還是有難度的,幸好「我們平時有很好的積累」。

實驗並非完全的復刻。聞海虎發現,Dias給的製備樣品材料方案幾乎不可行,於是他們結合自己的條件,完全以新的方式進行合成並得到了鑥氮氫材料。經X射線衍射儀技術檢查後,該材料結構與Dias的樣品幾乎一致,且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儀分析也發現了氮元素。

聞海虎團隊隨即在6萬個大氣壓以下的不同壓力中,對該材料電阻進行了測量,發現低至10K都沒有超導發生。同時,他們也進行了仔細的磁化測量,發現沒有超導所需的抗磁信號。聞海虎說,這些發現足以否定Dias的常溫低壓下的超導結論。

因為Dias並沒有說明其研究材料中的氮含量,目前只能以材料結構來討論。聞海虎說,儘管樣品中氮含量或許會有所不同,但是材料結構一樣、3種元素兼具,這個情況下要有超導就應該產生了,「不能說那一點成分的改變會決定超導或不超導」。

為什麼Dias的製備樣品方案不可行呢?Dias的方案是,用兩個小金剛石對著微腔中的鑥、氮氣和氫氣在65攝氏度下加壓到1萬個大氣壓。聞海虎分析說,Dias的材料製備方法存在明顯的不合理性,65度太低,這個溫度下能產生金屬和氮氣、氫氣的反應是不可思議的。

聞海虎說,Dias可能給了一個錯誤的條件,或許是溫度少了一個「0」,「除非用雷射加熱,否則很難做出來」,然而Dias並沒有提到雷射。聞海虎團隊採用了高溫高壓爐來燒,很快就得到了鑥氮氫材料。

聞海虎考慮到了更嚴謹的情形。他說,這個材料在幾十萬大氣壓是否會出現高溫超導,還不能下結論,「我們也正在做」。


需要更多的驗證


從1968年到今天,物理學家一直在研究從氫氣到富氫化合物這類與氫有關的超導屬性,包括硫化氫、稀土氫化物和鹼土氫化物可以在超過200K的溫度下轉變為超導態。

Dias團隊這次將氫化鑥中的部分氫換成氮,並宣稱在1 GPa、20攝氏度的最高轉變溫度下測量到了超導。如果證實,這將是史無前例的一大步。

此前,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靳常青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提及Dias這次研究的幾個存疑的細節,包括合成樣品結構不清楚、氫的含量太低(與之前發現的富氫超導體迥異)。

為何氫的含量如此重要,這與學界對超導的一種固有認識有關。一般而言,超導材料中氫含量越高,其超導轉變溫度越高。

計算化學家、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副教授苗茂生告訴《中國科學報》,對於富氫超導體和低氫超導體,二者「是完全兩個不同的系統」,Dias的結論顛覆了已有的認識。比如「LaH10」(十氫化鑭)超導轉變溫度為零下13℃,已經很高;而Dias的鑥氮氫材料中,鑥:氫摩爾比不到3,遠遠低於十氫化鑭,其超導轉變溫度卻高於十氫化鑭。

苗茂生說,很難想像Dias的鑥氮氫材料會成為一個電聲子耦合超導。基於電聲子耦合理論計算得出,這個材料的超導轉變溫度應該在十幾K。

他提示說,高壓實驗是非常難做的實驗,樣品特別小,合成條件又很難達到非常均勻,加上信號測量的噪音就會非常大,這些都是容易產生誤判的因素。

除了聞海虎團隊,近期還有數篇有關氫鑥材料的類似研究發表。

更早的研究來自靳常青團隊。3月9日,他們在arXiv發表研究稱,多氫化鑥在218 GPa的壓力下超導轉變溫度為71K(約-202攝氏度);當壓力釋放到181 GPa時,超導轉變溫度降低到65K(約-208攝氏度)。這些超導轉變溫度都遠遠低於室溫。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程金光團隊於3月12日在arXiv發布了另一項研究,儘管他們的材料沒有添加氮元素,然而他們在高達7.7 GPa的壓力下對二氫化鑥測量表明,溫度低至1.5K(約為-272攝氏度)時沒有超導性。

值得關注的是,Dias的兩次「前科」讓人無法對其研究放心。可測試、可重複性和透明度是科學研究具有可信度的重要因素。Dias此前的兩次重要研究,包括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金屬氫研究和在《自然》雜誌發表的碳氫硫超導研究,均未具備這些因素。

《自然》雜誌也注意到Dias的過往。靳常青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David Ceperley在該期刊發表評論文章稱,因為Dias關於碳硫氫化物高溫超導的論文被撤回,那麼對其最新研究的獨立測量數據將有助於消除疑慮。

苗茂生也提醒說,既然《自然》雜誌接受了Dias的工作,那麼就要嚴肅地討論它,如果要否定他的工作就需要更多的證據和重複性驗證,後續應該會有多個驗證實驗很快發表。


參考:

https://mp.weixin.qq.com/s/rk8psZLFWP7I6IyMkr2nPQ

https://mp.weixin.qq.com/s/bSQ_BvGcB4nUJppVr5u26g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960.sht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