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最早的殖民地——愛爾蘭的自治問題

奇妙橘子xd 發佈 2024-03-11T07:27:46.129441+00:00

長期以來,英國政府在這裡實行慘絕人寰的殖民統治,政治壓迫、民族歧視和經濟掠奪多管齊下,使愛爾蘭民族經歷了可怕的災難。

英國最早的殖民地——愛爾蘭

愛爾蘭是英國最近、最早的殖民地。長期以來,英國政府在這裡實行慘絕人寰的殖民統治,政治壓迫、民族歧視和經濟掠奪多管齊下,使愛爾蘭民族經歷了可怕的災難。在資本主義迅猛發展的19世紀,英格蘭人口迅速增加,但愛爾蘭人口卻因土地掠奪和農業災荒所造成的大批死亡和流亡而急劇減少。

英國殖民者用劍與火把這塊國土變成一個極度貧困的地區。此時的愛爾蘭人被認為是當時世界上最窮的民族。一位法國記者斷言:「我雖然見過森林中的印第安人,也見過帶著鎖鏈的黑人,但真正的人間地獄卻是在愛爾蘭見到的。」

自1830年以來,英國政府頒布了40項強制性管理法令,但始終不能征服為民族解放而鬥爭的愛爾蘭人。

不可否認,在19世紀前期,英國也有少數較明智的政治家出於政治安定的考慮,試圖改善對愛爾蘭的統治,但多以失敗告終。30年代的格雷內閣和墨爾本內閣曾因此分裂。1846年,愛爾蘭發生動亂,皮爾政府提出《愛爾蘭人民人身保護議案》,遭到政敵攻擊,他被迫辭職。以後20年裡,政府要員都力圖避開這一敏感問題。

1868年,著名保守黨人班傑明·迪斯雷利(1804—1881年)就任首相之時,愛爾蘭局勢相當緊張。早在10年前,愛爾蘭民族主義者史蒂芬斯等人就創建了一個革命團體——「芬尼黨」,目標是推翻英國殖民統治,建立獨立的民主共和國。

1867年2月,芬尼黨成員在都柏林等城市發動武裝暴動,失敗後許多愛國者被捕。同年秋,英國政府處死3名芬尼黨人,激起民族義憤。不久,芬尼黨人為營救戰友,組織武裝越獄,釀成重大流血事件。全國輿論大嘩,迪斯雷利躊躇不決,格萊斯頓步步緊逼。1868年3月28日,格萊斯頓提出議案,要求立即取消愛爾蘭國教會的官方資格,實行宗教寬容,緩和天主教的不滿情緒。

迪斯雷利進退兩難。他深知鎮壓措施會激起非國教教徒和社會進步力量的反對,而實行讓步會引起懷有狹隘民族情緒和宗教偏見的國教徒的反感。當下院以65票的多數通過格萊斯頓的議案時,他只好懇請維多利亞女王解散議會重新進行大選。

愛爾蘭問題——土地之爭

競選中,自由黨為獲取選票,提出了「宗教平等,給愛爾蘭以正義」的口號。可事後格萊斯頓也陷入困境。

大約20年前,他就對英國傳統的愛爾蘭政策產生懷疑,從資產階級的長遠利益和人道主義精神出發,主張採取自由主義立法,廢除國教在愛爾蘭的統治地位,發展教育和解決土地問題。格萊斯頓如此而為,還是出於黨派鬥爭需要,想藉此獲取愛爾蘭民族議員的支持,以加強自由黨與保守黨對抗的力量。鑒此,他在組閣後即宣稱:「我的天職是綏靖愛爾蘭。」

1869年,格萊斯頓實施了取消英國教會在愛爾蘭國教地位的法令,使之成為可以自由加入的宗教團體。自此,天主教會和國教會平起平坐。國教會不得隨意勒索當地人民。1870年頒布《愛爾蘭土地法》,規定地主不得隨意驅逐已交納地租的佃農;對於無法交納者,地主在收回土地時應對佃農所建造的房舍和農業設施給予補償。

另外決定由政府提供貸款幫助某些佃戶贖買土地。土地法令頒布後,多數地主激烈反對。他們藉機抬高地價,使佃農購買土地的願望落空。格萊斯頓解決愛爾蘭問題的計劃草草收場,自由黨聲譽受損。

1880年,格萊斯頓第二次組閣,發現愛爾蘭問題更加棘手。1873年,艾薩克·巴特建立了愛爾蘭自治聯盟,主張廢除英愛合併法令,恢復愛爾蘭政府和議會。次年大選,59名同盟骨幹成員在威斯敏斯特議會組成了獨立黨團。

1875年,民族主義者查爾斯·巴涅爾進入議會,他與巴特等人用多種方式干擾議會工作,向政府施加壓力,並把議會鬥爭同院外自治鬥爭結合起來,爭取民眾支持。1877年,巴涅爾當選為聯盟主席,加強議會外宣傳鼓動。

愛爾蘭反英起義爆發——土地戰爭

兩年後,自治運動同一個新的農民組織——土地同盟結合起來。土地同盟創始人麥可·達維特是愛爾蘭民族解放鬥爭的傑出領袖,十多年前就參加了芬尼黨。他深知自治問題同土地問題的關係:不摧毀英國在愛爾蘭的地租剝削,英國殖民統治就無法根除。在土地同盟的號召下,愛爾蘭人民發動了抗租運動,實際上開始了200年來最大的一場反英起義。

巴涅爾很快參加了土地同盟,並因其顯赫聲望當選為主席。一年後兼任愛爾蘭自治派主席,一身二職,有助於議會內外鬥爭的密切結合和集中領導。在歷屆大選中,愛爾蘭自治派的人數逐漸增加。1885年後增加到80餘人。他們利用自由黨和保守黨實力的相對接近,在議會投票中左右局勢,成為不可低估的「第三黨」。

為了安撫愛爾蘭,1881年格萊斯頓提出一個新的土地法案,在下院辯論58天才得以通過。它基本上滿足了土地同盟關於實行公平地租、固定地租並准許愛爾蘭佃戶自由出售農產品的要求;規定地租減去兩成,租率15年不變,其間佃戶可以自由出讓其耕地,但地主不得任意驅逐他們。

《土地條例》頒布後,巴涅爾攻擊自由黨政府想用土地問題抵制自治,並立即提出了土地國有化的新主張。格萊斯頓失去了耐性。他頒布了《強制條例》,逮捕了巴涅爾、達維特和其他1000多名土地同盟成員。愛爾蘭人民怒不可遏,開展更加頑強的抗租鬥爭。他們燒毀地契,圍攻地主莊園,破壞農業設施。愛爾蘭出現了罕見的「土地戰爭」,芬尼黨更加活躍。

格萊斯頓見鎮壓無效,指派約瑟夫·張伯倫到獄中與巴涅爾密談,達成所謂協議。巴涅爾急於出獄,應諾制止暴力和恐怖行為。格萊斯頓則答應頒布《欠款條例》,幫助那些欠租的佃農。巴涅爾立即獲釋。

不料數日後,新任愛爾蘭總督卡文迪什被芬尼黨暗殺團誤殺。格萊斯頓立即頒布了《防止罪行法》,建立特殊法庭,破壞土地同盟的組織,逮捕芬尼黨人。愛爾蘭自治派也受到極大限制。格萊斯頓企圖解決愛爾蘭問題的計劃至此流產了。

燙手的山芋——愛爾蘭自治

1885年6月,保守黨聯合愛爾蘭自治派否決了政府的決議案,格萊斯頓辭職下台。索爾茲伯里侯爵成為英國最後一個貴族首相。他為了緩和愛爾蘭人民反抗情緒,按期終止《防止罪行法》,撥款500萬英鎊幫助愛爾蘭貧苦佃農贖買土地,任命一向贊成愛爾蘭自治政策的卡拉豐為愛爾蘭事務大臣。

可是,卡拉豐到達愛爾蘭後,除與巴涅爾會談外,並無實質性的解決愛爾蘭問題的措施。巴涅爾很快失去了耐心,他通過其情婦奧謝夫人與格萊斯頓聯繫,探詢自由黨黨魁的真實態度。但格萊斯頓拒絕與巴涅爾重新結盟,他想把實現愛爾蘭自治的任務推給保守黨人。

11月大選開始後,巴涅爾依舊對格萊斯頓耿耿於懷,號召愛爾蘭人投保守黨的票。但最終自由黨還是獲得了335個席位。保守黨和愛爾蘭自治派分別獲得249票和86票,兩黨的議席正好和自由黨相當。

在這種情況下,格萊斯頓仍希望保守黨和愛爾蘭自治黨的聯盟能繼續下去,以便自治案能在上院順利通過。可是,保守黨領袖安之若素。同時,以哈廷頓為首的自由黨右翼從地主階級利益出發,頑固反對愛爾蘭自治。

由張伯倫領導的帝國主義激進派則警告格萊斯頓對此問題持慎重態度,尤其不要使大英帝國失去愛爾蘭。1886年元旦,被保守黨捉弄了的卡拉豐悻悻辭職。1月下旬,索爾茲伯里宣布,他將提出一個更嚴厲的《強制條例》。格萊斯頓沒有做好自由黨各派的工作,在挫敗保守黨後匆匆上台。

由於新政府無疑會贊成愛爾蘭自治,哈廷頓等人拒絕入閣。張伯倫勉強入閣,但在內閣中擔任次要角色,心懷不滿,對愛爾蘭自治計劃持冷淡態度。這時,格萊斯頓本應對他做些說服工作,或委以重任。可他起草法案時未同張伯倫協商,也不理睬他的地方政府改革計劃。張伯倫突然辭職,自此成為格萊斯頓的死敵。

格萊斯頓的愛爾蘭計劃結局

4月8日,格萊斯頓的第一個《愛爾蘭自治案》提交下院,內容有:在都柏林建立愛爾蘭議會,它在倫敦帝國議會的管轄和指導下處理愛爾蘭事務;愛爾蘭行政上實行責任內閣制,但內閣的組成和存廢,均需由女王任命的愛爾蘭總督裁定;愛爾蘭各種重要權力,如軍事、外交、財政和關稅等,仍由帝國政府代管。

可見,此案相當保守,但還是在二讀時被否決。以張伯倫為首的93名「自由黨統一派」同保守黨聯合起來,共同反對格萊斯頓。老首相無計可施,只好於7月舉行大選。「自由黨統一派」公開與自由黨其他候選人競選,卻與保守黨互相關照。結果,自由黨僅獲191個席位。索爾茲伯里再次組閣。

保守黨在下院地位穩固,就不介意愛爾蘭自治派的支持了。不久,巴涅爾因風流韻事受到輿論譴責,政治上陷於被動,心情惡劣,很快病故。自治派因此元氣大傷。

1892年夏季,耄耋之年的格萊斯頓重新贏得了愛爾蘭自治派的支持,第四次就任首相。翌年2月,他在下院提出第二個《愛爾蘭自治案》。

它與1886年自治案大同小異,同樣規定愛爾蘭政府和議會不得擁有軍事、關稅等重要權力,沒有提到北愛爾蘭問題;新穎之處是規定愛爾蘭可向倫敦威斯敏斯特選派80名議員,並允許愛爾蘭貴族進入英國上院。這實際上是對帝國主義分子妥協。

為使此案通過,84歲的格萊斯頓在85次會議上舌戰張伯倫等人,直到9月1日才在下院以34票的多數通過,卻在上院被輕易否決。格萊斯頓的愛爾蘭計劃化作泡影。

歷史一再證明,愛爾蘭的自治、獨立和統一,還需要愛爾蘭人民的繼續反抗和鬥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