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時,為何不帶年輕女性,而是帶一船的老嫗和接生婆?

正一品 發佈 2024-03-11T10:40:39.028928+00:00

到了明朝,封建制度開始出現了衰敗的跡象,為了增強與其他國家的聯繫,提高大明王朝的威望,明成祖朱棣派遣宦官鄭和,率領2萬多人,200多艘船,連續七次出海航行,歷史上稱此為「鄭和下西洋」。

到了明朝,封建制度開始出現了衰敗的跡象,為了增強與其他國家的聯繫,提高大明王朝的威望,明成祖朱棣派遣宦官鄭和,率領2萬多人,200多艘船,連續七次出海航行,歷史上稱此為「鄭和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一共經歷了28年,遊歷了亞非三十多個國家,是中華民族史無前例的大事,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壯舉,也代表著中國古代航海事業的巔峰。

不過鮮為人知的是,鄭和這幾次出海行動,並沒有帶上一個少女,而是帶上了一船的老嫗和接生婆。

許多人都不明白,這到底是為什麼?當明白其中緣由後,才不由感嘆,古人的智慧真是令我們難以望其項背。

為何不帶少女

或許只有真正在海上航行過的人,才能體會到其中的枯燥與艱辛。

古代的航行就更不用說了,沒有電子設備消遣時間,只能靠著想入非非來打發無聊生活。更何況由於海上情況比較特殊,男女之間基本上都是混合居住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是船上有年輕的女子,就很難保證這些船員不動歪心思,進而威脅到她們的人身安全。

如果鄭和想要減少此類事情的發生,就必須要修建分隔區,如此一來,不僅管理起來會變得更加困難,出海的成本,也會高上不少。

除此之外,鄭和下西洋關係著國家的形象,如此龐大的艦隊,在海上航行,是為了向全世界展示大明王朝的強大實力。如此嚴肅的事情,要是帶上年輕女性,會有些不合適。

因此,基於以上種種考慮,鄭和決定從根源上解決問題,那就是不帶少女出海。

那麼少女不可以出海,為何老嫗和接生婆卻可以?

老嫗和接生婆的作用

首先,攜帶老嫗的原因非常簡單,老嫗與年輕女子比起來,不會那麼嬌氣,能夠忍受航海的艱辛。

並且這些老嫗,大部分都是會做針線活的,男子本來就粗獷,船員這份工作又十分辛苦,長年累月下來,他們身上的衣服難免會存在破洞的問題。

這個時候,老嫗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她們可以幫船員們縫補衣裳,保證船隻的乾淨整潔,還能為他們洗衣做飯,照顧日常起居生活。

如此一來,船員也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航海上面。

鄭和認為,航海的所經之地,很有可能會是原始部落,而原始部落醫療技術落後,生孩子這件事情對她們來說,無疑是在鬼門關上走一圈。

接生婆的作用,就是傳授當地土著人民正確的生產知識,減少因生產發生的悲劇,從而擴大明朝的影響力

事實證明,這個方法十分奏效,大明王朝對他們的影響,不僅僅是在生育技術方面,在生活的各個領域中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明朝不費吹灰之力就籠絡了當地的人民,讓他們對大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大概也是為什麼鄭和下西洋的時候,會有很多西方國家與明朝接觸的原因。

在此,我們不得不讚嘆鄭和的高明,只用了老嫗和接生婆,就博取了外國人的好感,讓他們再沒有理由反對與明朝的交流。

經費問題

當然了,這其中也有經費的問題,朱棣願意為鄭和航海提供資金,但資金卻是有限度的。

鄭和身為宦官,能得到皇帝如此重用,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省錢既是他的職責所在,也是他的無奈之舉。

同樣是招募隨行之人,男子要求的報酬會更高,而女子能接生,能幹活,要求的報酬卻連男子的一半都沒有,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這都是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

鄭和七次出海,將中華文明傳播到了世界各地,為大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讓世界各國知道了中國的存在,為後來建立起的外交政策打下了基礎。

到了今天,鄭和下西洋已經成為了一段遠去的歷史,但鄭和留下的航線,卻仍然在使用之中。

中國的新戰船,承載著前人的期望,順著古老的航線,繼續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