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人群:交公糧的農民!交公糧的真實場景!看了不許哭

親愛的海燕 發佈 2024-03-11T22:07:27.496397+00:00

「交公糧」,對於經歷過六七十年代的人不陌生,對於現在年輕人可能這個詞都沒聽過。

「交公糧」,對於經歷過六七十年代的人不陌生,對於現在年輕人可能這個詞都沒聽過。公糧和農業稅不是一回事,公糧是俗稱,正規名叫見徵購,就是國民強令收購,以入河北省石家莊就是每畝地交的小麥 玉米 棉花 小雜糧 油脂 生豬雞蛋等,這些是國家裡定價,小麥一角玉米八分,然後從售糧款扣一部分錢上交國家,這部分錢叫農業稅。記憶很清晰,這是億萬農民交公糧的埸景和心情,積極交公糧是農民愛集體愛國家的見證。現在的年輕人不會相信那時的事了,時代前進了,記憶永遠留在那代人的腦海中。社會在進步,見證了一個時代的交公糧,一去不復返了。

農村老年人經常提起「三提五統」和交公糧,究竟指什麼?

提;按比例提取公積金,買車買馬,置辦固定資產。 按比例提取公益金,照顧軍烈屬,五保戶,困難戶。 提留生產費基金:一年總收入,三提五統,完稅後餘額按工分分紅,不能分光留做下年生產費,豐年不低於上年提留的金額,欠收年可少提留點,這是三項提留。 五統:大隊管理費, 公社管理費, 民兵訓練費用, 民師工資, 維修大隊部,維修校舍。 縣裡計劃外支出,水利費外增加部分。 五統:多項統一籌款。農民除應儌三提五統後還需繳納金額相對高的果樹特產稅,而且直至2003年才正式取消這些農特稅及三提五統,那時村民的負擔相當重,每人每年需交納二至三百元,六口之家每年都要咬二至三仠元。

當年交國家的糧食分三種,一是交公糧是不給錢的,二是統購糧,統購糧是給錢的,價格是國家規定的,都以中等計算小麥0|36元,水稻0,117元玉米0,o92元黑豆○,132元當時物價都低,三是超購糧價格比統購糧高20,一盒火柴2分錢一分錢買二根針,計劃經濟每斤豬肉一等0,85元二等豬肉0,74元三等0,68元當年交糧不是不給錢價格不是市場價,當時就設有市場。到2006年,國家才取消交公糧等農業稅,

給家人一塊拉車子交公糧,一輩子的記憶

60後的我記憶猶新,想著種田農民真辛苦,總不忘卻!!60後的辛酸,各種提留攤派還有義務工。沒經過那個年代是體會不到的。滿眼的淚,苦不堪言猶記得小時候征糧,那時有這麼規定:先國家後集體,剩下的留給自己。交過公糧,按照一畝地多少斤的標準來,還必須是好的糧食才收,基本上上交的都是家裡最好的糧食,因為如果質量不好,國家拒收你還得去買別人家的來上交。最好的交出去最次的留自己。一斤也不能少。

說說俺們哪裡當時交公糧情況,每人1.5畝地,交180斤小麥,年終算提留款,還要再交60元人民幣。交完公糧,剩下的僅僅能度日,還要買化肥、農藥、種子等。再加上人情事故等開銷,還不說幹活工錢,種地幾乎不賺錢,勉強維持溫飽。無論過去或者現在,種地是賺不到錢的,但作為土裡刨食的農民,又出不去打工,不種地,又能幹什麼呢?

我記得小時候交公糧,三百多斤小麥,在家淘淨曬乾簸好裝袋子,到了糧站嫌含水多干度不夠,攤在糧站院子又曬。早上去,排著隊,全部弄好後回到家天都黑了。我小時候跟著父母用架子車拉著小麥送到糧庫,要排隊等候驗收才能入庫,是很嚴格把關的收糧過程!

交公糧時,因為我們村距公社糧站有五公里的路程,曬乾的麥子玉米經過曬場,一般好天氣要三天,陰天就沒法說了。最後裝進麻袋,抬上馬車去公社,早上六點走起到糧站就十點來鍾接著排隊等候驗糧。辛辛苦苦打下來糧食,天不亮把最好的糧食裝袋,搬到板車上碼好,用繩子捆緊,然後和父親一起拉著板車去糧站交公糧,我總以為去早了,埋怨父親不讓多睡會,可每次去都有人在前面,排隊等待,雖然去的很早但更有早行人排起了長隊。終於排上了,但見收糧員趾高氣揚送糧人尾隨其後唯唯喏喏就怕一聲不合格!真是甘苦自知啊。你得先給煙同時說上好話,才驗你的糧食合不合格,如合格過秤還得給過秤員點上煙說好話,要不然坑你個十斤二十斤不在話下。如不合格那就更慘了,太苦了無法說下去了。

全中國的糧站都一個樣?永遠記得揮汗如雨卻朝氣蓬勃的年代。那是1979年的夏天,交早稻公糧,那年父親48歲,我15歲,暑假跟父親去交公糧,頭一天父親把打下的糧食曬乾,裝了6個麻袋,清早(5點左右)炒碗冷飯吃了後,借了鄰居家一輛木板車,向離家15里地的鎮裡出發,天亮之前趕到糧店,門沒開,可是已經排了好長的隊伍,10點多鐘,太陽火辣辣的,終於臨到我家,麻袋使勁捅,心疼那幾個窟窿,那可是早幾天媽媽和姐姐縫補過的啊,一測,一句話「濕了,拉回去曬,不要擋住後面的。」那個絕望啊,我眼淚在眼眶裡直打轉,父親說走吧,拉到鄉里去交,父子二人水都沒喝,趕往20里地的鄉糧店,1點多才到,排隊,檢測,又是濕了,火辣辣的太陽下心拔涼拔涼的。

那時代的農民真苦啊!麥子都是一鐮一鐮割下來,人力車拉,打麥場牛拉石磙,再一叉一叉翻、收,一木杴一木杴揚出來的,想想那時真的不容易,到糧店交公糧壓級壓價,有時等一天也不給過鎊,晚上回家大半夜,也只有農村出來的孩子才有此感觸!我也趕上了送糧谷的年代,不過相比於同齡人,自我感覺還好,大太陽下,扛著一袋穀子,應該叫公糧吧,感覺不重,四十公斤左右,上台階的時候基本上能跑步前進!!

我是六零後,這些體驗過,也不會忘,但是我想50,40的應該更苦。交過公糧後家裡的糧食就不夠吃,想想滿滿的都是淚,那時國家工業不發達,是以農補工的年代,我們交公糧沒領過錢,都是無私奉獻的,不應該忘了這些人,年紀大了,還有沒有勞動能力?現在農村60,70歲的老人有的還在種地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