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惹風流:馬來西亞馬六甲歷史城區拋繡球,欲回漳州古城覓親友!

用戶公孫奴陳繼共 發佈 2024-03-12T11:18:23.289975+00:00

鄭和七下西洋,五次駐紮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官廠原址。雞場街珍藏著華僑華人漂洋過海的歷史足跡,唐山過南洋,這是不可再生的古早非遺項目。

炎黃後代滿天涯,禹甸德風舉世夸。鄭和七下西洋,五次駐紮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官廠原址。早已經成為華人的聚居地——雞場街。雞場街珍藏著華僑華人漂洋過海的歷史足跡,唐山過南洋,這是不可再生的古早非遺項目。馬來西亞的閩南味道,全濃縮於雞場街。街區的一磚一瓦,一屋一巷,都充斥著老閩南味道。古厝燕尾脊,斑斕剪瓷雕,依然獨樹一幟,神采飛揚。林立的華人同鄉會館和各家姓氏之宗祠,連排式騎樓建築,歷史悠久。閩南人闖南洋謀生,衣食住行痕跡,都在雞場街延續。這是愛拼敢贏、飄洋過海不忘初心的寫照。

本是同根生,母國凝血親,打斷骨頭連著筋!現代歷史學家一致的認定的是:馬來西亞的「峇峇、娘惹」出現,應為公元15-17世紀之間,一批來自閩南地區的移民後裔。男性被稱為「峇峇」,女性則稱為「娘惹」。這個族群的語言,混雜了閩南話的馬來語,與原住民說的馬來語異同。他們自稱為「Peranakan」,這是馬來語中「土生的人」的意思,因此「Cina Peranakan」即土生華人。峇峇與娘惹們,對中華閩南文化的認同感,十分強烈!樹高千尺必深根,遠在他鄉念母親。

水管流出是水,血管流出為血,血濃於水,祖地難忘!「三代成峇」之說,特指在馬來西亞出生的第三代華人,即便沒有混血,也成了峇峇。馬來西亞華人公會的創始人陳禎祿,他作為一位土生土長的峇峇華人,曾這樣說道,「華人若不愛護華人的文化,英人不會承認他是英人,巫人也不會承認他是巫人……失掉自己文化薰陶的華人,絕對不會變得更文明。一個人的母語,就像一個人的影子,不能夠和他本身分離。」

穿針引線盼起宏圖,南鄉陳君甘擔辛苦!這一切,與馬來西亞鄉賢、漳州籍陳和彬先生為此奔波分不開。陳和彬是開漳聖王陳元光後裔,也是個社會活動家,他熱愛家鄉,關心祖地與南洋雙邊關係。陳和彬雖然定居在馬來西亞,卻無時無刻懷念故園和鄉親!他兼任漳州九湖庵兜村峩山堂修建理事會的秘書長,與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國內的大批宗親,關係密切。立志把雙邊進一步融合。為此不辭辛苦到馬六甲,與馬六甲州對華特使顏天祿共進晚餐,商討了馬六甲古城與漳州古城結成友好的意向。

同宗同根,歸心似箭,一拍即合!於是就出現了《意向書》。馬六甲的戰略地位,猶如三國街亭自不必說,馬六甲的風光天下聞名。馬六甲歷史街區(雞場街)的非遺精華與閩南淵源,更是一部永遠值得品味的史書!陳和彬說,他期盼能帶著一批新馬峇峇與娘惹,回祖地漳州,來一場尋根拜祖之旅,完成歷史使命!可以想像,當漳州古城出現峇峇與小娘惹隊伍時,該是什麼樣的一種盛況空前。當然,這一切尚在運作之中!

海外茫茫幾載夏,驀然回首何時歸。中國政局穩定,經濟強勢,2023年兩會開後,新一代班子賢者臨位,構建一帶一路繼續推進,一切令海外華人歡欣鼓舞。馬六甲歷史街區(雞場街),是到馬來西亞的遊客必到之處!疫情前,中國遊客貢獻了此地六七成人流,雞場街華人盼望著中國遊客重返,各行各業都在準備迎接高潮。一些商品櫃檯上,也已出現「支付寶」掃碼牌。因為語言相通,習俗相近,同根同源。大部分遊客是中國人,少此等於瀟條。顏天祿和陳和彬先生都堅信,那美妙的境界,將會呈現在眼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