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流:冬種馬鈴薯迎來大豐收 每畝產值達1.1萬元

央廣網 發佈 2024-03-12T11:29:32.753952+00:00

央廣網玉林3月17日消息(記者唐志強 通訊員曾潔)近日,廣西玉林北流市新榮鎮馬鈴薯種植基地的馬鈴薯迎來了大豐收,村民們忙著採收、分揀馬鈴薯並裝進箱子裡。

央廣網玉林3月17日消息(記者唐志強 通訊員曾潔)近日,廣西玉林北流市新榮鎮馬鈴薯種植基地的馬鈴薯迎來了大豐收,村民們忙著採收、分揀馬鈴薯並裝進箱子裡。

馬鈴薯採收現場(央廣網發 李國偉 攝)

新榮鎮冬種馬鈴薯核心示範點位於五常村,按照「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運行,種植面積從2014年的200畝擴展到目前的1550畝,帶動了五常村及附近幾個村屯的30多戶農民參與種植。當地馬鈴薯種植合作社從廣東引進新技術,同時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採取土壤深耕深松、防寒覆膜等技術管護,在2023年實現畝產約6000斤、每畝地產值約1.1萬元。採收期間,合作社聘請村民幹活,每日帶動就業30人至50人,有力促進農戶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科技特派員繆武(右一)向合作社負責人詳細了解採收情況(央廣網發 李國偉 攝)

馬鈴薯迎來採收關鍵期,北流市鄉村科技特派員、高級農藝師繆武也來到採收現場,向合作社負責人詳細了解馬鈴薯的收成、品質、價格等情況。從冬種開始,繆武就一直跟蹤了解該基地種薯的情況,並針對周期內出現的問題提供技術指導。

「利用冬閒田種植,次年二三月就可以採收,剛好填補了冬閒田的空缺,也不影響水稻等主要作物的種植,有效提升了耕地的利用率,實現糧食種植一年三熟制,對確保糧食豐產增收具有重要意義。」繆武介紹,「新榮鎮馬鈴薯主要種植的品種有荷蘭15號,從現場的情況來看,個頭和品質都比較理想。」

村民分揀馬鈴薯(央廣網發 李國偉 攝)

據了解,為打通科技服務「最後一公里」,北流市選聘了80名科技特派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科技服務活動和科技培訓3998場次,受益群眾7243人次。圍繞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目標,北流市農業農村局因地制宜主推馬鈴薯地膜覆蓋高壟栽培、病蟲草鼠害綜合防治等技術,助力馬鈴薯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邁進。目前,北流市冬種馬鈴薯面積已達2.8萬畝。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