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的「狗們」後來咋樣了

光明網 發佈 2024-03-12T15:25:19.053305+00:00

1986年4月26日凌晨,蘇聯車諾比的居民正在夢鄉之中,突如其來的巨響震醒了他們——車諾比核電站的第四號反應堆發生了爆炸。

1986年4月26日凌晨,蘇聯車諾比的居民正在夢鄉之中,突如其來的巨響震醒了他們——車諾比核電站的第四號反應堆發生了爆炸。接連的爆炸引發了熊熊大火,大量放射性物質被噴射到空氣中。

事故發生地周邊的人們不得不緊急疏散,慌亂中很多寵物被遺棄。事故發生幾天後,為了防止放射性擴散,救援人員四處尋找這些被遺棄的流浪狗並將其滅殺。

然而,3月3日發表於《科學進展》的研究表明,在當年的圍捕中有些狗死裡逃生並不斷繁衍,如今生活在核電站附近的許多野狗就是它們的後代。

在對車諾比周邊地區大型哺乳動物進行的首次基因研究中,科學家從生活在核電站附近的野狗身上採集了DNA,發現它們中的一些是事故發生後遺留的狗的後代,還有一些是在事故發生後不久定居於此的狗的後代。

該研究是一個大型項目的第一步,旨在確定狗是如何在地球上放射性最強的地方適應並生存的。研究人員希望利用獲得的信息更好地了解長期輻射暴露對人類遺傳和健康的影響。

「我們從這些動物身上了解到很多東西。當一代又一代大型哺乳動物生活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時會發生什麼?這是了解這一問題的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該研究合著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遺傳學家Elaine Ostrander說。

車諾比事故的直接影響顯而易見。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在事故發生後的幾個月內,約有30名發電站工人和在爆炸後參與疏散、救援的消防人員死於輻射中毒,事故發生地周圍的松樹枯萎,許多昆蟲從這片充滿放射性元素的土地上消失。

但對於事故發生多年後低水平放射性物質的影響,人們了解得還不多。只有少數幾項研究報告了反應堆附近的燕子和果蠅的基因突變率異常高。這些反應堆現在被埋在一個鋼筋混凝土的石棺里。此外,關於低輻射對健康影響的爭論一直很激烈。

而弄清上述問題很重要,因為人們很有可能處於低放射水平環境中,比如進行某些醫學掃描或在核電站工作。這也是研究合著者、南卡羅來納大學進化生態學家Timothy Mousseau開展此項研究的動因。

2017年,Mousseau加入了一個志願項目,為生活在車諾比事故禁區(發電站周圍260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的數百隻流浪狗提供醫療護理。

在該地區開展工作的3年裡,Mousseau和同事從大約300隻狗身上採集了血液樣本,這些狗生活在核電站和附近地區(大部分無人居住)。

對這些狗的DNA分析表明,它們並非初來乍到。通過與東歐其他流浪狗基因的對比,研究人員發現,核電站附近的狗幾十年來一直與其他狗群隔離。

爆炸事故使致命的放射性同位素銫-137沉積在核電站附近,其濃度是15公里外車諾比市的10倍至400倍。在Ostrander看來,這些狗持續存在於該地區表明,即使在反應堆附近,它們也能夠正常生存和繁殖,「這很了不起」。

Ostrander指出,狗的DNA樣本「非常有價值」,因為它們往往與人類共享空間和飲食。但要弄清楚狗的哪些基因變化是由輻射引起的、哪些是由其他因素如近親繁殖或非放射性污染引起的並不容易。Mousseau計劃今年6月再一次開展採樣工作。(徐銳)

來源: 中國科學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