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針鑄成,各顯形性

老夏聊健康 發佈 2024-03-13T11:00:56.218313+00:00

九針起名,各不同形,其名各異,一曰鑱針,亦箭頭針,一寸六分。二曰員針,曰圓頭針,一寸六分,三曰鍉針,亦稱推針,長三寸半。

九針起名,各不同形,其名各異,一曰鑱針,亦箭頭針,一寸六分。

二曰員針,曰圓頭針,一寸六分,三曰鍉針,亦稱推針,長三寸半。

四曰鋒針,亦三棱針,一寸六分,五曰鈹針,針長四寸,寬二分半。

六員利針,一寸六分,七曰毫針,三寸六分,八曰長針,長有七寸。

九曰大針,針長四寸,九針九形,九形九性,明辨其形,巧用其性。

鑱針形性,頭大末銳,去瀉陽氣,頭疼身熱,淺刺出血,疏解體表。

員針形性,針如卵形,按摩分間,不傷肌肉,以瀉分氣,肉間邪氣。

鍉針形性,鋒如黍粟,圓鈍微尖,按壓血脈,疏導氣血,祛邪扶正。

鋒針形性,針刃三隅,以除痼疾,鈹針形性,末如劍鋒,瀉除膿液。

員利針者,尖如釐絲,且圓且銳,中身微大,以取暴氣,泄其暴虐。

毫針形性,針尖細長,如蚊虻喙,靜以徐往,微以久留,以取痛痹。

長針形性,鋒利有加,身薄體輕,九針之中,惟其最長,可取遠痹。

大針形性,粗如竹筵,尖鋒微圓,以瀉機要,水腫泄濕,強化循環。

氣行在脈,內氣化生,留上中下,邪氣在上,濁氣在中,清氣在下。

進針陷脈,邪氣泄出,進針中脈,則濁氣出,進針太深,邪氣反沉。

皮肉筋脈,各有居處,病生診治,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所宜。

行針進刺,無實無虛,損傷不足,豐益有餘,陰陽甚偏,病生甚重。

精虧氣虛,五臟俞穴,針刺身亡,陽氣不足,三陽經穴,刺後怯弱。

耗傷陰經,誘發厥症,損傷陽經,導致狂症,用針不當,多生危害。

針刺有餘,氣運不至,持續多次,刺至氣達,針乃拔去,切勿復針。

針各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為,明差所在,刺中所要,恰到其處。

氣至有效,效之有信,若風吹雲,五運散去,天空朗朗,長空萬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