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三國時期荊州到底有多大?為何丟了荊州,蜀漢就沒戲了?

夏目歷史君 發佈 2024-03-13T17:22:40.928856+00:00

#歷史開講#荊州的地理優勢?荊州對於三個國家的重要性?為何有人說丟失了荊州,蜀漢就完蛋?說起三國的歷史,人們往往都離不開對於「荊州」的討論,因為幾乎三國的一大半歷史都是一部三家爭奪荊州的過程......

荊州的地理優勢?

荊州對於三個國家的重要性?

為何有人說丟失了荊州,蜀漢就完蛋?

說起三國的歷史,人們往往都離不開對於「荊州」的討論,因為幾乎三國的一大半歷史都是一部三家爭奪荊州的過程......

——從最早的赤壁之戰,到後來的襄樊之戰,最後的夷陵之戰,整整70年的時間裡,劉表,曹操,孫權,劉備,關羽,幾乎所有的人傑都在為這一地區而激烈的鬥爭。

在這一過程中,劉表病死,曹操倉皇北顧,關羽威震天下,東吳白衣渡江,劉備魂喪白帝城,這些最巔峰最精彩的往事都集中於這座小小的城池中。

一、分析荊州的地理位置

那麼問題來了,荊州到底有多重要?為何大家都搶著要它?還有,蜀漢集團又為何離了它就差不多完蛋了?

根據司馬彪的《續漢書》記載,東漢的荊州全境共轄7個郡,包括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武陵以及長沙。

這一區域大體上包括了今天的湖北,湖南等省份的一些地區,長江南北一共有20多個郡,都在它的管轄之下。

從地理上來看,荊州地區位於四川盆地與長江下游之間,通過水道和益州與揚州相連。它的北面和中原地區有大別山和桐柏山的阻隔,不過,南陽盆地卻是進入中原的捷徑......

因此,荊州剛好處在中原地區與益州和揚州之間,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正如地圖所顯示,荊州通過南陽北部可以跨越伏牛山低矮丘陵,進入許都的郊外。而西面也可以通過三峽和四川盆地的內河到達成都平原。

同時它本身也處於長江中游,江面寬闊,水道非常便利。

不過,如果僅僅只是單純的地理上的便利,還不會讓荊州變成後來群雄的榮耀之所和諸神黃昏的墓地,最主要的是,荊州又恰好在當年的某個時刻成為了各大群雄的心臟要害。

為何這麼說呢?

二、荊州之於曹魏

——首先來看曹魏集團。

根據史書記載,曹魏集團在北方爭雄中打敗了袁紹,最終統一了整個北方,而且通過白狼山之戰,確定了漢王朝的權威以及他本人的權威。

當時曹魏的政治中心分為許昌和洛陽,一部分是天子之所,另一部分則是曹魏帝國將來的政治核心。

關羽曾經北伐逼近天子的居所,所以威震華夏,嚇得曹操要遷都。官渡之戰時,孫策曾經想要偷襲許都,結果差點導致曹操集團崩潰。

——這些真實的例子,都使得曹操對於自己的安全始終處於憂患狀態下,再加上曹操多疑的性格,任何影響到他安全的東西都是絕對不容許有商量餘地的。

而荊州恰好就觸碰到了曹操的敏感點,正如前文所說,荊州恰好北面和許昌以及洛陽毗鄰如果有強人能夠掌握這一區域,趁著北方有變,真的可以扭轉乾坤。

例如,當年劉備和曹操在漢中大戰,關羽僅憑藉一支偏師,就能夠威震華夏。因此,正如林俊傑的歌所唱的那般,曹操一心要拿荊州,這是為了自己的安全考慮。

當然,如果北方沒有變故,荊州也無法真正威脅到曹操的安全,所以曹操對於荊州的執念肯定不僅僅止於此,畢竟明代的天子還敢守國門,難道曹操就這麼膽小嗎?

——所以,荊州對曹魏集團而言還有一重大意義,那就是統一天下。

正如前文所說,荊州溝通了中原和益州和揚州,所以只要拿下荊州,那麼就能打開南下的通道,在這一過程中,只要北方集團擁有足夠多的戰船,那麼江東勢力必將會被平定,因為他們已經缺乏了屏障。

在最早的時候,郭嘉就曾經為曹操制定了「當先定荊」的策略。

後來曹操果真如此,憑藉著北方平定蠻族之威風,順江南下,頃刻之間招降劉琮。但卻惜敗於赤壁之戰,從此以後只能守住荊州北方的門戶,再也無力統一天下,成為曹操一生的痛。

三、荊州之於孫吳

——說完北方後,我們接著來看南方的孫吳集團。

對於孫吳集團而言,揚州和荊州近在咫尺,一水相連。

如果說長江是孫吳集團最核心的力量,那麼荊州和揚州連成一片,就能夠充分發揮長江的阻隔作用,東吳集團就能先天立於不敗之地,將水軍優勢發揮到極限。

正如魯肅對孫權所說:「夫荊楚與國相鄰,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一句帝王之資,就直接表明了孫吳的野心以及荊州對於孫吳集團的重要性。

事實上,魯肅說的還是保守的,這哪裡是進取之資?

要知道,荊州可是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對東吳起到了門戶作用,江陵地區更是東吳的咽喉所在。當年孫吳地區為了自身之安全性,可是連孫堅都給葬送了,可見其重要性。

所以,荊州成為了東吳集團生存和進取的重要基礎,誰敢碰這一區域就是孫吳集團的死對頭。

四、荊州之於蜀漢

——最後就是西面的蜀漢集團。

這裡得提一句,不少史書都稱劉備集團為蜀國,這種說法其實不太嚴謹。因為在歷史上,劉備自始至終都稱自己為漢。

而且,漢這個詞的意思,對於東漢末年的百姓和人才而言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劉邦開國以來,漢朝曾被王莽篡奪,但卻被劉秀橫空出世,延續為東漢。

要知道,西漢末年是最絕望的年代,但漢朝的國祚還是被延續了下來,人們看到了「漢」的偉大與天命。

而在東漢末年天下四分五裂後,劉備依舊堅持了「漢」的旗幟,如果他成功了,將向人們再次證明漢的天命。

而且他最後的鬥爭,也向歷史和後人證明了,漢朝的結局不是如罕見地般軟弱的下跪和哭泣,而是關羽威震華夏,諸葛亮六出祁山的轟轟烈烈......

這就是「漢」的意義,絕非一個「蜀」字可以定義。

當然這是題外話,接著來說荊州的重要性。

在諸葛亮的隆中對中曾經提到:「荊州北據漢河,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

一個「用武之國」,就直接點明了荊州之重要性。

而且,正如前文所提,諸葛亮想要占有荊州、益州形成東西雙核戰略,確保對曹魏集團的兩面夾擊之勢。

如此一來,荊州不僅成為了統一天下的資本,而且還成為了對南方政權和北方政權最大的威脅。

但是,隆中對還有一個沒有提到的細節,那就是,荊州不僅僅是統一天下的跳板,而且還是益州政權的唯一通道。

成都雖然是天府之國,可是其對外的交通要道實在太尷尬,一旦荊州被拿掉,蜀漢集團就會被封鎖在長江三峽以西的巴蜀地區,詳情可以參考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悲哀。

因此,對於劉備集團來說,荊州是漢的希望,是隆中對的基礎,是一個夢的開端......

看完這些內容,其實我們基本上就已經弄清楚了荊州的重要性了。

五、蜀漢為何沒它,就完了?

——不過,如果要細說蜀漢政權的滅亡,那還真的再仔細探討一下,因為荊州對於蜀漢而言,不僅僅是因為上述的原因,更是因為他們圍繞荊州展開的戰略而導致了一系列的崩潰。

在現代歷史世界,人們復盤隆中對的時候,發現了一處隱患......

表面上荊州和益州在地理上是相連的,可是這兩地的聯絡通道非常麻煩。

從水流方向而言,從荊州到益州是逆流而上,而且水流十分湍急,從夷陵到江州的江道全長有1181華里,因為兩面皆山,所以被稱之為「峽江」。

這裡行船十分困難,而且行船有季節限制。

古人描繪這一段的交通艱難時曾評價:「雖有銳師百萬,啟行不過千夫。舳舶千里,前驅不過百艦。」

看看這樣的聯繫條件,我們不得不質疑諸葛亮的隆中對,甚至不客氣的說,將荊州和揚州連接起來比這要方便的多。

但是,我們也得考慮現實情況,諸葛亮之所以會不顧困難提出這一建議,也實在是因為當時的格局所致.....

揚州早已在孫家人的囊括之中歷經三代,所以只可引為外援。

而且當時劉備實力弱小,他所能夠謀求的只能是在其能力之內的對未來發展能夠到最大限度的地盤,於是就有了劉表無能的荊州,劉璋不能守的益州,這才有了「折中」的隆中對。

當然,諸葛亮也知道這裡面有問題,所以他一直都在努力的維持孫劉聯盟,共同對抗曹操。

只要孫權能夠容忍荊州和益州跨州連郡,那麼劉備集團就能夠謀求北方。可是,包括諸葛亮在內,大家都忽略了荊州對於孫吳的重要性。

正如前文所提,江陵地區是孫吳的咽喉,荊州是孫吳把長江連成一片的必備條件。

因此兩邊的核心利益出現了問題。再加上關羽對東吳集團的鄙視,於是就有了大好形勢下的孫吳反水。

三國的英雄皆埋葬於荊州這片領土,自十八路諸侯討董卓以來的英雄氣也就散了......

——同時對於蜀漢集團而言,當年東吳白衣渡江,關羽敗走麥城有整整兩個月的失敗時間,但劉備卻遲遲未能作出反應,這不能不說是兩地隔閡的悲哀。

因此,荊州的存在不僅影響著劉備集團的發展和生存,而且因為荊州還導致了劉備集團一系列的悲劇,這也成為了漢朝無法再現榮光,天命終結於麥城的無奈。

歷史最終以一個循環的方式為劉備畫上了句號,夢開始於荊州,夢終結於荊州,雖然還有諸葛亮六出祁山,但那和劉備已經沒有關係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