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將對晶片實施新限制,看中國如何破解一系列的制裁

戰爭史 發佈 2024-03-13T18:20:27.504927+00:00

近日,荷蘭方面宣布,基於安全考慮,荷蘭政府將在夏天之前對其晶片出口實施新的限制的消息在國際上引起不小反響。

近日,荷蘭方面宣布,基於安全考慮,荷蘭政府將在夏天之前對其晶片出口實施新的限制的消息在國際上引起不小反響。繼美國在3月初把28家中企列入「實體清單」後,如今,荷蘭又對中國的晶片伸向了黑手,西方各國在全球半導體市場領域對中國一波又一波的打壓,這明顯是對於中國科技崛起的懼怕。

然而在這場中西方沒有硝煙的「晶片戰爭」當中,已經滲透到多個細分領域,同樣也喚醒了眾多類似阿里、華為有實力的國產廠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明白,那「造不如買」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想要在今天這個全球化時代下不被絆倒,掌握核心技術就顯得尤其重要。

大概是從2019年開始,眾所周知的一系列事件,華為被美國多重打壓,更是凸顯了我們在晶片半導體領域的「短板」。那一刻,外媒曾嘲諷道:中國根本沒有能力造晶片,就算有也是落後於西方20年。然而,外媒不知道的是,從嘲笑到封鎖這一系列的手段,都是一把雙刃劍,畢竟嘲笑、封鎖、打壓也喚醒了所有中國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面對巨大壓力的中國企業,從幾年前開始國內就響起了「晶片自主研發」的口號,幾年內先後有數萬家企業加入到晶片半導體相關領域的行業來,就是為了能夠加速國產晶片的發展。如今為了抵制西方更多的不友好制裁,國產晶片企業更開始選擇抱團取暖,以此來創造1+1大於2的效果,阿里先後與中科院、龍蜥社區聯手推出無劍600晶片全棧式平台。說直白點,就是能在這個平台上,找到從晶片設計、製造、再到應用的所有企業,大大縮減了企業的研發成本,開創屬於國人自己的「晶片時代」。

來自最近的一份權威機構的報告顯示,在2022年全球半導體專利69190項的申請數量中,來自中國的項目就超過五成。這再一次說明國內科技公司一直在專注晶片研究,尤其是在RISC-V架構方向取得了越來越多技術突破。如今25個全球RISC-V 國際頂級成員中,13個來自中國,在這條賽道中國是占有主動權的。

眾所周知,以往的北斗衛星、發動機、大飛機C919等等,中國雖然不是最開始的,但是一定是發展最快的,一步步從無到有,從落後到追趕,甚至在今天走在了西方的前列。相信在晶片領域,我們亦如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