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須回歸本質,如何應對「學歷貶值」?

光明網 發佈 2024-03-13T18:31:06.149516+00:00

尤其在疫情的影響下,各行各業的用人單位在招聘時門檻把控嚴格,不少名校高學歷人才的職業選擇讓不少人大跌眼 鏡。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提升,經濟飛速發展,教育得到大力推廣,「文憑貶值」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尤其在疫情的影響下,各行各業的用人單位在招聘時門檻把控嚴格,不少名校高學歷人才的職業選擇讓不少人大跌眼 鏡。

前不久,北京朝陽區公布的2022年考試錄用公務員擬錄用名單在網上掀起了熱烈討論。公布的這一批崗位大多屬於朝陽區各個部門和街道,縱觀擬錄用人員名單,絕大多數都是碩士學位畢業。其中一名北京大學畢業的博士被錄用到了城市管理執法崗,同樣還有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海歸碩士等眾多名校畢業生也成了城管隊伍中的一員。名單公布後,「高學歷人才當城管」的話題瞬間引起大家的關注,並產生熱議。不少網友認為碩士海歸和博士當城管有點「大材小用」或「人才浪費」。

另外,據統計中國有700萬名外賣小哥,其中高中以上學歷占比56%,而碩士及以上學歷占比1%,也就是說7萬名碩士在送外賣。這一數據的發布跌破了大眾的眼鏡,使大家對於當下的就業形勢都表示十分「內卷」,連高學歷人才和海歸都要爭搶基層崗位。

名校海歸與高學歷已經不再是獲得高薪工作的保障,不少人認為是學歷「貶值」了,碩士更像是大學生,而大學生更像是「高三」學生一樣,拼命準備考研,在大學裡已經開始出現了考研高考化。而在這樣的學歷「貶值」的時代,學生們的出路又是什麼 呢?

「學歷貶值」的原因

學歷貶值的主要原因還是義務教育的普及,大學擴招,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擁有上大學的機會,甚至是追求更高學歷的機會。40年前,1977年剛恢復高考,那一年招生的人在1981年畢業,人數是40多萬人左右。到了1999年,中國大學開始擴招,隨後大學生人數飛速激增。直至2022年,預計將有1000多萬名大學生畢業。從這40年的畢業數據上看,大學生的數量膨脹了幾十倍。另外,2022年中國的研究生招生人數為100萬,比1999年的大學招生人數還多,換句話說,如今的碩士比1999年的本科生還普遍,因為數量更多了。

碩士和博士的數量激增帶來的是激烈的就業內卷,大量研究生學歷畢業生去搶那些理論上不會由他們來做的工作。另外,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獲得更高的學位,工作職位對教育水平的要求也在水漲船高。當越來越多的人獲得某一教育文憑或學位時,其價值也就隨之下降。簡單來說,文憑在求職過程中的含金量越來越低。

教育須回歸本質

寒窗苦讀十幾年,進入社會卻仍然找不到工作,那讀書還有沒有意義?

現在的很多家庭時常將教育的目的與就業直接掛鈎,功利化教育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這些家庭,也使這些人對於成功的理解變得有限,因而衍生出對學歷的崇拜和過分追求,這樣往往造成教育目的的本末倒置。

來自美國的經濟學家喬舒亞·安格里斯特和克魯格做過這樣一個研究:多讀一年書能夠帶來多少收入?兩位教授分別搜集了美國20世紀20年代、30年代、40年代和50年代出生的孩子在1970年、1980年的收入信息。最後得出結論是多上一年學,本身對一個人日後的收入水平就是有正向影響的,但這一影響不是由其他因素造成的,而純粹是由教育帶來的回報。接受12年教育的人比接受11年教育的人的收入增加12%,接受16年教育的人比接受11年教育的人收入高出65%。

由此可以看出,真正對收入回報產生正向作用的是教育,而非學歷。長久以來,一些人都將教育和學歷畫等號,但學歷不代表知識,知識也不代表技能。所以,學歷是可以貶值的,但是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是不會的。當下的家庭應該注重教育所帶給孩子的成長和提升,而不是以文憑為目標導向。

該如何應對「學歷貶值」

首先,需要打破刻板印象,重新定位自己。很多剛畢業的學生存在刻板印象,海歸名校畢業的高學歷人才似乎就應該畢業獲得高薪職位,而不是從事基層崗位。但實際上,一個剛從校園走出的學生,對於社會還沒有完整的理解和認知,而基層崗位能夠提供寶貴的社會實踐經驗,幫助畢業生從象牙塔中走出來,為以後的發展打下基礎。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注重每一份工作中獲得的成長和積累,才能在未來有個更好的發 展。

另外,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由於缺乏社會實踐的經歷,對於社會缺乏認知,不能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定位,常常會盲目自信,在求職中往往不會考慮基礎崗位而是衝著高於自己能力的崗位投遞簡歷,導致求職道路屢屢碰壁。另外,很多大學生由於長期在校園中,缺乏金錢的觀念,不夠了解當下就業市場的薪資水平,因此會將自己的期望薪資定位偏高,出現眼高手低的局面。建議畢業生面對當前較為激烈的就業競爭壓力,要勇於衝破刻板印象和學歷崇拜才能更有利於開放就業。另外,在校期間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多與已經工作的學長和學姐交流,更多地了解就業市場,在大環境下,能夠正確地評估自己,以最佳的方式和心態引導自己適應社會,參加競爭選擇就業。

其次,選擇適合自己的賽道。很多畢業生在考慮就業時會偏向傳統高薪行業,例如金融等。但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與變化,尤其是後疫情時代下也衍生出了很多行業與機會,所以在選擇就業時不要局限於當下熱門的行業,這類行業往往競爭都十分激烈,不如自己探索出一條新賽道。另外,選擇就業時也不要局限於大城市。雖然一線城市的就業機會更多,但競爭也十分激烈,同時,高學歷的求職者更是人才濟濟,造成更嚴重的「學歷貶值」現象。人才更多地擁擠在一線城市,導致其他地區缺乏人才,造成企業無人可用的困難局面。因此,不妨把目光放在具有潛力的二三線城市,競爭和工作的壓力相對小一些,同時又有著不錯的發展空間。

最後,保持學習。雖然當下獲得高學歷的人數還在逐漸攀升,導致就業競爭激烈,讓不少學生還未畢業就已經感覺到焦慮,對未來非常迷茫。但要知道,在未來的求職中,學歷只是你證明你學習的憑證,而企業在招聘時同樣重視應聘者的能力和經歷。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學歷或可能會讓一些人贏在起跑線上,但隨著賽程過半,起跑線上的優勢也慢慢弱化,只有在比賽中不斷的努力向前奔跑,才能不被他人甩出腦後。人生需要不斷地學習才能在人生馬拉松中保持前進的速度,甚至還能追趕或超過原本學歷高於你的人,而這時的學習不再是文憑的獲取,則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要保持不斷學習和進步的狀態,才能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衝出重圍。

雖然當下很多畢業生都被「學歷貶值」「讀書無用」等消極觀念所包圍,並且「高學歷人才就業基層工作」的新聞頻出,不免使剛畢業的學生感到焦慮,對於讀書的出路感到很迷茫。面對多重就業壓力,畢業生還是要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並且正確定位自己,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保持學習的能力和狀態,才能在人才市場中衝出重 圍。

來源: 20221205《留學》雜誌總第209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