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美容需謹慎,別讓美容變「毀容」| 3.15消費者權益日

安安科普 發佈 2024-03-13T19:59:08.354263+00:00

商家也紛紛推出了許多營銷概念,如「輕醫美」、「快餐醫美」等,在宣傳時往往強調「安全無痛,操作時間短,恢復周期快」等,而刻意弱化其中的風險,混淆醫美與一般美容的邊界。

近年來,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潮流影響,大家對醫美的接受度和需求也不斷提高。商家也紛紛推出了許多營銷概念,如「輕醫美」、「快餐醫美」等,在宣傳時往往強調「安全無痛,操作時間短,恢復周期快」等,而刻意弱化其中的風險,混淆醫美與一般美容的邊界。

那麼今天就來了解一下醫美與一般的生活美容有什麼不同,它又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醫美和一般的生活美容有什麼不同

1.醫美。醫美是「醫療美容」的簡稱,按照衛生行政管理有關規定,「醫療美容,是指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的修復與再塑」。 醫療美容本質上是醫療行為。

「醫療美容機構」是指以開展醫療美容診療業務為主的醫療機構,它本質上是醫療機構。醫療美容機構須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後方可開展執業活動。

醫療美容產品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在醫療美容過程中使用的「醫療美容產品」,多屬於藥物、醫療器械,必須在有資質的醫療美容機構內,由具有執業醫師資格且具有從事相關臨床學科工作經歷的醫生才能操作。

有些醫療美容產品的使用具有創傷性和侵入性,若操作失誤或不規範都會造成嚴重的傷害後果。即使是由有資質的醫生正確操作使用醫療美容產品,也可能因消費者的個體差異導致一定概率的不良反應發生。

2.生活美容。生活美容是指運用化妝品、保健品和非醫療器械等非醫療性手段,對人體所進行的皮膚、毛髮的護理、按摩等帶有保養或者保健型的非侵入性的美容護理。美容院等生活美容機構須取得《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化妝品主要採用塗擦、噴灑或者其他類似方法,將產品散布於皮膚、毛髮、指甲、口唇等人體表面任何部位,以達到清潔、消除不良氣味、護膚、美容和修飾的目的。化妝品的使用方式沒有創傷性和侵入性,採用注射、口服等方式使用的產品均不是化妝品。化妝品的施用部位是人體表面,所以施用部位深入真皮層或者皮下的產品,均不是化妝品。化妝品是日用化學工業產品,故一些美容儀器、設備均不屬於化妝品。

使用化妝品進行美容,消費者一般可以自行選擇和使用。一些專業線產品(例如:燙髮、染髮等產品),建議由美容師或美髮師操作使用,其目的是得到更理想的美容美髮效果,而非出於對產品使用安全的擔憂。

相對來說,化妝品的使用要安全得多。合法的化妝品在上市前均經過安全評估,確保在正常、合理、可預見的使用條件下,不會對消費者產生健康風險。


使用醫療美容產品引發的常見不良反應

1.肉毒素。目前醫療美容中應用最多的是A型肉毒素,多用於治療面肌痙攣和改善面部動力性皺紋。注射本身可導致紅斑、水腫、瘀斑、疼痛等不適。 注射過程中如果注射解剖層次不準確或藥物劑量不恰當,肉毒素作用到非靶向肌肉,會造成一系列併發症的發生,如:上瞼下垂、眉下垂、復視、斜視等。正常情況下A型肉毒素在面頸部美容適應症中的使用劑量十分安全,但是近年來,來源不合法的肉毒素產品注射後有可能出現嚴重的全身中毒反應,輕者頭暈、乏力、視物模糊、眼瞼下垂,重者出現吞咽及發音困難、呼吸肌麻痹、尿瀦留等嚴重的全身性不良反應,甚至導致患者死亡。

2.透明質酸(俗稱玻尿酸)。透明質酸注射後常見的不良反應為疼痛、局部紅腫、瘀斑,注射過淺因為光線折射的原因會導致皮膚看起來「變藍」,矯枉過正等;另外,局部感染、過敏反應、皮下結節、肉芽腫等不良反應也較為多見。注射後發生血管栓塞導致的相關併發症是透明質酸填充劑治療中最為緊急、最為嚴重的不良反應,如果沒有及時得到診斷和處理,皮膚軟組織血管的栓塞極易導致皮膚組織壞死,眼底血管的栓塞甚至會導致失明等嚴重後果。

3.雷射治療。雷射治療可引起皮膚紅腫、創面,以及皮膚色素異常、皮膚敏感等不良反應,嚴重者可引發感染、形成瘢痕。


注射醫療美容醫療器械消費風險提示

我國已批准上市的注射用交聯透明質酸鈉凝膠、膠原蛋白植入劑等整形用注射填充物類醫療器械,在使用過程中需要通過注射針等醫療器械注射到真皮層或皮下組織。與整形用注射填充物類醫療器械配合使用的注射針,也應當在我國取得醫療器械註冊證。注射針具有創傷性和侵入性,若操作失誤或者不規範將造成一定的傷害後果。按照有關規定,相關注射必須在有資質的美容醫療機構內,由具有從事相關臨床學科工作經歷的執業醫師操作,並嚴格按照醫療器械說明書進行使用。

對於可用於醫療美容的醫療器械,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均實行嚴格管理。建議消費者不要自行購買和使用可用於醫療美容的醫療器械,以免不當使用造成傷害後果。消費者在選擇醫美服務時,應選擇具有開展醫療美容資質的專業機構,對醫療美容的預期效果和可能發生的風險充分了解併合理評估,理性消費。


參考資料:

1.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化妝品與醫療美容產品科普知識之一:醫療美容產品不是化妝品 應由醫生操作使用》[OL]

2.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化妝品與醫療美容產品科普知識之二:醫療美容產品的安全風險大於化妝品 消費者應理性選擇》[OL]

3.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注射醫療美容醫療器械消費風險提示》[OL]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