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靠甲午戰爭從清政府手裡賺來6年財政收入,舉國狂歡

斜槓歷史 發佈 2024-03-14T06:02:11.258853+00:00

日本通過甲午戰爭打敗清政府,迫使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通過條約規定的賠款以及各種敲詐勒索,日本從清政府手裡一共賺來白銀34000萬兩,折合48000萬日元,相當於當時日本6年的財政收入。

日本通過甲午戰爭打敗清政府,迫使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通過條約規定的賠款以及各種敲詐勒索,日本從清政府手裡一共賺來白銀34000萬兩,折合48000萬日元,相當於當時日本6年的財政收入。於是,日本舉國狂歡。

1895年1月,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的敗局已定,朝鮮宣布結束了與中國長達千年之久的宗藩關係,以光緒皇帝為首的主戰派也鴉雀無聲了,對清政府來說,似乎只剩下了屈膝求和一條路可以走。

早在1894年10月份開始,清政府就已經感到大事不妙,不斷通過歐美列強試圖向日本求和。慈禧太后重新啟用恭親王奕訢主持總理衙門。奕訢親自出面請求英美德法等國共同調停甲午戰爭,但並沒有任何效果。

隨著清政府在戰場上局勢的日益惡化,清政府陷入極度恐慌之中,幾經試探之後,日本提出,要和談可以,但只有恭親王奕訢和李鴻章才有資格作為和談的全權代表。

日本在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的1895年2月17日通過美國人向清政府提出,必須以「割地和賠款」作為議和的必要條件,否則,清政府就不必派任何代表前往日本了!

日本如此咄咄逼人,如此囂張,清政府想不到的是,日本此時其實已經成了強弩之末,因為畢竟日本國小,國力有限,1894年,日本軍費開支已占國家總支出的近70%,戰爭帶來的巨大負擔已經令日本社會動盪不安。

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已經被日本嚇破了膽,一得知日本開出的議和條件,立刻命李鴻章火速進京,撤銷此前對他的所有處罰,任命他為全權代表赴日議和。

李鴻章在接到慈禧太后的宣召時,就已經知道自己註定要成為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了,除了他,誰願意去做這個千古罪人呢?

李鴻章一入京就去找慈禧太后,但滑頭的慈禧太后把球踢給了光緒皇帝,命李鴻章「一切遵上旨可也」,她也怕自己擔上千古罵名。

李鴻章提出,不可割地,而如果賠款,戶部又拿不出這麼多銀子。翁同龢卻插嘴說,只要不割地,就是多賠點錢也能湊出來。而之前北洋水師提出要買炮彈時,管錢的翁同龢卻嚷嚷著說沒錢。

氣不過的李鴻章當場將了翁同龢一軍,他請求管錢的翁同龢一起去日本議和,現場辦公。翁同龢嚇得面無人色,連連擺手拒絕,說自己不懂外交。

1895年3月13日,在獲得光緒皇帝准許他「酌情割地」的特權之後,72歲的李鴻章率100多名隨從前往日本議和。3月19日,李鴻章一行抵達馬關,在引接寺下榻,會談的地點是春帆樓。

3月20日開始第一次談判,中方全權大臣是李鴻章,參議官李經方是李鴻章的侄子。日方參加談判的是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陸奧宗光。

從3月21日至24日,中日進行了3輪會談,會談之時,中日在遼東正在激戰。日本早幾天成立了「征清大都督府」,以陸軍參謀總長小松彰仁親王為大都督,他們的計劃甚至是揮軍直搗北京。

3月23日,日本艦隊占領台灣澎湖列島,日方提出占領天津、大沽、山海關,駐軍軍費由清政府支付,軍事上打壓、外交上訛詐,日本囂張至極。

3月24日,日本「愛國」青年小山豐太郎對李鴻章開槍行刺,李鴻章被打中一槍。此人認為,李鴻章來日本談判,必然會妨礙日本全部占領中國的計劃,所以,刺殺李鴻章,就是愛國。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對小山豐太郎的行刺極為憤怒,並不是他心疼李鴻章,只不過因為李鴻章是日本的搖錢樹,李鴻章遇刺,使得日本談判的優勢瞬間銳減。日本明治天皇聞訊,趕緊親自派御醫為李鴻章治療。

李鴻章遇刺,國際輿論一片譁然,歐美各大國紛紛譴責日本、同情中國。迫於壓力,日本主動承諾雙方休戰。3月30日,中日雙方簽訂休戰條約。

4月1日,中日雙方繼續舉行第4輪談判,日方拋出極為苛刻的議和條款,包括朝鮮獨立,中方賠償日方3萬萬兩白銀,割讓台灣及其附屬島嶼,並開放7處通商口岸等。這是伊藤博文經過精密測算提出來的索賠金額,其底線是2萬萬兩白銀。

日方繼續玩弄「軍事打壓和外交訛詐」兩手,威脅中方,一旦談判破裂,北京的安危他不敢保證。最終,在西方國家的壓力下,經過雙方拉鋸較量,最終敲定賠款金額為2萬萬兩白銀,通商口岸從7處減少為4處。

日方為什麼能在談判中占盡優勢?除了軍事上碾壓清政府之外,還因為日本當局早就能悉數破譯清政府當局與李鴻章之間來往的密電,清政府的談判底線全都暴露在日本人面前。

面對日本當局的強硬,李鴻章和清政府幾經低聲下氣的哀求之後,仍然爭取不到日本當局的半點讓步,只好放手作罷。於4月17日在馬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條約簽訂之後,李鴻章自覺受盡日本的凌辱,片刻也不想在日本逗留,就在當天下午乘船離開馬關,並發誓終生再也不踏上日本的國土。

《馬關條約》有多喪權辱國?首先是承認朝鮮獨立,喪失了對朝鮮的宗主國地位;其次是割讓台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遼東半島;再次是巨額賠款,高達2億兩白銀;最後是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等等。

李鴻章回國途中心力交瘁、猶如大病一場,而伊藤博文卻是按捺不住勝利的狂喜和興奮,第二天就舉行了大型答謝宴會,熱烈慶祝《馬關條約》的簽署。他說,《馬關條約》的簽署是日本古今未有的殊榮,壯大了日本聲譽和國威,這是國家之喜、民眾之幸。

《馬關條約》的簽訂,讓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從此被日本國民視為民族英雄。後來,日本當局在簽訂條約的春帆樓前空地上,為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塑了銅像,兩尊銅像表情堅定、目光如炬地看著遠方,大有吞併天下的寓意。

5月8日,中日兩國在如今的煙臺舉行交換兩國皇帝批准書的儀式,這就意味著《馬關條約》正式生效。《馬關條約》簽署的消息傳到國內,舉國憤怒。全國18個督撫就有10個反對簽約,又引發了匯聚在京城的各省舉人推舉康有為上萬言書,傀儡皇帝光緒批准和約後,下了一道《罪己詔》。

甲午戰爭是日本明治維新之後,對外發動的第一次大規模侵略戰爭,戰爭的勝利讓日本舉國上下沉浸在一片狂歡之中。從此,日本舉國一致支持軍國主義實行對外侵略的政策。因為甲午戰爭的勝利,讓日本一躍成為亞洲強國,完全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地位。

甲午戰爭的失敗,則敲響了暮氣沉沉的清政府的喪鐘,堂堂大國竟然被倭寇打得大敗,落得個割地賠款的可恥下場,朝野上下對清政府信心喪失殆盡,清政府的財政體系崩潰,此後靠向西方列強舉債度日,加速了其統治的崩潰。

不久後,「三國干涉還遼」,讓清政府以3000萬兩白銀的代價贖回遼東半島,這麼一來,日本實際上敲詐勒索了清政府2億3千萬兩白銀。但實際上,加上其他七七八八的,清政府被日本敲詐勒索的白銀高達34000萬兩,約為48000萬日元,相當於日本政府6年的財政收入。

日本靠甲午戰爭一下子憑空得到6年財政收入的巨款,對於它這個正處於高速上升的國家來說,意味著什麼?有了這筆巨款之後,日本實行第二輪擴軍,戰時兵力從20萬人增加到了60萬人,軍事實力進一步增強,為它日後侵略中國長達半個世紀埋下了深重的伏筆。

參考文獻:

《太平洋戰爭系列》 青梅煮酒著 現代出版社出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