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皮縣的古皮城,演繹多少歷史傳奇

歷史看地理 發佈 2024-03-14T20:12:30.537720+00:00

在一個叫張三卜村的地方,沿著一條彎彎曲曲布滿荊棘的小路蹣跚而行,歪歪斜斜的足跡踩在野草之上,然後,一頭撞進了這座周身布滿歲月的歷史古城。

作者:孫福軍 來源:網信南皮

總是想起那滿載輝煌的古皮城。於是,在一個收穫的季節,約上幾個文友,去探訪這座被歷史湮滅千年的古城。在一個叫張三卜村的地方,沿著一條彎彎曲曲布滿荊棘的小路蹣跚而行,歪歪斜斜的足跡踩在野草之上,然後,一頭撞進了這座周身布滿歲月的歷史古城。

古城早已消失,但遺蹟尚在。漫步在這片高大、古老的土丘之上,腳下是密密麻麻的野草。也許是緣於歷史的根脈,野草茂密叢生,有的地方甚至瘋長到齊腰高,甚至將土牆下樹立的保護標誌碑牌遮蓋住。也許,這些野草還留有2000年多前的根系,以至於站在這裡都不忍心去踩踏這柔弱的生命。站在高處遠眺,是長勢茂盛的莊稼和散落的村落。兩千多年前的歷史氣味,似乎就在這一朝一夕的鼻息吐納之中。

此地的別致廻異,在於其歷史的久遠與文明的多元。歷史上,這裡是南北往來的交匯之地,是北部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過渡地帶。豪放的草原之風與深邃的中原之風接洽成型,包括南皮在內的社會文化胡漢雜糅、兼收並蓄,永健與儒雅交織、彪悍與文雅並存,寫下了中華文明史色彩斑斕的一頁。

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當時燕國的北部是一個非常強悍的民族——山戎。這是一個古老的部族,他們發明了羽箭,因而能騎善射,習慣在山林狩獵。但他們不從事耕種,經常南下侵擾燕國北部地區。每次南下,搶糧搶物,連青年男女也都被搶走,弄得燕國北部常常不得安寧。一次戎主親自率軍打進燕國內地,燕莊公派去進剿卻被打敗了。燕莊公見形勢十分危急,派使者向中原的霸主齊桓公求援。

而此時國力強盛的齊國也亟需在諸侯中立威,於是齊桓公親自帶兵赴燕地討伐山戎。齊軍一路向北進發,大隊戰車在空曠的田野里逶迤而行,旌旗招展,塵土飛揚。齊軍於今德州地區進入滄州境內,在齊國北部邊境做了一次停留。為給軍馬修制皮革盔甲,齊軍住下來建築涼皮亭,修繕皮革,冶炬盔甲,遂稱此地「古皮城」。又因為同時在離此向北50八里的章武縣(現在黃驊境內有遺址)有個「北皮城」,所以,就把此地叫「南皮城」。這就是古皮城的來歷。

養精蓄銳的齊軍兵強馬壯、盔明甲亮、士氣高漲,人人奮勇、個個爭先,大軍勢如破竹,一直將山戎的軍隊趕到孤竹國,徹底平定了山戎和孤竹部族。

從春秋時期齊桓公助燕伐戎在此築城,這個當時的齊燕邊地便開始熱鬧起來。古皮城成為名副其實的軍事基地和戰略前沿。其實,齊桓公當年在此建城,並非北伐山戎的權宜之計,實是看中這北部邊境進退可恃的戰鬥堡壘地位。由此可以看出他爭霸天下的宏圖大志。

公元前221年,秦王贏政橫掃六合,將天下九州歸為一體。他在全國實行郡縣制,將全國分為36郡,南皮首批入圍置縣,由此,南皮古城成為滄州境內最早的一座城,而且唯有南皮保留縣名至今,而且是秦代置縣存留至今的全國僅有的56個古縣之一。

這樣算來,從齊桓公在此築城算起,南皮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如果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置縣始至今則已有2240年的歷史。古皮城遺址就是南皮悠久歷史的見證。

從齊桓公在此築城到秦在此置縣,古城經過數百年的修繕、擴建,成為名鎮一方的軍事要塞。城牆之上,威武驍勇的軍士腰配刀槍,身背箭鏃,日夜守衛這一方的安全。城下是商賈如雲的商販、攤點、人流,一派繁華景象。東漢延光元年(122年);當時的統治者看中了這一重要所在,將渤海郡府由浮陽(今滄縣舊州)遷到南皮,一直到北魏太安四年(458年),渤海郡治由南皮遷至東光,南皮作為勃海郡的郡治前後達500年之久。

從齊桓公在此築城到秦在此置縣,古城經過數百年的修繕、擴建,成為名鎮一方的軍事要塞。城牆之上,威武驍勇的軍士腰配刀槍,身背箭鏃,日夜守衛這一方的安全。城下是商賈如雲的商販、攤點、人流,一派繁華景象。東漢延光元年(122年);當時的統治者看中了這一重要所在,將渤海郡府由浮陽(今滄縣舊州)遷到南皮,一直到北魏太安四年(458年),渤海郡治由南皮遷至東光,南皮作為勃海郡的郡治前後達500年之久。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在北方曹操與袁紹的爭鬥中,曹操經「官渡之戰」一舉將袁紹擊敗,袁紹的三個兒子袁譚、袁熙、袁尚自相殘殺,被曹操逐一擊破。袁熙、袁尚逃到遼東被殺,袁譚也成了強弩之末。他從黎陽(今河南濬縣東)退守南皮古城。這裡是他最後的一個根據地了,袁譚自恃城池堅固,軍糧充足,於是深溝高壘,頑強死守,以待曹軍糧盡兵疲不戰而退。

曹軍經過遠途征戰,糧草確已不足。於是,加快圍城步伐,力求速戰速決。而袁譚只是堅守,任憑曹操在城下怎樣罵陣,就是不出來和曹操交戰。曹操正處在進退兩難之際,偶見齊桓公北伐征討山戎時築的「射雉台」遺址,其形狀好似糧垛一般,深受啟發,於是令軍士連夜在城南筑起數十幾個土丘,上面封上草蓆,外觀酷似糧垛一般,假作長久圍城的準備。袁譚中計,以為曹操在屯糧圍城,非常恐懼,城中的軍士更是恐慌,於是打開城門想突圍出去,結果正中了曹軍的埋伏,袁譚被曹軍俘殺。

這就是傳說中的「假糧台」的故事。當我們在廢墟之上向南遙望,果然看到散落著幾個較小的土丘,但是否如人們相傳的三國時曹操留下的「假糧台」,有待進一步考證。

曹操滅袁之後,北方基本平定,人們十分珍惜和平。南皮作為文化古城,又是渤海郡治所在地,有九河菸草、五壘斜陽諸多勝景,又有「一勺清泉古帝開」的美好傳說,倍受文人學士青睞。於是,曹操的兒子曹丕攜一干文人名士,在一個萬木蔥蘢的夏日,乘船沿當時的大清河到南皮,清談賞樂、彈棋博弈、吟詩作歌,他們策馬揚鞭在南皮城北「射雉台」游賞射獵(後人稱為「燕友台」),累了就到南館歇息進餐。

關於曹丕遊歷南皮,還有一段美妙的歷史故事。說的是南皮古城西南百步有一口古井,相傳為黃帝穿鑿、伯益所修,井水清澈甘冽,故名「寒冰井」。「魏文帝」曹丕為中郎將時與吳質等文朋詩友來南皮相伴同游,飲酒賦詩。每食果品,先將甘瓜、朱李擲於「寒冰並」中,再取出後食之,倍感清涼可口,祛暑解熱,並因此而津津樂道。有趣的是,將甘瓜投入井水後浮於上,而投入朱李則沉於下,遂成軼聞,即所謂「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水」——「浮瓜沉李」的典故便由此而來。

曹丕等建安才子在南皮古城的文學活動,深深地影響了南皮的文化發展,並為後世留下了成語「浮瓜沉李」的典故,留下了「燕友台」、「射雉台」、「寒冰井」、「曹公固」、「太史河」、刁公樓」、「蓮花池」、「覆盆井」、「釣魚台」等勝跡。其後,眾多文人騷客紛至沓來,賦詩著文,憑弔懷古,並使得「南皮朝宴」、「南皮之游「以及「寒冰井」、「燕友台」等勝跡景觀都屢屢出現在歷代詩作中,成為文人筆端詩賦酬酢的一個典實。

停車欲考前朝事,碑臥斜陽不辨銘。不用剖開這片古老的土地,僅這些歷史典故以及詩詞歌賦、美麗的傳說,就足以說明悠悠古風、浩浩歷史。這方神秘而又久遠的城池,在超越了一段長長的時空之後,愈加顯示出文明的強盛氣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