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靠「大洋艦隊」稱霸全球,我國如何反制,效仿建立大洋艦隊?

大國紀錄 發佈 2024-03-14T22:14:24.926732+00:00

自從哥倫比亞發現新大陸開啟了航海時代,荷蘭、西班牙、葡萄牙、英國等海洋強國,尤其 是英國靠著強大的海軍成為日不落帝國。

文章篇幅較長,內容比較干。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自從哥倫比亞發現新大陸開啟了航海時代,荷蘭、西班牙、葡萄牙、英國等海洋強國,尤其 是英國靠著強大的海軍成為日不落帝國。而如今的美國也大有要步英國後塵的趨勢,中國對此應該如何應對呢?


美國海軍作為世界上規模最龐大、艦艇噸位最高、裝備最先進、總體實力最強的存在,下設兩洋艦隊,即大西洋艦隊和太平洋艦隊。

其中又包含了七大艦隊,裝備11艘10萬的核動力航母、9艘4萬噸級的兩棲攻擊艦、70艘核動力潛艇300多艘大型遠洋戰艦,以及遍布全球14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 242個海軍基地。

別看美國現在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海洋霸主,在19世紀以前它是沒有遠洋需求的,它主要是在陸地進行擴張,通過侵略、「買地」等方式,逐步擴充領土。

隨後美國爆發內戰,解決了陸地上資本主義的發展矛盾,還掀起了西部大開發運動,打通太平洋沿岸的通道。

不久後就是工業革命帶來的相對生產力爆炸增長 ,國內市場已經滿足不了旺盛生產力的需求,於是美國出現了第一次經濟危機,這使得它不得不開始尋找海外市場。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美國必須要西控太平洋,東渡大西洋,所以在19世紀中期,美國國內便萌發了海權主義思想。

在此基礎上,被稱為美國最偉大的海軍史學家、海軍戰略理論家的馬漢提出了海權理論。他認為拿破崙慘敗的最重要原因是沒有強大海軍做支撐,他還大膽預測了在未來的世界局勢中,海權將與國家權力緊密連接。

他的這一思想深刻地影響了美國,上至總統下到平民百姓,無一不是該理論的忠實擁躉。從羅斯福總統開始,美國歷代執政者都堅決執行馬漢《海權論》的思想。

先是美國第26任羅斯福總統開啟了海軍龐大的建設計劃,直到到1907年,才實現了對大西洋和太平洋海軍的整編,開啟了美國海軍發展的「黃金時代」。

威爾遜總統上台後更是對海洋戰略貫徹到底,不僅通過了《大洋海軍法案》,規定在3年建造156艘新戰艦,完成10艘戰列艦和6艘戰列巡洋艦的改造,還在一戰期間提出擴建海軍計劃,使海軍力量及軍備得到迅速擴充,建立了大洋護航體系。

在1890年到1914年的24年間,美國海軍軍費上升了6倍之多,戰列艦製造單價也增加了4倍多。

到了二戰初期美國依舊採用與一戰相同的策略,表面尋求中立,實則背地裡採取強力的海洋戰略。

首先是建立西半球中立區,規定任何交戰國不能進入美洲和加勒比海島嶼300英里內的海域。時任美國第32任總統的富蘭克林羅斯福還在中立海域建立了「中立巡邏隊」。

其次是出台「獵犬計劃」,開展大西洋護航。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簽署了《兩洋海軍法案》,得到國會的高票通過。

第三是實施「西半球共同防禦計劃」,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正式下令讓海軍保護從美國到冰島的大西洋巷道,海軍部同時下令艦隊無需避免與任何軸心國因此而起衝突。此時美國的大西洋艦隊已經包括3艘航母、5艘戰列艦及50艘驅逐艦,實力不容小覷。

最後一點是壓制日本,我國在二戰期間的抗日活動拖垮了日本大量的人力、軍事資源,這對美國而言是一大好事。

二戰直接導致英日兩個海上強國衰落,而美國則一躍成為第三代海上霸主。在1940年到1945年的5年時間裡,美國的海軍人數增長了20倍,艦船數量增長60倍,海軍艦隊總噸位數增長6倍,海軍飛行器增長24倍。

此時的美國海軍已經所向無敵,完全具備了在全球任何地點採取主動攻勢的能力。而我國如果要壓制住這一態勢,應該如何做呢?

美國憑藉強大的海軍力量在全球橫行霸道,一方面控制世界主要海域要道,進行外圍包抄、離岸平衡,另一方面從三面向內陸腹地施加壓力,鉗制區域大國。我國該如何破除這一束縛呢?

針對這個問題,不少人提出應該效仿美國,建立大洋艦隊即太平洋和印度洋艦隊,以此來讓我國面向太平洋方向的防禦線往前移,為海軍留出更大的緩衝帶,以及保護我國至中東以及歐洲這兩條重要的海上貿易航線。此計是否可行?

目前,我國海軍擁有三大艦隊,分別是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他們分工明確任務清晰,北海艦隊主要負責我國黃海、渤海方向的海上防禦任務,緊盯美國海軍的第七艦隊。

而東海艦隊主要負責東海方向的海上防禦以及直面台海,南海艦隊則是負責南海方向的海上防禦,維護我國南海與南海各島礁的領海、領土主權與安全。

如果在此基礎上要重新再組建艦隊,不僅要考慮艦隊的裝備、人員等問題,還要考慮母港的選址。雖然我國海軍近年來艦艇的建造速度就如同「下餃子」一般,新艦隊的裝備不成問題,但它的主要基地要放在哪裡卻是一個大問題。


以太平洋艦隊為例,我國進入太平洋主區域之前要經過第一島鏈,即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台灣島,南至菲律賓、大巽他群島的鏈形島嶼帶。

第一島鏈的主體是日本的琉球群島,如果中國要在該群島建造海軍基地,美日兩國打死都不會同意的。再往東就是就是第二島鏈,它以關島為中心,由日本的小笠原群島、硫黃列島和美國的馬利亞納群島等島嶼組成,都是美日的地盤,如果我國想在這裡建基地,怕是連門都沒有。

繼續往前就進入了東太平洋,也就是第三島鏈,它以美國夏威夷為中心,北起阿留申群島,南到大洋洲一些群島的一道防線,幾乎都在美國的管轄範圍內,也無法建造海軍基地。

印度洋也是如此,如果要組建印度洋艦隊,最合適的地方莫過於馬爾地夫或斯里蘭卡以及緬甸,次選項就是位於印度洋東部並且直面印度洋的印度尼西亞。

這些國家雖然並非美國,但幾乎都是其「附屬國」,即使與對方達成協議,也必然遭到第三方國家的阻攔。而且海外的海軍基地只建造一個的話,不但起不到震懾作用,反而要日夜擔心會不會出現腹背受敵的情況。

既然海外建造海軍基地的想法行不通,那能不能將兩支艦隊的母港選在國內的海岸線上呢?那這樣就完全沒有必要再重新組建新艦隊了,因為我們本來就有三大艦隊,只需要增加他們的任務即可。

但這也不是萬全之策,要先解決兩大問題。一是收復台灣,這一問題順利解決後,東海艦隊將迎來一個空前廣闊的大舞台。

因為台灣島周邊有許多深水良港,例如高雄港、宜蘭蘇奧灣等,屆時東海艦隊可以在此列裝大型航空母艦、核潛艇、萬噸級驅逐艦等。這些艦艇出港就可以挺進太平洋,所謂的「第一島鏈」不攻自破!

到那時,東海艦隊的主要任務就不再是台海問題了,而是以台灣島為依託全面邁進太平洋。美軍原本的大後方關島基地也會直接變成前沿,擴大了我國海軍在太平洋方向上的戰略空間。

除了東海艦隊,其他兩大艦隊又會有什麼新變化呢?在不組建新艦隊的情況下,我們還要解決什麼問題呢?


我國海軍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壯大,在世界海軍的排行中已穩居第二,但與世界第一的美國相比差距仍較大,想要依靠效仿美國組建大洋艦隊來破除其海洋霸權的想法,真的可行嗎?

組建艦隊的關鍵是母港要建在哪裡?無論是太平洋還是印度洋,幾乎找不到一處角落可以逃離美國的魔爪。

如果不另外組建新艦隊,還有什麼方法可以破除美國的海洋霸權呢?那就是增加原有三大艦隊的主要作戰和防禦任務。

但這一想法需要解決收復台灣和完善南海島嶼機場和吉布地保障基地兩大問題。一旦台灣回歸,東海艦隊就能以台灣島為依託全面邁進太平洋。

解決了太平洋的問題來看印度洋,這一方面我國的南海艦隊完全可以實現。目前南海防禦沒有任何壓力,而且我們已經在印度洋形成了支援力量,南海艦隊可以放心挺進印度洋。

當前我國在南海的永暑島、渚碧島、永興島以及美濟島均打造了島嶼機場,這四所海島被譽為「不沉的航空母艦」!

南海有了這四座島嶼機場,主動權就掌握在我們手中了,它們是我國維護南海穩定的關鍵點之一。這四座機場可以部署幾百架戰鬥機巡控整個南海,以及列裝各種先進的防控系統。

雖然島嶼無法像航母那樣移動來避開炮彈轟炸,但島嶼可以使用陸基防空系統,而且部署在島嶼機場的陸基戰鬥機,其作戰半徑和載彈量大幅超過航母的艦載機,島嶼機場的進攻和防禦能力,遠不是航空母艦能比的,完全不用擔心會被擊沉。

這就為南海艦隊「走出去」創造了條件,提供了可靠的後勤保障。四座島嶼機場不僅是南海防禦的核心,同時也是南海艦隊挺進印度洋的基石!

除了南海的島嶼機場,我國還在吉布地建造了海外保障基地,它未來的作用會越來越大,可以為南海艦隊在印度洋周邊提供支援力量。

當南海艦隊的航母戰鬥群經東南亞進入印度洋時,就可以橫穿印度洋進入非洲大陸東海岸的吉布地保障基地,休整一下再返回南海,這樣就能保護我國途經印度洋的貿易航線了。

為什麼要重點保護印度洋航線呢?因為這裡有馬六甲海峽,我國運載石油的貨船都要經過它,是名副其實的「海上生命線」。

而且歷史上也發生過我國貨船在該航線被強行攔截的事件。1994年美國無端污衊我們向伊朗運送違禁的化工原料,於是出動了海軍第5艦隊的兩艘飛彈驅逐艦和飛彈護衛艦,在阿拉伯海的公海上悍然攔截我國的 「銀河」號貨輪。在強行登船搜查卻一無所獲後,他們並沒有向船員道歉就揚長而去,足見印度洋航線的脆弱性和危險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