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了解古代的青銅器

杜哥說史 發佈 2024-03-15T03:44:07.741264+00:00

青銅器就形態或用途來說,有兵器、禮器、樂器、水器及其它生活用具等,內容非常廣泛,包括商、周時期青銅工業的大部分產品。青銅農具耒,具有歧頭兩齒狀的挖窖穴和開溝渠用的原始農器。耜,曲柄的起土農器,也就是手犁。鏟,鏟土、耘苗、除草和松碎表土的農具。钁,起土和鋤草的農具。

青銅器就形態或用途來說,有兵器、禮器、樂器、水器及其它生活用具等,內容非常廣泛,包括商、周時期青銅工業的大部分產品。

青銅農具

耒,具有歧頭兩齒狀的挖窖穴和開溝渠用的原始農器。

耜,曲柄的起土農器,也就是手犁。

鏟,鏟土、耘苗、除草和松碎表土的農具。

钁,起土和鋤草的農具。

錛,開墾土地的農具。

鍤,開溝渠和做壠的農具。

鋤,除草、間苗和松碎表土的農具。

鐮,收割用的農具。

青銅工具

斧,砍伐工具。

斤,砍伐工具。

鑿,鑿孔或挖槽用的工具。

鋸,用於切割木、竹、骨、角等器。

青銅兵器

按它們的用途,可分為兩大類:一是攻擊型兵器。這類兵器又可分為長兵器、短兵器、遠射程兵器器形包括戈、戟、矛、鈹、鉞、戚、殳、劍、匕首、弩機、刀、矢鏃;一類為防禦型兵器,器形有胄(盔)、甲。


青銅飪食器

1、鼎,青銅鼎有烹煮肉食、實牲祭祀和燕享等各種用途。形式分圓鼎、鬲鼎、扁足鼎、異形鼎、方鼎等。

2、鬲,是炊粥器。

3、甗,是蒸飯器,全器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體用以盛米,稱為甑,下為鬲,用以煮水,中間的箅通氣以蒸於甑。

4、簋,是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飯食的器具,形式分圈足簋、四耳簋、四足簋、方座簋、弇口圈足簋、侈口圈足簋。

5、盨,是盛放黍、稷、稻、粱等飯食的器具。

6、簠。祭祀和宴會時盛放黍、稷、稻、粱等飯食的器具。

7、敦,是盛放黍、稷、稻、粱等飯食的器具,由鼎、簋的形制結合發展而成。

8、豆,專門盛放醃菜、肉醬等和味品的器皿。形式分為短柄豆、長柄豆、方豆、淺盤豆。

9、鋪,盛食器,與豆類似,特點為盤邊狹而底平,與豆盤作碗形或缽形有較大的區別。

10、盂,大型盛飯器,兼可盛水或冰,一般為侈口深腹圈足,有獸首耳或附耳。

11、盆,用途與盂相同,盛食兼可盛水,盛行於春秋時期。典,其形制和作用與盆相同,當為盆的同器異名。

12、會

13、鍪,是戰國時秦人的一種飲食器,一直沿用到西漢早期。

14、俎,是切肉、盛肉的案子,亦為禮器,其用每與鼎、豆相連。

15、匕,是取食物的勺子。

青銅酒器

1、爵,最早出現的青銅禮器。形式分為雙柱爵、無柱爵。

2、角,飲酒器。

3、觚,飲酒器。

4、觶,飲酒之杯。

5、飲壺,飲酒之杯。

6、杯,盛水器。

7、斝。盛酒行裸禮之器,或雲兼可溫酒。

8、尊,高體的大型或中型的容酒器。尊的形體可分為有肩大口尊、觚形尊、鳥獸尊三類。鳥獸尊按形象歸類,有象、犀、牛、羊、虎、豕、駒、怪獸、鷙、鳧尊等。

9、壺,盛酒壺。形式分為瓠壺、長頸圓壺、扁壺、長頸鼓腹壺、圓壺、長頸橢方壺、方壺。

10、卣,盛酒器。形式有扁圓體卣、圓體卣、筒形卣、鳥獸形卣、方卣。

11、方彝,盛酒器。

12、觥,盛酒器。

13、罍,盛酒器。形體有圓體、方體。

14、霝,盛酒器。

15、瓮

16、盉,盛水用,它與酒組合,用水以調和酒;它與盤組合,則起到盥沐作用。

17、尊缶,盛酒器。

18、甔,盛酒器。

19、枓,挹酒器。

20、勺,取酒漿之器。

21、禁,承酒尊的器座。

盥、水器

盤,承水器。

匜,盥手注水之器。

鑒,大盆,用以盛水。

汲壺,用以汲水的壺。

浴缶,也稱為盥缶,用以盛水。

青銅樂器

1、,青銅打擊樂器之一,又稱鉦和執鍾。2、鍾,西周和東周的青銅打擊樂器。3、鎛,大型單個打擊樂器,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是貴族在宴饗或祭祀時,與編鐘、編磬相和使用的樂器。4、鉦,形體似鐃,比鐃高大和厚重,考古界俗稱為大鐃。5、鐸,撞擊樂器,形體似鐃,但比鐃小,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6、鈴,中國最早出現的青銅樂器。7、鉤鑃,是一種手持的打擊樂器,實即鉦的別稱,盛行於春秋晚期至戰國時期。8、錞於,古代的打擊樂器,始於春秋時期,盛行於戰國至西漢前期。9、鼓,商周時期的絕大部分是木製的。商周青銅鼓遺存的只有二具。

青銅雜器

有鏡、帶鉤、洗、耳杯、樽、燎爐(今火盆)、碳箕、薰爐、熨斗、刁斗、燈、車馬器等。

青銅貨幣

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鑄幣,主要有:

1、布幣,仿照青銅農具鏟的形狀鑄成,原始空首布出現在西周時期,大量鑄造在春秋時期,式樣與實用的銅鏟相同,上部有銎,但比實用銅鏟薄。

2、刀幣,是仿刀削鑄造的,目前所見的刀幣都是戰國時期的。式樣主要有大小兩種。大刀幣是齊國的貨幣,小刀幣是燕國的貨幣。

3、貝幣,俗稱「鬼臉錢」、「蟻鼻錢」,其形制仿自穿孔的海貝。貝幣流行於戰國時期的楚國,其上鑄有字,多含義不明。

4、圜錢,其形仿自圓形玉壁,中有圓孔或方孔。一面鑄地名或幣值。產生於戰國中期,主要是秦國和東、西周國使用,三晉也有鑄造,戰國末年齊國、燕國也相繼鑄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