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朝歷代文化及服飾變遷——西魏

歷史研學愛好者 發佈 2024-03-15T07:04:26.882750+00:00

北朝(439-581)承自十六國,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北齊取代東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滅北齊。之前已經分享完了北魏和東魏,今天我們就接著分享西魏的歷史。西魏(535年―556年),南北朝時期由北魏分裂出來的地方性王朝。

北朝(439-581)承自十六國,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朝,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北齊取代東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滅北齊。之前已經分享完了北魏東魏,今天我們就接著分享西魏的歷史。

西魏(535年―556年),南北朝時期由北魏分裂出來的地方性王朝。元寶炬在以宇文泰為首的諸臣支持下登基為帝,國號「魏」。與高歡所掌控的東魏南朝梁對立,建都長安(今西安漢長安城遺址)。至557年被北周取代,經歷兩代三帝,歷時二十二年。

整個西魏時期,朝政一直被權臣宇文泰控制,任用蘇綽等人改革,採用和北攻南策,社會較為安定,國力日趨強盛,使西魏進一步強盛,北方經濟逐漸恢復。且在三次戰役中大敗東魏大軍,奠定北周統一中國北方和隋朝統一中國的基礎。

西魏歷時22年,版圖位於如今的哪些區域呢?

西魏的國號本是「魏、大魏」,是北魏國號的延續。北魏分裂後,分為西魏和東魏,所謂「西魏」只是與東魏相區別的稱呼。西魏領有北魏洛陽以西的土地,又在長安建都,在地理位置上是位於東魏的西面,所以稱呼西魏。

位於東魏西邊的西魏,在其22年裡,有著怎樣的文化呢?

1、思想

西魏時期以儒家學說作為思想武器,去除鮮卑族的一些落後習俗和摒棄當時思想領域中風靡一時的空談玄理、崇佛論道一類的腐朽風習。在京師長安設立國子學,拜儒學大師盧誕國子祭酒,通過學校教育,培養大批具有儒家思想觀念的人士,作為政權的支柱。

六條詔書頒行後,宇文泰令各級官吏學習背誦,規定凡不通六條及計帳之法者,都不能為官,保證了這些措施的實施,刷新了關隴政權的政治。

2、藝術

敦煌石窟第249窟營建時間應在西魏時期。此窟平面方形,覆斗形頂,正壁(西壁)居中開一圓券大龕,龕身較低,這是莫高窟西魏時期新出現的洞窟形制。

此窟壁畫內容中最富特色最有意趣的是窟頂四披的壁畫。覆斗形窟頂,中心飾垂蓮藻井,四披「圖畫天地,品類群生」;上部為天空,是神仙的世界,正披(西披)畫阿修羅王、前披(東披)畫摩尼寶珠,都是典型的佛教題材。

簡單分享完西魏的文化,通過石窟文化,我們再來看看西魏時期的服飾是怎樣的

1、交領寬袖下配間色長裙

通過敦煌莫高窟249窟,可以看出西魏女供養人服飾均身穿交領寬袖褥,開口較高,長度及大腿,領袖有緣,右衽還是左衽已無法辨認。從僅存一身的色彩中可依稀辨得下著間色長裙,裙擺及地。此為典型中原漢晉傳統的「上褥下裙」式。

2、對襟短褥下配間色長裙

此類服飾內衣為淺色圓領衫,外衣為對襟寬或窄袖褥,領袖均有緣飾,袖端有接袖。下為間色長裙,束於褥外,裙長及地,腰束帛帶,膊間繞帔,足著(hù)頭履。

西魏時期,帔已出現,至隋唐開始廣泛流行。一般帔,披掛在肩上,旋繞於手臂間,材料多為薄質紗羅,長度在2米以上。西魏285窟和288窟中大量的女供養人均著此服。

3、袿(guī)

此類服飾為對襟短褥,間色長裙,腰系圍裳,從圍裳伸出長長的飄帶,使身形極賦飄逸之感,稱為「(guī)衣」,同時彰顯出婦女的婀娜的身姿及體態。在西魏洞窟中僅285窟東壁第8鋪中的一女供養人著此服飾,腳著(hù)頭履。其餘女供養人均著對襟短褥或交領寬袖褥。袿衣是從漢裝深衣演變而來,因此袿衣繼承了秦漢古制之風。

4、袴(kù)褶服

袴褶是胡服,其形制為上褶下褲。上身為圓領窄袖袍,長度過膝。領口開至鎖骨或高於鎖骨,領部或袖口處有深色面料邊飾。袍正中有一深色寬邊,長度至腰。下著小口袴,足著黑履,腰間配蹀躞(xiè)帶。莫高窟285窟供養人中一般為首的官員或頭戴黑冠,前高后低;或頭頂束小髻,外扎巾子。其餘供養人則戴氈帽,前低後高,朱色勾邊,內不著色。有的頭後垂小辮,此為鮮卑族索頭部的風俗。

5、籠冠加長袍

此為頭戴籠冠的褒衣博帶式袍服,內著圓領衫,外穿對襟寬袖長袍,袍長及地,底擺有的呈波浪狀並向四周攤開,有的為水平擺開。袖口有接袖,領袖及底擺均有異色面料緣飾。腰前束蔽膝,足著(hù)頭履。此種服飾只出現在285窟北壁第7鋪及288窟東壁南側一男供養人畫像中。所不同的是288窟的長袍後擺曳地數尺,由一侍童提攜。

關於西魏的文化和服飾就簡單分享到這裡,明天接著和大家分享北齊的文化和歷史。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