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縣:早春田野里的三個熱點

陝西日報 發佈 2024-03-15T07:31:11.559828+00:00

2月28日,在洋縣洋州街道龍泉村油菜產業綠色革命百畝攻關田,無人機進行防蟲藥噴灑。 通訊員 李剛攝「今年油菜長勢很好,但隨著最近氣溫回升,出現了油菜菌核病等病蟲害。我們要做好油菜的『一促四防』,為夏油增產增收奠定基礎。

「今年油菜長勢很好,但隨著最近氣溫回升,出現了油菜菌核病等病蟲害。我們要做好油菜的『一促四防』,為夏油增產增收奠定基礎。」日前,在洋縣龍亭鎮杜村油菜「千百萬」豐產工程示範片舉辦的全縣強春管促豐收技術培訓現場會上,油菜專家張萬春叮囑農戶。

連日來,在洋縣的田野里,農戶耕作、機器轟鳴,一派繁忙景象。

扛牢「糧袋子」,築牢鄉村振興農業基礎

「現在是春耕備耕時期,保證水渠的暢通完好,對我們今年種水稻十分有利。」2月27日,在洋縣謝村鎮智果村有機水稻種植基地內,村民李建玉一邊清理灌溉水渠里的雜草一邊說。

「這幾年,縣上的水稻種植政策一年比一年好,特別是有機黑谷種植,既發種子,又給補貼。去年,我種了3畝普通稻穀、5畝有機黑谷,算上補貼,收入達2萬多元。最近常有農技專家下田指導,相信今年的收成不會差。」智果村村民李玲運說。

今年以來,洋縣結合春季田間管理特點,及時印發農業宣傳資料,向農戶推廣優質糧種、春灌技術和田管技術,指導種植油菜、小麥的農戶開溝排濕、田間追肥;利用微信群、QQ群推送病蟲害預警預報信息及防治技術要點,指導農戶開展有效防控;通過網絡小視頻、視頻連線、上門服務等形式,指導農戶備耕。

將農資送到田間地頭。洋縣積極引導農資經營單位備足春耕生產農用物資,並提供送貨上門服務,將種子、肥料、農藥等送到農戶手中。

在糧食種植重點區域,洋縣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優化升級傳統糧食種植模式,推廣稻漁綜合種養、數位化精準管理等現代化種植模式,實施糧食產能提升行動,促進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和種植面積擴大。

2022年,全縣建成高標準農田3萬畝,落實產業獎補資金1.57億元,有機糧食種植面積達50.2萬畝,年產量達17.2萬噸。

拎好「菜籃子」,優化農村產業結構

「今年我們村的菜花不愁賣,每天早上從地里採收回來,中午12時前就被客商收走了,有的被送到城裡的大超市,有的通過網絡被賣到外地。」洋縣馬暢鎮魏渠村蔬菜種植戶魏新蘭說。

馬暢鎮是全縣蔬菜重點種植區,全鎮種植菜花面積約7000畝。「前幾年,田間道路不好,客商也少,賣菜花很難,有時候還滯銷。現在好了,路通到村里,菜花還沒成熟,就有客商來蹲點等貨。」馬暢鎮雙廟村蔬菜種植戶朱大花說。

「我們從新增設施蔬菜基地和老舊蔬菜基地提升改造兩方面發力,不斷改善基地硬體條件,提升農村基礎設施水平,同時對農戶常態化開展技術指導,保障蔬菜種植產業健康發展。」洋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黃紅娟說。

洋縣持續加快農村產業結構布局優化步伐,加強蔬菜基地建設,大力發展基地遮陽網、防蟲網與噴滴灌「兩網一灌」生態栽培技術,推廣普及多功能農膜、殺蟲燈等配套設施和生物有機肥使用,提升蔬菜品質;引導大型蔬菜基地和流通企業開展訂單生產、直采直供、連鎖配送,暢通蔬菜銷售供應體系。

目前,全縣蔬菜基地面積達20.1萬畝,年均生產蔬菜50餘萬噸,在中心城區和縣城規劃建設農貿市場3個、便民果蔬店20個、蔬菜配送中心3個。

端穩「果盤子」,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我們種藍莓10年了,育成很多藍莓品種。目前,第一批藍莓已經上市,果子比往年更大,口感更好。」陝西洋縣藍莓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管朝說。

3月1日,記者來到位于洋縣洋州街道東聯村的該公司藍莓基地,看到大棚里藍莓樹枝頭簇擁著小燈籠般的白色花朵,有的枝條上花朵已凋落,翠綠色與暗藍色的藍莓果實交錯生長。

陝西洋縣藍莓實業有限公司實行「公司+基地+農戶+市場」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建設高標準藍莓基地1000餘畝。2023年,該公司藍莓產量預計為500噸,可幫助群眾增加收入500萬元。

在洋縣,藍莓致富只是洋縣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一個縮影。

在洋縣鴻源現代農業循環發展有限公司有機獼猴桃基地內,公司總經理周毅表示,2022年,基地僱傭周邊長期工和季節工1萬多人次,吸納低收入農戶90戶。

截至目前,以有機梨果、獼猴桃、柑橘、葡萄、藍莓為代表的有機果業已成為洋縣現代農業的五大支柱產業之一,年產量達10萬餘噸,實現年產值4億元左右。

「2023年,洋縣將持續深入實施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新建高標準農田3萬畝,完成占補平衡新增耕地2900畝;加強培育設施蔬菜、有機水果產業,種植蔬菜22萬畝、水果12萬畝,輻射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洋縣縣長張軍表示。(記者 甘甜 通訊員 李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