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齊內戰,為兄報仇,蕭衍雍州起兵,兩封空白信件拿下荊州

錦音玉曲 發佈 2024-03-15T16:11:48.970835+00:00

蕭懿慘死的噩耗傳到雍州,蕭衍痛哭流涕,連夜將張弘策、呂僧珍、長史王茂、別駕柳慶遠、功曹吉士瞻等人召集在一起,商議起兵之事。

蕭懿慘死的噩耗傳到雍州,蕭衍痛哭流涕,連夜將張弘策、呂僧珍、長史王茂、別駕柳慶遠、功曹吉士瞻等人召集在一起,商議起兵之事。第二天一大早,蕭衍又將眾幕僚召集到一起,對他們說:「眼下天子昏庸殘暴,朝廷小人當道,我想與你們一同起事,廢昏立明,共扶社稷,你們願意嗎?」眾人踴躍響應,願唯蕭衍馬首是瞻。

蕭衍馬上正式樹起大旗,招兵買馬,旬日之間,便招得甲兵一萬多名,徵集戰馬一千多匹,籌集船艦三千多艘。蕭衍命人撈起沉放在檀溪中的竹子木料,打造戰船和箭,事情很快都辦妥了,但是還缺一樣東西,就是划船的櫓。呂僧珍登場了,命人取出原先準備好的船櫓,每隻船派發兩把。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蕭衍正要出兵,忽有密報傳來,說朝廷派輔國將軍劉山陽統領三千人馬,會合荊州長史蕭穎胄兵力,將要襲擊襄陽。眾將建議在半路截擊劉山陽。蕭衍胸有成竹地說:「劉山陽不足慮,只需略施小計,就可退此強敵。」


於是派參軍王天虎趕赴江陵,給荊州和西中郎府的官員每人送一封信,並放出消息說,朝廷派劉山陽率兵西進,攻襲荊州、雍州兩地。同時又致信蕭穎胄、蕭穎達兩兄弟,約他們一同起義,一起起兵殺向建康。蕭穎胄兩兄弟是南康王蕭寶融的僚屬,收到書信後,心中大恐,遲疑不決。

信送出之後,蕭衍又對部眾說:「荊州人向來害怕襄陽人,而雍州與荊州相鄰,唇亡齒寒,能不與我們通力合作嗎?只要能合荊、雍兩州之兵,大張旗鼓地東進,即使是韓信、白起再生,也無計可施。更何況昏君重用的是一幫提刀傳敕之徒呢!」

劉山陽到了巴陵,蕭衍再次命王天虎給蕭穎胄、蕭穎達兩兄弟送信。張弘策有些不解,問道:「不是剛送過信嗎?為何再送?」

蕭衍微笑著說:「兵法中以攻心為上策,王天虎去荊州送信,每人都有一封,唯獨南康王的部下有兩封信,收信人是蕭疑胄、蕭穎達兄弟,信中只寫「王天虎口述」一行字。他們如果問具體情況,王天虎一句也說不上來,因為我壓根就沒有向他交代過什麼。

王天虎是蕭穎胄信得過的心腹之人,所以荊州方面一定以為蕭穎胄與王天虎一起隱瞞著事情,於是人人心中疑慮叢生。劉山陽會被眾人的言說搞迷糊了,就一定要對蕭穎胄產生疑心。如此一來,蕭穎胄就是跳進黃河也說不清,必定落入我的圈套。這就是以兩封空函定荊 州之妙策。

劉山陽到了江安,逗留了十多天,徘徊不進。蕭穎胄大為恐懼,但又無計可施。夜裡,他叫來參軍席闡文、諮議柳忱密商。

席闡文說:「蕭衍在雍州招兵買馬,實力雄厚,朝廷肯定不是蕭衍的對手。就算我們僥倖打敗雍州,朝廷也只會疑忌,不見得會容納我們。所以,我們不如設法誘殺劉山陽,與雍州一同起兵舉事,共圖霸業。」

柳忱說:「朝廷已是非常狂悖,京城中的大臣們惴惴不安,嚇得連大氣都不敢出。還好我們遠離朝廷,暫時還算安全。朝廷命令我們襲擊雍州,一看就知道是借刀殺人,玩的是卞莊刺虎之計。難道忘了尚書令蕭懿的事嗎?

他以數千精兵打敗崔慧景十萬之眾,保全了京都,最後竟遭小人陷害,魂歸地府。雍州兵精糧足,蕭衍謀略過人,劉山陽不是蕭衍的對手。如果蕭衍擊敗劉山陽,朝廷肯定會歸罪於荊州,說我們沒有竭力相助,到時進退兩難,不如依闡文之計更為有利。」

蕭穎達聽了二人的建議,也說道:「他們說得有理,大哥不可不依啊!」

蕭穎胄考慮再三,問道:「席參軍勸我誘殺劉山陽,可我該如何誘殺呢?」席闡文顯然是胸有成竹,說道:「辦法當然有,誘餌就在眼前,就看你敢 不敢用。」

蕭穎胄迫切地問:「什麼辦法?誘餌在哪裡?」

席闡文說:「劉山陽遲疑不進,分明是懷疑我們,我們只好斬下王天虎的首級,換取他的信任。等他欣然前來,我們就好趁機下手。

蕭穎胄大驚:「殺掉王天虎,蕭衍那裡如何交代?」

席闡文道:「捨不得孩子套不到狼,派人去雍州,向蕭衍說明情況,蕭衍是個幹大事情的人,我想應該會體諒我們的。」

蕭穎胄採納了席闡文的建議,一面派人通報蕭衍,一面將王天虎召入內室,傷感地對王天虎說:「王參軍與輔國將軍劉山陽相識,非常抱歉,今天只有借你的腦袋一用了。」

王天虎驚駭至極,剛要開口說話,蕭穎達從背後就是一刀,殺死王天虎。沒過多久,王天虎的首級送到了劉山陽手裡。劉山陽得到王天虎的首級,又聽說荊州即將發兵征討襄陽,徹底消除了對蕭穎胄的猜疑,當即乘一輛車,穿著白色便服,帶幾十個隨從去見蕭穎胄。

蕭穎胄早就在城內設下伏兵,劉山陽一行剛進城,一聲暗號響起,四周伏兵齊出,撲向劉山陽。此時,就算劉山陽有三頭六臂,也只有挨宰的份兒了。

劉山陽的副將軍李元履得知主帥被殺,連忙收集餘部,請求投降。

蕭穎胄顧慮西中郎司馬夏侯詳不合作,把心中的憂慮告訴了柳忱。柳忱回答說:「這不是難事。」

「你有辦法?」蕭穎胄迫不及待地問。

柳忱道:「前不久,夏侯詳曾請人來我家求婚,要娶我的女兒做兒媳婦,我還沒有答應他,為了成就大業,我就答應這門親事。」於是,柳忱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夏侯詳的兒子夏侯夔,並把密謀告訴夏侯詳,夏侯詳果然答應起事。

十三歲的南康王蕭寶融,當即被迎立為皇帝。蕭穎胄隨即以南康王蕭寶融的名義,命蕭衍為使持節都督前鋒各軍事,蕭穎胄都督行留各軍事,並加封夏侯詳為征虜將軍,派寧朔將軍王法度出駐巴陵。

蕭穎胄派人把劉山陽的首級送給蕭衍,並且告訴蕭衍,說年月不吉利,約定來年二月,進兵建康。

蕭衍聽說要等到來年才能發兵,頓時大怒,說道:「行軍打仗,全憑一時銳氣,現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哪有延期的道理?周武王伐紂,出發時間正好沖犯太歲星,豈能等待什麼吉利年月?」當下要求立即起兵。

南康王蕭寶融只得發放檄文,聲討蕭寶卷以及梅蟲兒、茹法珍的罪惡,準備攻打建康。

寧朔將軍王法度因按兵不進而被免職,改派冠軍將軍楊公則進軍巴陵,直逼湘州,又令參軍鄧元起出兵夏口。

適逢夏侯詳的兒子驍騎將軍夏侯亶應夏侯詳之召,從建康逃到江陵,蕭穎胄趁機聲稱夏侯亶帶來了宣德皇太后密詔:南康王蕭寶融應當繼承皇位。由於要等待清除宮中的昏君和姦臣,暫時不稱帝。


蕭衍部署完畢,正準備起程,竟陵太守曹景宗派親信前來遊說蕭衍,建議他去迎接南康王,以襄陽為都城,先稱帝即位,然後進軍建康。蕭衍沒有採納他的意見。長史王茂私下對張弘策說:「現在南康王掌握在蕭穎胄手中,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我們都會受制於人,這怎麼能行?」張弘策把王茂的話轉告蕭衍。

蕭衍笑著說:「如果事敗,我們將同歸於盡;如果成功,我將威震四海,那時他們敢不聽我的嗎?我也不是碌碌之輩,豈能受他人的擺布?」

隨即大軍起程。上庸太守韋睿得知蕭衍起兵,率二千郡兵日夜兼程,趕到蕭衍軍前參戰,華山太守康絢也率三千郡兵歸附。馮道根當時正在家中為母親守喪,聽說蕭衍起兵,立即脫去孝服,率鄉親中能從軍的子弟加入蕭衍的軍隊。柳忱的哥哥、梁州和南秦州刺史柳惔也起兵響應。

蕭衍在沔南設立新野郡,將新歸附的兵民安置在這裡,聽候調遣。

蕭寶卷聽說劉山陽死了,立即發出詔書,討伐荊州和雍州,並任命冠軍長史劉澮為雍州刺史,並派驍騎將軍薛元嗣、制局監暨榮伯率兵將大批糧草運送到郢州,讓郢州刺史張沖抵擋荊、雍二州的軍隊。

薛元嗣等人有鑑於劉山陽之死,懷疑張沖有異心,走到夏口浦後就不敢再向前進了,後來聽說雍州軍隊將要開過來,才率兵進入郢城。前竟陵太守房僧寄將要回建康,走到郢州時,蕭寶卷令房僧寄留守魯山,

任命他為驍騎將軍。張沖與房僧寄結盟,派軍將孫樂祖率領數千人幫助房僧寄守護魯山。

蕭穎胄給武寧太守鄧元起去信,讓他前來江陵。

張沖對待鄧元起向來優厚,眾人都勸鄧元起回郢州去,鄧元起大聲對眾人說:「如今朝廷殘暴肆虐,殺戮宰輔大臣,一幫小人在朝中專權,士大夫前途窮盡。荊州和雍州共同謀舉大事,何愁不能成功?況且我的老母親在西邊,如果事情不能成功,正好讓昏庸的朝廷把我殺掉,這樣反而可以免於我對老母親的不孝之罪。」鄧元起當日就收拾行裝,上道西行,到達江陵後,被蕭穎胄任命為西中郎中兵參軍。

湘州行事張寶積擁兵自守,不知該依附那一方。楊公則攻克巴陵之後,進軍白沙,張寶積害怕了,請求投降,楊公則率部進入白沙,安撫、招納了張寶積及其部下。

永元三年(501年),南康王蕭寶融自稱相國,任命蕭穎胄為左長史,號為鎮國將軍,任命蕭衍為征東將軍,任命楊公則為湘州刺史。

蕭衍率兵從襄陽出發,留下弟弟蕭偉總管府州事務,蕭憺防守襄陽城附近的堡寨,府司馬莊丘黑鎮守樊城。

蕭衍出發之後,州中兵力以及物資儲備都很空虛。魏興太守裴師仁、齊興太守顏僧都兩人不服從蕭衍的命令,率兵馬要襲擊襄陽,蕭偉和蕭憺派兵在始平攔截阻擊,大獲全勝,雍州得以安定,蕭衍無後顧之憂。

二月中旬,蕭衍率軍到達竟陵,命令中兵參軍張法安防守竟陵城,命令王茂、曹景宗擔任前軍。雍州軍到達漢口後,在戰略上出現了分歧。大部分將領主張圍攻郢城(今湖北武漢)的同時,分兵襲擊西陽(今湖北黃岡東)、武昌(今湖北鄂州)。

蕭衍力排眾議,不同意分兵,他說:「漢口江面寬不到一里,船行江中,敵軍在兩岸射箭,箭雨交織,如何得了?再說房僧寄以重兵把守漢口,與郢城成掎角之勢,如果出動全部兵力,房僧寄必定切斷我軍補給線,到時後悔就來不及了。

因此,蕭衍主張,王茂、曹景宗率先鋒部隊渡江,與荊州軍合兵一處,圍困郢城,他率雍州軍圍攻魯山,這樣,無論是漢水還是長江,補給線通暢,兵多糧足,何愁兩城不破!奪取天下無須力戰,可臥而取之。

行軍打仗,戰略決策出現分歧時,在徵求意見的基礎上,當然是主帥說了算。蕭衍的意見,很快成了進軍的命令。

雍州軍在王茂等人的率領下渡過長江,駐紮在九里。

郢州刺史張沖派中兵參軍陳光靜出城迎戰。王茂等率部痛擊,破敵獲勝,陳光靜戰死,張沖只好據城自守,不敢出戰。於是,曹景宗便占據石橋浦,拉開戰線,沿江而下,一直至加湖。

荊州方面派遣冠軍將軍鄧元起,軍將王世興、田安之率領數千人馬在夏口與雍州方面的兵力會合。

蕭衍築建漢口城以便守護魯山,並命水軍將軍張惠紹等人在長江遊動阻截,以便斷絕郢城和魯山之間的信使往來。

楊公則率領湘州兵力與其他友軍在夏口會合。蕭穎胃命令荊州方面的各部兵力全都接受楊公則的指揮調遣,即使是蕭穎達也不例外。

南康王蕭寶融的相國府商議要派遣人去執管湘州,但是難以找到合適的人選,中兵參軍劉坦說,湘州的風土人情不同一般,那裡的人容易騷亂,很難取得他們的信任。派一個武將去,則會侵擾、魚肉百姓;派一個文官去,則又顯威略不夠,鎮不住他們。他因此毛遂自薦,說要想使湘州安定,只有他去最為合適。

蕭寶融於是任命劉坦為輔國長史、長沙太守,主管湘州事務。

劉坦曾經在湘州居住過,做了一些善事,當地很多人都得過他好處,劉坦到達湘州時,迎接他的人擠滿了道路。劉坦到任之後,選派能幹的吏員分赴十郡,發動民眾運送租米三十多萬斛,資助荊州和雍州的軍隊,對蕭衍進軍建康提供了很大幫助,使東征軍的糧食物資不再缺乏。

三月,蕭衍派鄧元起前去占據南堂西邊的長江岸,田安之駐紮在城北,王世興駐紮在曲水舊城。郢州刺史張沖憂憤成疾,沒過多久便病逝了。臨死前,張沖將郢城託付給兒子張孜經及驍騎將軍薛元嗣、征虜長史程茂。

前方兩軍正相持,後方南康王蕭寶融在江陵即位,改元中興,並且建立宗廟、南北郊祭祀天地場所,州府城門則全部依照建康宮的規模而建,設置尚書五省,任命蕭穎胄為尚書令,蕭衍為左僕射,晉安王蕭寶義為司空,廬陵王蕭寶源為車騎將軍,建安王蕭寶夤為徐州刺史,散騎常侍夏侯詳為中領軍,冠軍將軍蕭偉為雍州刺史。下詔廢仍在京都為帝的蕭寶卷為涪陵王。然後大赦天下,梅蟲兒、茹法珍等人除外。

蕭寶融又命令尚書令蕭穎胄兼荊州刺史,加封蕭衍征東大將軍、都督征討諸軍事。同時派御史中丞宗夬到夏口慰問蕭衍。

宗夬抵達夏口後,寧朔將軍庾域婉言對他說:「皇上沒有授予蕭衍黃鉞,讓他很難統率各路軍隊啊!」

宗夬返回江陵,把庾域的話轉告蕭寶融,蕭寶融於是授予蕭衍皇帝所用的黃鉞。

薛雲嗣派軍將沈難當率領輕舟數千艘穿越急流,前來交戰,張惠紹等人迎戰進擊,擒獲沈難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