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沂南縣湖頭鎮:探索糧食集約化生產管理新路徑

愛沂南 發佈 2024-03-15T18:42:17.400939+00:00

湖頭鎮以糧食集約化生產片區為突破口,創新探索「黨支部+合作社+種植農戶」三方利益銜接機制,搭建三方互助共建共贏的新型糧食生產經營模式,全鏈條保障糧食穩產增收,走出了糧食集約化生產管理新路徑,打造出可複製推廣的糧食種植模式。

湖頭鎮以糧食集約化生產片區為突破口,創新探索「黨支部+合作社+種植農戶」三方利益銜接機制,搭建三方互助共建共贏的新型糧食生產經營模式,全鏈條保障糧食穩產增收,走出了糧食集約化生產管理新路徑,打造出可複製推廣的糧食種植模式。

堅持黨建引領 探索糧食生產新模式

△市農業農村局調研集約化片區

完善黨建引領新模式。探索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形成「支部領辦、黨員帶動、群眾互動」的良好聯動機制。實施「支部引領、科學規劃、因勢利導、區域突破、系統推進」的集約化糧食生產片區推進舉措,整合村集體土地資源,集約化管理經營,引導全鎮農戶向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轉型升級,實現糧食生產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目前,全鎮共培育糧食生產合作社聯合黨支部10個,直接帶動黨員128名、普通農戶560餘戶,覆蓋面積達5500餘畝。

△鄉村振興合伙人簽約

創新試點先行新機制。選擇前水由村率先推行實施,註冊成立沂南縣前水由村土地股份農民專業合作社,規劃管理全村土地,將全村1423畝耕地劃分了糧食、油料、蔬菜種植區,糧食集約化生產片區面積950畝,其中合作社管理連片示範面積400畝和細碎、撂荒45畝。合作社集中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預計收入45萬元,村集體增收約5萬元,建立起合作社與農戶自種相結合利益聯結種植機制。

△糧食集約化生產片區

搭建教育培訓新平台。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整合全鎮種糧大戶、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力量,成立湖頭鎮農技推廣協會,通過定期組織教育培訓、學習研討、現場觀摩交流等,培養更多職業農民。同時,結合黨支部書記教育培訓,積極開展村支部書記「農技進課堂」活動,全面提升合作社帶頭人領辦能力。

△農業大戶培訓

△全縣綠色種養循環農業現場觀摩會

堅持集約管理 挖掘糧食生產新潛力

發揮高標準農田項目作用。整合碎片化、粗放型、分散化、小規模的耕地資源,按照「六統一」技術,統籌推進良田、良法、良技、良機、良戶、良網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糧食片區的耕地能力。同時,搭建高標準農田建設數位化管理平台,配置數據採集、自動施肥等設備,農田與數據互聯互通,實現智能水肥一體化。片區內配套建設2台施肥機、2台卷盤式灌溉機、3套搖臂式噴頭,鋪設輸水管網12.8千米,安裝變電器3台,實現裝備智能化、管理數據化、服務在線化,補齊了集約片區農業基礎設施短板,實現項目區田地平整肥沃,設施配套齊全、田間道路暢通、生態環境改善的目標。8000戶農民直接從中受益,預計增收糧食30萬公斤,增加產值36萬元。

△農用設施

提高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湖頭鎮將科技創新作為重要支撐點,抓住糧食生產農業機械化關鍵,大力發展大型動力機械、聯合作業機械等先進農機,重點把握拖拉機播種出苗率、無人機病蟲害防治、水肥一體化科學施肥、收割機機收等關鍵環節,推進農機農藝融合,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率100%,保證糧食優質高產。

△生薑種植大戶田間管理

△機械化作業

加快全產業鏈發展。做足做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 文章,打造「優質高端品種種植—標準化綠色管控—訂單收購—下游深加工」全產業鏈條。主動對接海鼎飼料、合慧飼料等鎮域企業,建立戰略合作協議,讓合作社、農戶「種得出來,銷得出去」,解決後顧之憂,趟出集約化片區「產得出、有銷路、效益高」的新路子,實現了「片區+企業」雙贏,努力打造全縣走在前、有影響、有檔次的集約化糧食生產片區。

堅持精準服務 賦能糧食生產新業態

打通產銷渠道,增加農戶收入。鎮農業主管部門主動服務,打通「農資、機械、銷售」等環節通道,全力實現糧食生產過程「保姆式」服務。依託鄉村振興企業合伙人制度,集約化片區生產糧食實現訂單農業,海鼎飼料、合慧飼料與合作社簽訂收購協議,收購價格比市場價格高 3-5 分收購,農戶每畝增收 50-70 元;在種子、化肥採購環節,進行集中採購,力爭最大優惠,農戶節約種植成本每畝 35 元;在糧田灌溉、病蟲害飛防作業方面,農業專家深入一線田間地頭「把脈診病」,縮短田間管理時間,保障糧食生產安全高效。

△農業專家田間地頭「把脈診病」

△小麥條銹病防治

集成高產技術,提高糧食單產。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探索打造開放式農業大數據平台,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與農業產業的深度融合,建設人機協同的一體化數據信息採集體系,推動「糧食集約化生產片區」向農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同時,通過「黨員+農戶」的形式,實行「點對點」幫扶機制,手把手傳授種植技術,科學指導糧食種植,協調幫助村民做好糧種、農機的購買以及銷售等工作。

△農技人員點對點幫扶

△玉米豐收

整合土地資源,助推村集體增收。村集體通過流轉土地,規劃集約化大片區,原來生產道路、碎片地、邊角地流轉費用作為村集體收入,依託農民入股、合作社運行以及統一管理、統一種植的模式,按照農民的意願,加入合作社參與運行、種植、管理,提高農民創收增收的主動性,目前,全鎮已形成200畝以上的集約化片區12個,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

通訊員 | 於禎茂

編輯 | 祖秀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