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計劃年底發射「愛因斯坦探針」,捕捉超新星爆發的第一縷光

it之家 發佈 2024-03-15T21:59:05.026951+00:00

愛因斯坦探針項目是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二期項目之一,於 2017 年 12 月 29 日經中國科學院批准立項,衛星質量 1.45t,運行在 600km 近地軌道,傾角 30°,設計在軌壽命不小於 3 年,此前有消息稱將於 11 月 5 日發射。

IT之家 3 月 16 日消息,據新華社,我國計劃於 2023 年底發射一顆新的 X 射線天文衛星 —— 愛因斯坦探針(Einstein Probe,,簡稱 EP),有望捕捉超新星爆發出的第一縷光,幫助搜尋和精確定位引力波源,發現宇宙中更遙遠、更暗弱的天體和轉瞬即逝的神秘現象。

愛因斯坦探針衛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袁為民在第 35 屆全國空間探測學術研討會上介紹稱,該衛星項目已進入正樣的最後研製階段。

據介紹,愛因斯坦探針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二期繼「太極一號」「懷柔一號」「夸父一號」之後,研製的又一顆空間科學衛星,歐洲空間局、德國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和法國航天局共同參與了衛星項目。

愛因斯坦探針項目是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二期項目之一,於 2017 年 12 月 29 日經中國科學院批准立項,衛星質量 1.45t,運行在 600km 近地軌道,傾角 30°,設計在軌壽命不小於 3 年,此前有消息稱將於 11 月 5 日發射。

EP 衛星是一顆面向時域天文學和高能天體物理的科學探測衛星,旨在發現和探索宇宙中的 X 射線暫現源和爆發天體,並發布預警以引導其他天文設備進行後隨跟蹤觀測,目標是發現 X 射線劇變天體,探索沉寂黑洞耀發和引力波源 X 射線信號等。

愛因斯坦探針衛星載荷為寬視場望遠鏡(WXT)和後隨望遠鏡(FXT),其中 WXT 國際首次大規模採用龍蝦眼微孔 X 射線成像技術和 CMOS X 射線探測器,12 個子望遠鏡形成大視場進行凝視監測;FXT 採用 Wolter-I 型掠射聚焦望遠鏡,開展精細後隨觀測,並通過北斗短報文等引導其他天地設備協同觀測。

EP 衛星瞄準了黑洞與其它各種天體的併合,黑洞在宇宙中的分布、形成和演化,引力波源電磁對應體,早期宇宙,超新星,緻密天體活動性等重大科學問題開展科學研究,將獲取包括全天 X 射線時序全景圖像、天體的 X 射線光譜和時變數據等時域天文觀測數據,為時域天文學的發展提供寶貴的數據積累。同時,EP 衛星首次將沉寂(不活動)的黑洞作為研究對象,將開闢黑洞吞噬恆星事件這一新的研究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EP 衛星具有超大的均勻視場和極高的探測靈敏度,將能探測到稀有的 X 射線暫現源,具有發現未知類型的 X 射線暫現天體和現象的能力。IT之家預計 EP 衛星將在時域天文學及其與天體物理學、宇宙學的多個交叉領域為我們帶來更多重要科學發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