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墳有講究嗎?「一清二明去上墳,祖宗高興佑後人」啥意思

劉哥文化驛站 發佈 2024-03-16T11:32:41.473414+00:00

清明節就要到了,它‬於‬每年的公曆4月4日至6日交節,今年清明節的時間是公曆的4月5日,也就是農曆的閏二月十五日,國家法定節假日也岀來了,放假一天。

清明節就要到了,它‬於‬每年的公曆4月4日至6日交節,今年清明節的時間是公曆的4月5日,也就是農曆的閏二月十五日,國家法定節假日也岀來了,放假一天。

雖然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但上墳掃墓卻是清明節的主題,這既是對‬先‬人‬的‬尊重也是活著的人對‬死‬者‬的‬一種追憶方式,更是一種感恩和‬傳統孝道文化的展現。

其實,清明節最早的時候並不是上墳掃墓的日子,它是由「寒食節演變而來的。

「寒食節」

「寒食節」應該在清明節前的一兩天,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他割自己身上的肉給重耳充飢。後來,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了一代名君「晉文公」。

可他在封賞的時候卻唯獨忘了介子推,等他想起介子推時,介子推卻已看透世態炎涼名功利祿,已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

據說介子推死亡的時間就是在清明節前的一兩天,晉文公為感介子推的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清明節寒食節合二為一」

清明節本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它是反映氣溫、降水、物候等方面的變化以及安排農事活動的節氣。《歲時百問》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回升,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可清明節前一兩天是寒食節,是民間禁火寒食掃墓的日子,舊時,人們寒食斷火,但禁火也總不能老禁火,於到次日清明節才重新起新火,當然也有以柳枝插門口寓意清新的習俗。這既有著對寒食節紀念的意義又有著清明新的開始的意義在裡面。

由於清明節與寒食節日子接近,後來,寒食和清明就合二為一,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了清明節的一種習俗,清明節上墳掃墓其實也就是緣於寒食節。

因此清明節上墳掃墓的時間並不限定於清明節當天,有早有晚,一般在清明節前三天就開始了,但清明節這天卻已成了上墳掃墓的高潮。唐代詩人杜牧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充分說明了這點。

清明節上墳掃墓有講究嗎

清明節上墳的目的就是為了追憶先人,緬懷先人,說講究也有講究,說沒講究也沒講究,只要尊重當地的習俗,尊重先人,在心裡有對先人的孝道之心就夠了。

民間有著「上墳不過三代」的說法,其實,不是三代人不能上墳,之所以說「上墳不過三代」是因為活著的三代人中,上年老行動不便,下年幼不適合上墳,也只有中間一輩是上墳最佳的人選。上墳祭祖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這是一種孝道,也是一種文化傳承。

也有著清明「上墳不過未時」的說法,未時按現在來說是一天中13點到15點的時間,之所以說「上墳是不過未時」,這也是提示人們宜早不宜晚,以免受涼引發疾病。其實,很多的講究都是為了尊重先人和為活著的人的身體健康而考慮的。

比如不穿紅色鮮艷的衣服,就是為了尊重先人,畢竟紅色是喜慶的象徵,所以要穿莊重一點的衣服,這也是一種形象上的尊重。因此,清明節的習俗該講究是也要講究的。俗話說「一清二明去上墳,祖宗高興佑後人」這句俗語所說的「一清」是清的什麼?「二明」又明的是什麼呢?

清明節上墳掃墓「一清二明」指什麼?

「一清」就是清明節上墳要把墳墓的雜草清理乾淨。墳墓就相當於是逝者的家,清明時節正是溫‬度‬回升雜草萌生階段,這個‬時間容易清‬除‬,‬掃‬墓‬就是掃‬除‬。清除雜草就是為了以‬免‬以後雜‬草‬叢‬生‬讓‬一‬些‬小‬動物隱‬身‬而‬破壞墳‬墓‬。

畢竟上‬墳祭祀是有時間性的,清‬明‬以後又‬要‬很‬長‬時間才‬會‬前‬來‬祭拜,‬免得以後雜草叢生,影響逝者的墳墓被草覆蓋,這是對先人的尊重也是一種孝道的體現。上‬墳‬掃墓有‬了‬這‬「‬一‬清‬」‬,‬如果祖‬先‬地‬下‬有‬知‬的話‬,‬相信祖‬先‬肯定會‬高‬高‬興‬興的佑‬護‬後‬人‬,讓‬其‬一‬切‬順‬順利利的‬。‬

「二明」之其一就是要明白,清明節的真正涵義。清明節上墳掃墓是由寒食節演變而來的,既不忘追思先賢又要有清明時節搞好農耕的精神,做一個明白之人。緬懷先人,祭祀先祖,讓我們明白自己的來源,受之於父母,要知道懂得感恩。同時,要明白人生不易,一定要在短暫的一生中尊重生命、敬畏歷史,積極向上,奮發進取,才不枉人生的真正意義,先人如果地下有知,相信這也是先人所希望的。

「二明」之其二就是要文明祭祀。尊重當地的習俗,比如,路過別人的墳墓不胡言亂語不隨便踐踏別人的墳墓,這是言語文明也是行為文明。再比如「燒紙錢」,要在傳統習俗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的情況去做,畢竟因火而引起的事故常有發生。

清明節祭祀先人是要傳承先人的優點並去發揚光大的,不是去迷信。要與時俱進,以時論事,如果祖先地下有知,相信也不會讓其後人去做出一些不文明的事來,畢竟我國自古就是個傳統的文明國家。

清明節‬上墳掃墓是‬對逝者的尊重,也是傳統文化孝‬道‬的‬傳承和發展,更是一個現代人語‬言‬、‬行為美、儀表美,環境美的一種體現。因此,在清‬明節這‬個‬祭祀的重大節日裡,一定‬要‬清楚明白,‬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上墳祭奠先人。不知大家可認可這樣的說法,歡迎留言評論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