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已經悄然退場?當初過度防疫的「後遺症」逐漸顯現,值得反思

雨棠財經 發佈 2024-03-16T21:54:09.731712+00:00

在過去的三年,無論是國家還是人民,都為新冠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終於在去年年底的時候,人們等到了全面開放的好消息,一時間人們如釋重負,都認為屬於春天真的要來了。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在過去的三年,無論是國家還是人民,都為新冠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終於在去年年底的時候,人們等到了全面開放的好消息,一時間人們如釋重負,都認為屬於春天真的要來了。

但好在經過國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現階段第一波疫情感染高峰已經過去,國內的經濟在逐漸復甦,人們的生活也在慢慢的回到正軌。

現在網上有人討論,新冠已經悄然退場?當初過度防疫的後遺症逐漸顯現,值得反思。這是怎麼回事?

在過去的三年,人們對於疫情的信息是十分敏感的,但仰賴國家對於疫情防控的嚴格把控,相比於其他國家來說,我國的疫情防控工作一直都做得很到位。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員也付出了很多。

但問題就在於,部分地區由於過度防疫,導致很多新冠後遺症出現。

比如某個小區出現了一例,也許相關部門的指示是將病例所在的那一棟進行封控,但是很多小區就直接選擇將整個小區都封控起來。

雖然出發點都是為了能把感染的風險降到最低,但是實際上卻簡直導致了防疫過度。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疫情三年期間,國內宣告破產的企業多達46萬家,國家用以疫情防控的錢更是天文數字。

且不說核酸檢測的花費,方艙建設、醫護人員以及其他方面的花銷,就已經很高了。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靠國家和地方財政進行支撐的。

在疫情形勢最嚴峻的那段時間,國內很多地區都採用了防疫加碼的工作形式。

如此一來,人們被隔離在家,有些工作可以居家完成,但是有的工作卻只能進行實際操作。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那些無法進行線上辦公的企業只能停工停產。如果企業本身規模不大,最終破產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除此之外,在疫情期間,國內大規模的建設方艙,初衷是為了應急,大規模的感染無法就醫的話,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然而最終卻導致資源過剩的情況出現。

以至於截止目前為止,國內還是有部分地區出現物資過剩的情況。

然而以上種種,都是依靠地方財政的支持,所以過度防疫的第一個後遺症就是地方財政吃緊。

正如上文所說,在疫情的影響下,國內很多小微企業難以為繼,如此一來,社會上出現大量的失業人員,人們一旦失業,就面臨生活拮据的問題。

在此情況下,國內應屆畢業大學生人數逐年上漲,在崗位有限的情況下,會直接導致就業難的社會現象出現。

人們一旦失業,經濟上遇到困難,且不說房貸等問題,就連平時的消費也難以支撐,這種種現象影響最大的,還是社會的整體發展。

但如果這些問題不得到切實的解決,則會循環往復,如此一來,國家經濟談何發展?

那麼作為普通人來說,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將風險降到最低呢?

首先是消費觀念必須進行轉變,經濟下行趨勢明顯的前提下,人們首先應該將自己的錢袋子悟緊了。

如果說以前花錢大手大腳沒有節制的話,那麼以後就需要注意了,要懂得開源節流。

如果手上有多餘的錢,最好還是存入銀行,但是請注意,不要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要懂得規避風險。

除此之外,發展一個副業也是不錯的選擇。利用自己的特長,找一份自己感興趣的兼職,鍛鍊自己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收入。

如此一來,兼顧了能力的增長和收入的增長,是應對經濟下行的良策。

另外,老話說得好:投資有風險、入行需謹慎。尤其是在經濟發展收緊的情況之下,更加不要盲目投資,要懂得去做一個合格的「風險規避者」。

我們能夠做的,就是把自己本來有的收好了,再發揮自己的餘力,去創造自己所沒有的。

我們要相信自己的國家,只要假以時日,一定能夠等到春暖花開。相信只要萬眾一心,我們會迎來最終的勝利!

對此,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