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彰!中山六院2022年度先進集體和個人巡禮 (科研團隊卓越篇)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發佈 2024-03-17T05:58:47.152399+00:00

表彰先進,樹立典型近日,我院評出2022年度先進集體、先進個人過去的一年裡他們爭當先鋒,力作表率在服務大局中取得新成效在隊伍建設上展現新氣象在凝心聚力中實現新突破今天中六君給大家帶來的是2022年度在科研工作方面的先進集體一起來看看他們的光榮事跡吧。

表彰先進,樹立典型

近日,我院評出

2022年度先進集體、先進個人

過去的一年裡

他們爭當先鋒,力作表率

在服務大局中取得新成效

在隊伍建設上展現新氣象

在凝心聚力中實現新突破


今天中六君給大家帶來的是

2022年度在科研工作方面的先進集體

一起來看看他們的光榮事跡吧。


科研團隊卓越獎


蘭平教授團隊



蘭平教授團隊始終秉承「守真」院訓,堅持「患者為先」的服務宗旨,在蘭平教授的帶領下,培養了一支技術精湛、富有奉獻精神的長期協作團隊。團隊目前16人,均為博士學位,其中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3人。團隊致力於結直腸疾病的臨床診療和科研工作,為結直腸腫瘤、炎症性腸病等患者提供規範的個體化治療,擅長結直腸腫瘤、炎症性腸病的微創手術以及各類複雜/疑難的消化道手術,在國內結直腸外科領域處於領先行列。


突出科研成果:


由蘭平教授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消化道微生態在非感染性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機制及診治研究」項目於2022年12月立項。


該項目從消化道微生態的角度切入,聯合廈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重慶市人民醫院、山東大學、江南大學等優勢單位,資源互補、人才互助、協同攻關,深入研究非感染性疾病的診治。通過多組學方法的整合、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的交叉、機制探索和工程技術開發的相互指引以及從基礎到臨床研究的整體貫穿,以期獲得消化道微生物組的多維基線數據,進而闡明消化道微生態的核心菌群結構特徵及其與疾病發生發展的因果關係,從而建立整合消化道微生態的疾病治療新技術體系,有望為我國消化道微生態研究做出重要貢獻。


主攻研究方向:



結直腸腫瘤綜合治療:


團隊闡明了結直腸息肉及結直腸早癌發生的危險因素(Gastroenterology, 2018; Gastroenterology, 2020),探究免疫微環境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作用(STTT, 2021; Molecular cancer, 2021),聯合研發了SDC2腸癌糞便篩查試劑盒,用於臨床實踐,極大地提升了結直腸腫瘤的篩查敏感性和特異性。牽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國結直腸腫瘤篩查和干預技術研究」,於2022年獲優秀結題,並受邀參加「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成就展,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技技術獎一等獎。




腸道微生態研究:


率先發現腸繫膜微生態在炎症性腸病致病中的作用(Microbiome, 2022;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2, Advanced Science, 2023),獲國家自然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多項國家及省部級項目支持;明確腸道微生態在結直腸炎症-癌變轉化及結直腸癌中的作用(Gut, 2019; Cell discovery, 2023; Molecular Therapy, 2023),應邀在多個國際會議進行口頭報告;牽頭的「結直腸炎症與腫瘤的基礎與臨床系列研究」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並牽頭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生物大分子和微生物組」重點專項的資助。


團隊潛心科研提升之餘,堅持教書育人、實踐育人,錘鍊師德師風。作為主編和副主編,團隊面向專升本學生、五年制本科生、5+3一體化學生以及八年制學生,編寫由人衛社、科學出版社等出版的外科教材9部,其中蘭平教授主編的專升本教材《外科學》(第四版)獲全國優秀教材獎一等獎,培養出多位優秀碩士生、博士生、臨床型博士後及科研型博士後。



蘭平教授團隊期待優秀青年人才的加入,為結直腸領域前沿的臨床及科研工作做出更多開創性的成果!


團隊主要成員一覽:


胃腸外科首席專家 蘭平 教授

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教授,中山大學副校長、廣東省胃腸病學研究所所長、廣東省胃腸病學實驗室主任、廣東省消化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國之名醫「卓越建樹」獎獲得者、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南粵百傑」人才、《中華胃腸外科雜誌》主編、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


擅長領域:結直腸癌及炎症性腸病的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局部晚期或復發性結直腸癌、克羅恩病併發症以及潰瘍性結腸炎的手術治療。


出診時間:周一上午(中山六院名優專家門診)



結直腸外科六區主任 何曉生 主任醫師

博士、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博士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項目獲得者。


2005年畢業於中山大學臨床醫學,以優異成績推薦保送繼續攻讀外科學碩士,並於2008年畢業留校至今。2009年曾至美國梅奧醫學中心、克利夫蘭醫學中心訪問。2014年獲外科學博士學位。


致力於結直腸腫瘤篩查研究,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結直腸腫瘤篩查和干預技術研究」項目的骨幹成員。廣東省醫師協會胃腸外科醫師分會第二屆委員會青年醫師專業組成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胃腸外科分會委員,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消化道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榮獲第六屆羊城青年好醫生。


自2005年起從事胃腸道疾病的臨床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結直腸腫瘤及炎症性腸病的規劃化診治及防控,擅長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胃腸早期癌微創治療、胃腸腫瘤術後併發症的處理等。


出診時間:周四上午、周五上午



結直腸外科六區副主任 何小文 副主任醫師

碩士生導師,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近年來參與多項國家及省部級基金資助項目,熟悉胃腸肛門外科各類疾病的診治,擅長胃腸道良惡性腫瘤、炎症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腹外疝、肛門良性疾病(痔、肛瘺、肛裂、便秘等)的診斷與治療。


出診時間: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結直腸外科六區 吳現瑞 主任醫師

外科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副研究員。



2008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臨床醫學系。2013年以碩博連讀生身份獲中山大學外科學博士學位,師從蘭平教授。2011年獲得博士聯合培養資格,境外培養單位為美國Cleveland Clinic,師從Bo Shen(沈博)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炎症性腸病及結直腸癌的臨床和基礎研究。


因研究成果突出,2014年6月被中山大學以「百人計劃二期」優秀青年人才引進,破格評定為副研究員。回國後在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工作,繼續致力於炎症性腸病及結直腸癌的臨床和基礎研究。


出診時間:周三上午



結直腸外科六區 何真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人力資源處副處長(掛職),2012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首屆臨床醫學八年制,師從蘭平教授,畢業後一直從事胃腸肛門外科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2016年-2018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醫學院從事訪問學者交流訪問及博士後研究工作。


學術任職:人民衛生出版社八年制及「5+3」一體化《外科學》(第4版)配套教材《外科學實習指導》(第2版)副主編;國家衛健委「十四五」規劃教材《消化系統與疾病》(第2版)的編委;粵港澳腸道微生態學術聯盟秘書長;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腸道菌群分會理事;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微生態分會委員。


學術專長:胃腸道腫瘤(胃癌、結直腸癌、胃腸道間質瘤)、肛門良性疾病(痔、肛瘺、肛裂、便秘等)、炎症性腸病(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等的診斷與治療。


出診時間:周四上午和周六上午



結直腸外科六區 胡拓 副研究員

主要研究方向為炎症性腸病及結直腸癌的代謝重編程機制研究,因研究成果突出,2021年9月被中山大學以「百人計劃」優秀青年人才引進。回國後在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工作,從事炎症性腸病與結直腸癌的臨床及科研工作。


祝賀他們!


責任編輯:張源泉、唐小雨

初審:戴希安

審核:簡文楊

終審:朱昌平

審定發布:李漢榮

內容來源:中山六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