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名廣東籍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學員名單

山河歲月記憶 發佈 2024-03-17T09:23:43.834744+00:00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學員有1114名學員畢業,其中廣東學員只有54人,作為一個南方大省,怎麼廣東學員人數不多呢?其實人數少,是因為有些廣東學員在學習期間被學校開除了,不過他們並不是做了錯事被開除的,而是做了很光榮的事情被開除的。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學員有1114名學員畢業,其中廣東學員只有54人,作為一個南方大省,怎麼廣東學員人數不多呢?其實人數少,是因為有些廣東學員在學習期間被學校開除了,不過他們並不是做了錯事被開除的,而是做了很光榮的事情被開除的。他們是因為1913年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不能及時返校上課,被學校開除的。

廣東籍保定軍校1期學員,一般都是先在廣州就讀廣東陸軍小學,後入讀南京陸軍中學,1912年考入保定軍校。上圖是廣東陸軍小學堂某一期學員集體合影照片,照片中的學員都很年輕,誰又能想到,廣東陸軍小學堂共開辦5期,有480餘名學員,這些學員深深影響了上世紀初廣東30年歷史呢。網上查到廣東陸軍小學堂校址在廣州黃埔平崗鄉武備學堂舊址,但現在具體在廣州那個地方,網上沒有查到,有網友知道嗎?

上圖是54名廣東籍保定軍校1期學員名單。從名單上看,廣東各地都有,東莞、番禺、南海、順德、香山相對多一些。在這說一下,這些廣東學員年輕時有熱血,1911年還在南京讀陸軍中學時,武昌起義消息一傳來,他們中就有四五十人跑到武漢參加起義軍,在黃興指揮下與清軍作戰,還有一些到上海參加起義軍。入讀保定軍校期間,1913年春夏,他們響應同盟會反對袁世凱二次革命的號召,紛紛想辦法從學校出來南下到江蘇、安徽參加革命,估計有20多名廣東學員離校參加。在他們路過天津準備乘船南下時,還以北伐軍駐津代表身份把日本賣給北洋軍的武器搞黃了。二次革命失敗後,可能有10多名學員沒有及時回校被開除,其中有劉達衡、黃鐵如,他們在廣東的名氣還是挺大的。

上圖是54名廣東學員的籍貫和他們畢業時留的通信地址。這些廣東各地的街巷和鄉鎮名稱,有沒有網友們熟悉的地方?學員中有部分填寫的是廣州城的地址,如廣州城內惠愛街、高華里、桂香街、小東門永勝西街、大石街、舊倉巷、龍藏街、濠畔街、西關多寶大街,現在是否還是叫這些地名,或者還可以找到這些地方的具體位置嗎?

廣東籍54名學員中,查到資料知名一些的學員有20名,現簡單介紹一下他們的情況。

1、王應榆,東莞南柵人,小時在家讀書,先後就讀廣東陸軍小學堂、南京陸軍中學、保定軍校,在廣東讀書期間加入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時,武昌起義消息傳到南京後,王應榆與南京陸軍中學廣東同學蔣光鼐、李章達等四、五十人奔赴武昌,參加戰鬥。保定軍校畢業後王應榆去了西北考察,特別重視水利,一直走到新疆,1915年又從西北到中亞,沿西伯利亞一線回國。回來後還寫了開發西北,治理黃河為主要內容的建議信給黎元洪,但未被採納。

1917年,王應榆到雲南講武學堂任教官,1920年,他又漫遊長江以南各省,1922年還鄉,在東莞南沙種樹。不久,應廣西省長馬君武邀請,任廣西賀縣縣長。1925年,王應榆被任為梧州警備司令,第二年參加北伐,任為第七軍兼第三路軍總部中將參謀長,轉戰長江下游及津浦路線,1927年8月底,參加南京龍潭會戰打敗孫傳芳,北伐到山東曲阜。1932年10月,王應榆視察黃河, 1933年黃河水利委員會成立,任副委員長,任職半年。

之後籌辦西北林學專校,培養黃河造林幹部,以保持黃河上游水土,編纂《黃河通志》收集有關黃河資料。1934年,任甘肅省民政廳長半年,又到陝西任陝西省保安處處長,1936年7月回廣東任廣東民政廳長半年。抗戰時期住廣西,1943年在廣西賀縣賀江協助修水利工程。王應榆著有很多學術理論文章,在廣東籍保定學生中,他名聲不是最顯的,但學識是最高的,而且他正直清廉,能趕上他的不多。

2、馮次淇,東莞人,先後就讀廣東陸軍小學一期、南京陸軍中學一期、保定軍校,1910年加入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曾任廣東北伐軍輜重營督隊官。軍校畢業後回粵軍任職,1924年任粵軍第1軍參謀長,抗日戰爭時期在廣東,曾任第四戰區總參議、第四戰區兵站總監兼戰時糧食管理處長。

3、鄧演存,惠陽縣人(今惠城區三棟鎮),鄧演達兄長,先後就讀廣東陸軍小學堂、南京陸軍中學、保定軍校、陸軍大學,1920年任廣東炮兵學校副校長,1924年任廣東石井兵工廠少將副廠長,1926年起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長,北伐武昌攻城總指揮部炮兵指揮,漢陽兵工廠廠長兼陸軍部漢陽兵工專門學校校長。1930年回廣東,在粵軍任職,抗日戰爭時期任軍事參議院參議。著有《 民國兵工紀略》《 琶江兵工廠建立始末》等

4、吳文獻,揭陽人,先後就讀保定軍校、陸軍大學乙級將官班第一期,1914年11月保定軍校畢業回廣東,在粵軍任職,歷任參謀、參謀長、團長、副官長等職,1924年10月任建國粵軍第二軍隨營學校炮兵教官、炮兵隊長等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廣東海陸豐守備區副司令,第七戰區司令長官部高級參謀等職,後任軍事參議院參議。

5、周址,又名周祉,開平人,先後就讀保定軍校、陸軍大學正則班第六期,參加東征、北伐,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辦公廳中將主任,1929年起任南京黃埔軍校及陸軍大學軍官研究班中將主任。1932年回廣東,在粵軍任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廣東省軍管區司令部兵役處長,1940年起任第七戰區參謀處長、第十二集團軍參謀長,1945年任陸軍第十二兵站分監。

6、胡朝俊,開平人,先後就讀廣東陸軍小學1期、南京陸軍中學、保定軍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21期步科,歷任粵軍第2軍4師參謀長,兩陽指揮所少將主任,廣東軍士訓導學校校長兼軍士教導團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廣陽警備司令,軍令部辦公廳中將副主任。

7、鄧剛,廣東南海人,先後就讀廣東陸軍小學1期、南京陸軍中學、保定軍校,武昌起義爆發後,從南京到武漢參加革命軍。保定軍校畢業後回廣東,1917年任孫中山大元帥府警衛,1923年任大本營駐江門警備隊司令,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四路軍及第七戰區長官部中將高參。

8、歐陽新,廣東三水人,先後就讀廣東陸軍小學1期、南京陸軍中學、保定軍校,歷任連長、營長。1926年參加北伐,任總司令部軍務局上校參謀,南京黃埔軍校步兵科上校主任教官,軍官教導大隊大隊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淞滬警備總司令部特務團少將團長、第68師少將師長,1946年2月退役。

9、何彤,順德人,保定軍校畢業後1920年加入粵軍,歷任參謀、副官、團長、師參謀長、旅長,1926年任4軍副官長,1935年秋回廣東任職。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春任汕頭市長,同年12月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長,1940年任廣州市長,兼任第七戰區糧食管理處長,曾三度代理廣東省政府主席。

10、馮軼裴,廣東新會人,先後就讀廣東陸軍小學1期、南京陸軍中學1期、保定軍校、陸軍大學,廣東籍1期最有軍事能力的學員。1922年任粵軍第4師參謀長,1924年起任粵軍參謀處長,1925年東征時任總指揮部參謀處長兼第二縱隊右翼指揮官,獨立第2師師長,1926年北伐時任14中將師長,東路軍第二路指揮官,第四縱隊指揮官。1928年任南京黃埔軍校軍官團團附,1930年起任黃埔學生為主組成的全德械裝備的中央教導一師中將師長、國民政府警衛師師長、警衛軍軍長兼第一師師長。1931年6月在南京病逝。

11、李伴奎,廣東興寧人,1908年3月在廣東陸軍小學堂參加同盟會,武昌起義爆發後,從南京到武漢參加革命軍,1911年12月任北伐軍團附。保定軍校畢業後,1916年10月任南昌6團上尉副官,1920年任中校團副,1927年參加北伐,任37軍炮一團團長,1929年3月任第1集團軍炮兵3團上校團長,1931年4月任漢口獨立炮兵第二旅旅長。抗日戰爭時期,1939年1月任軍事參議院少將參議兼點驗預備小組主任,1942年12月任西康省寧屬禁菸執法監。

12、何犖 ,廣東徐聞人,保定軍校畢業後在粵軍任職,後在廣東地方任職。1931年任粵軍第四集團軍中將參謀長、國防部石井兵工廠廠長。1933年廣州舉辦第一屆廣交會,出任常務副會長,負責會務籌建工作,從政期間,興建雷州東西洋大型水利工程,創建徐聞齊康醫院。

13、李郁焜,又名李郁琨,中山人,先後就讀保定軍校、日本陸軍步兵學校,在粵軍任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廣東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1940年1月任廣東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

14、蕭樾,中山人,先後就讀廣東陸軍小學1期、南京陸軍中學1期、保定軍校,1920年加入粵軍,歷任少校參謀、中校副官、上校參謀長,1926年2月,任黃埔軍校南寧分校教育長,1934年任桂系第四集團軍總部參議,兼廣西全省市縣行政人員訓練所教官、副主任。1937年1月返粵,任連縣縣長,後返鄉寓居。

15、蕭祖強,中山人,先後就讀廣東陸軍小學1期、南京陸軍中學1期、保定軍校,參加辛亥革命,從南京陸軍中學到上海,見到孫中山,加入同盟會,分派到陳其美上海起義軍步兵第一團任中校團附,1912年元旦,參加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的盛大宴會。1925年參加東征討伐陳炯明,後從事軍事教育,1936年任黃埔軍校廣州分校工兵科上校科長,抗戰期間,1939年任黃埔軍校遵義分校教育處長、少將教育長,同年10月,任第四戰區第一游擊區司令部參謀長,率部在橫門奮勇抗日,立下戰功。

16、鍾炳燊,東莞人,先後擔任東莞縣一區、三區區長,廣州市警察教練所區隊長,黃埔軍校教官。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率家人回遷蔡邊村,為家鄉復辦培蘭小學,並擔任培蘭小學校長兼語文老師。

17、胡銘藻,開平人,保定軍校畢業後,回廣東在粵軍任職,歷任參謀、參謀處長、教官,1924年在許崇智建國粵軍任少將參謀、第2獨立旅旅長,1936年任廣東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兼區保安司令。抗日戰爭爆發後,兼任廣東民眾抗日自衛團統率委員會委員,1938年12月至1945年8月任廣東省政府委員,期間曾兼任廣東省政府秘書長、省糧政局局長。

18、馮焯勛,順德,保定軍校畢業後在廣東海軍任職,1936年7月兩廣事變後,陳濟棠下台,余漢謀取代他的位置,馮焯勛任廣東省江防司令,1937年11月去職。

19、張際斯,廣東五華縣華城鎮維西村人。參加東征、北伐,任粵滇聯軍參謀長。

20、蕭自豪,又名蕭豪,廣東香山人,歷任粵軍科長、教官、參謀主任等。1925年10月,任廣州黃埔軍校訓練部兵器教官、軍械處副處長,1927年10月後,任南京國民政府國軍編遣委員會中央編遣分處經理分處處長,後回廣東在粵軍任職,1936年10月,任黃埔軍校廣州分校訓練部戰術主任教官等職。抗日戰爭爆發後,仍任黃埔軍校教官,1940年12月任中山縣縣長,1941年9月免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