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中國在統一之前,需要讓日本正確認識局勢?

東方點兵 發佈 2024-03-17T11:24:35.691980+00:00

#好內容我來評#日本是一個嗜賭成性的國家,他們很敢於賭「國運」。二戰的失敗讓日本淪為了「不正常」國家,日本失去了一切,成了美國的傀儡。但日本沒有從中吸取教訓,反而產生了強烈的報復心理。如今的日本更敢賭,而且會賭的更大。

#好內容我來評#

日本是一個嗜賭成性的國家,他們很敢於賭「國運」。

二戰的失敗讓日本淪為了「不正常」國家,日本失去了一切,成了美國的傀儡。

但日本沒有從中吸取教訓,反而產生了強烈的報復心理。如今的日本更敢賭,而且會賭的更大。

美國部分精英也感覺到台灣很可能保不住,於是想把日本打造成第二個阻礙中國崛起的障礙。

中國在統一台灣之前,必須要讓日本徹底「屈服」。

日本經常把國運抬上賭桌

日本歷史上曾三次把國運抬上賭桌。

第一次是甲午戰爭。

1886年「長崎事件」發生時,北洋海軍對日本海軍擁有絕對優勢,當時北洋水師船艦總監督琅威理提議,與日本宣戰並炮轟長崎,但這一主張遭到了李鴻章拒絕。

如果當時清軍與日本開戰,日本海軍根本無力抵抗,中國將一舉消滅日本海軍。清朝若在當時取勝,此後數十年日本都將無力發展軍事力量,可惜清朝錯過了這個絕好機會。

直到1894甲午戰爭爆發前,日本在海軍方面的軍費投入一路高歌猛進。從天皇到平民都省吃儉用發展海軍。而北洋海軍的軍備在琅威理走後開始廢弛,最後日本完成了對北洋海軍的「復仇」。

甲午戰爭爆發時,世界各國沒人相信日本會贏得戰爭。英國一家報紙曾刊文稱:中國每天損失1000名士兵,也能與日本打150多年。但中國還輸了。

甲午戰爭的結局出人意料,日本賭對了。

中國在幾千年的時間裡一直是亞洲霸主,甲午一戰中國就把霸主位置「送」給了日本。日本的豪賭獲得了巨大成功。

日本第二次把國運抬上賭桌,是日俄戰爭。

沙俄領土廣闊,人口眾多且軍事力量雄厚,它對中國東北野心勃勃,甲午之戰後日本想要獨吞遼東半島,因為遭到了英法俄三國的強烈反對,不得不把到嘴的肥肉「吐出」,日本從此對三國懷恨在心。

日俄戰爭前,日本能動員的軍隊僅有沙俄的一半,沙俄擁有數支強大艦隊,且在遼東半島布下重兵。

之所以說日本是在「賭國運」,是因為日本在心理上不具備挑戰沙俄的信心,而且日本財政也不支持與沙俄之間的大戰。

日本上下都知道,甲午戰爭後日本雖然從清朝獲得數億兩白銀,但是這點錢根本不足以挑戰沙俄。如日本不能取勝,整個國家就要破產。

之後日本雖在日俄戰爭中「慘勝」,但支出了17.5億兩白銀。若不是一戰為日本送來了大量的軍工訂單,日本將無力抵禦財政危機。

日俄戰爭日本贏了,日本又賭對了。

戰後,日本獲得了大量的殖民地,獲得了鯨吞東北的條件。日本也同美國一樣,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獲利最多的國家。

日本第三次賭國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日本前兩次都賭贏了,並獲得了巨大的利益,這次日本野心更大,要吞併整個亞洲。

但日本賭輸了,它不僅把之前的全部「成果」賠了進去,更是成為了「階下囚」,做了美國幾十年的「傀儡」。

在《日本在華間諜活動》一書中,作者萬斯白記錄下了日本軍官的一段話:

1935年時,侵占了中國東北的日本就意識到了,中國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國家。

中國還沒有覺醒,如果日本不能儘快占領整個中國,等到中國人開始團結起來,日本就一定會在這場戰爭中失敗。

由此可見即使是當年最狂妄的日本右翼,也清楚的意識到了以日本的實力,根本無法吞下整個中國,日本的行為完全是在賭。

但當時日本已經踏上了軍國主義的道路無法回頭。後來日本又在珍珠港自不量力的選擇挑戰美國,最後輸掉了戰爭並且被打回原形。

日本被美國狠狠地踩在了腳下,日本近代以來的國運豪賭也到此終結。

但日本根本沒有反思近代以來的所作所為,日本軍國主義的歷史殘渣還未在日本被完全清理乾淨。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日本始終是亞洲最不穩定的因素之一。

更令人擔心的是,近年來日本嗅到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今還想再賭一次,而且這次還想賭的更大。

我們處於甲午戰爭前夜

匠幸一郎是日本自衛隊西部方面總監,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西部戰區司令」。

他說:如今的亞洲局勢與甲午戰爭很相似:強大的清、企圖進入東方的沙俄、不穩定的朝鮮,這些因素讓日本的安全行駛很不樂觀。

日本自衛隊高層自衛官將中國比作清朝,將俄羅斯當做沙俄,把朝鮮半島視為關乎自身利益的區域,這番比喻實在不恰當。

匠幸一郎的話,毫無疑問是在渲染亞太局勢的不穩定。然而日本到底想表達什麼,又想做些什麼呢?

日本的小算盤是謀求國家轉向,轉「守」為「攻」。

日本想借美國之手削弱中國,又想藉機掙脫美國的束縛,還想再次謀求亞太霸主地位。

早在去年年底,日本就打算修訂《防衛計劃大綱》,甚至直接宣稱中國是日本的「威脅」,強調日本需擁有攻擊對方基地的能力,部分內容已經將中國的軍事指揮機構列為了潛在打擊目標。

日本為恢復「進攻」能力,提出了4點計劃:

第一,日本要裝備射程超過1000公里的新款12式巡航飛彈;

第二,日本要從美國購買500枚「戰斧」巡航飛彈,這些巡航飛彈的射程可能達到2500公里;

第三,日本將要擴充陸上自衛隊第15旅,組建所謂「沖繩防衛集團」,隨時準備干涉台灣;

第四,日本決定在西南諸島部署水下無人潛航器和無人潛艇,強化對諸島嶼的防禦。

我們都知道,「戰斧」巡航飛彈是典型的進攻性武器,自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就被廣泛應用。

如果「戰斧」巡航飛彈部署在日本本土以及沖繩,則朝鮮以及中國沿海地區都將處於日本戰斧飛彈的打擊範圍內。1000公里的射程,早已經超過了200公里的「自衛」射程。

對於日本提出的巡航飛彈購買計劃,拜登政府表示同意,並稱日本購買戰斧擁有很高的優先級。

美國政府在重新武裝日本的問題上一直以來都比較保守,曾多次拒絕向日本提供這款巡航飛彈。但如今美國政府為了遏制中國,也開始慢慢轉向了。

其中的一部分原因,似乎是因為部分美國精英對守住台灣不抱什麼希望。



美國或許也知道台灣早晚都要被大陸統一,既然台灣早晚都要丟,還不如早做準備,重新武裝日本。

畢竟等到中國統一台灣後,中國的經濟和軍事能力將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中國獲得了台灣,則解放軍海軍艦隊就擁有了新的基地,就有能力衝出第一島鏈,美國封鎖中國的計劃也將徹底失敗。

對於美國而言,與其看著這一情況發生,倒不如抓緊時間把日本打造成阻礙中國發展的新障礙。

不過美國這一步棋很可能是搬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當美國人在算計日本的時候,其實日本也在算計美國。

日本希望中美開戰,最好是能夠兩敗俱傷。這樣日本不僅獲得了重新抗衡中國的機會,也將有機會「背刺」美國。

通過歷史我們就能準確的解讀匠幸一郎所說的話:



日本在甲午戰爭中成為了亞洲最強大的國家,而今天的亞洲局勢又出現了一個讓日本重新稱霸的機會。

因此日本必須再一次把自己的命運抬上賭桌,如果輸了,日本不過還是現在的樣子,但是如果日本贏了,不僅能翻身,而且還有機會重新成為亞洲的霸主。

可惜匠幸一郎想的還是太簡單了:

今天的中國不是當年的滿清,今天的俄羅斯也不是當年與中國敵對的沙俄。

中國不謀求霸主地位,也不會和俄羅斯結盟,中國不威脅他人,但也不會像一百多年前一樣任人宰割。

今天的日本要面對的不只是一個軍事力量強大的中國,而且是一個在各方面崛起的中國。

新仇舊恨一起算

中國對日本應該仁慈嗎?當然不應該。

我們放棄了日本的戰爭賠款,希望兩國關係能夠「正常」,但是日本顯然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但中國應該仇恨日本嗎,也不應該。

日本的普通人民也是善良的,只是日本的極端右翼們還沒有放棄稱霸的野心。

同時,中國在亞太的主要對手不是日本而是美國。

在中美的大國博弈中,日本對中國而言是一個始終存在的威脅,但又不是主要對手。

中國不能低估日本,要提放日本隨時準備抓住中國的軟肋咬上一口,但中國也不能選錯主要對手,畢竟中日矛盾一定程度上是中美矛盾的延伸。

雖然日本想在兩個大國之間耍小聰明,期待著兩個巨人都犯錯的時候好投機取巧,但這只能是異想天開。

這次,中國會想辦法壓服日本,日本這次恐怕連「賭」的機會都沒有了。

中日之間必須要解決歷史問題,才能讓兩國關係回到正常的軌道,中國才不會成為日本虎視眈眈的對象。

日本需要向中國低頭認錯,深刻懺悔在二戰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日本需要承認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而不是像今天叫囂「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只有新仇舊恨一起算,才能讓日本變乖,讓日本變得對中國言聽計從,最後成為我們的好鄰居。

如何才能讓日本「服氣」?我們翻翻歷史書就能找到答案了。

公元663年,中國歷史上首次與日本交戰。當時唐、新羅與日本、百濟在白江口展開大戰,日本最終慘敗。直到近代,日本都再也不敢覬覦朝鮮半島,1000多年裡,再也不敢挑戰中國。

今天的中國,要讓日本變成人畜無害的好鄰居,同樣要拿出自己的強大實力。

日本民族的特點就是欺軟怕硬,只對強者屈服。

今天在亞太地區的強者仍然是美國,但早晚有一天會是中國。

中國在統一台灣前,就應該讓日本看到中國具備統一台灣,且不容美國干涉的強大實力。

畢竟只有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才能讓日本認清現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