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歸零:帝國陸軍的第一次戰敗(德軍損失高達13萬人)

殘影暗血 發佈 2024-03-18T06:02:17.726233+00:00

11月16日到11月底攻打莫斯科的最後戰鬥中,博克元帥的中央集團軍群又損失了41000人。在11月期間,德軍在整個蘇德戰場死亡了36000人,其中不少於2萬人是博克的部下。

11月16日到11月底攻打莫斯科的最後戰鬥中,博克元帥的中央集團軍群又損失了41000人。

在11月期間,德軍在整個蘇德戰場死亡了36000人,其中不少於2萬人是博克的部下。

連同10月份的戰損,截至11月底,博克的「颱風」戰役估計已經葬送了手下5萬名德國士兵的生命。

加上負傷失蹤等等,中央集團軍群的人員損耗總數為12.9萬人。

因為在此期間沒有得到什麼人員補充,中央集團軍群的兵力缺額擴大到20.7萬人。

雖然相對於「颱風」開始時192萬人的總兵力,傷亡和缺額數字都不算太高,卻意味著博克已失去了手下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的步兵。

而據哈爾德11月30日的日記,東線德軍只剩下50%的步兵,步兵連的戰鬥人員平均只有50~60人。

進攻莫斯科的10、11月兩個月期間,東線德軍「完全損失」了719輛坦克和突擊炮。

估計其中約500輛喪失於「颱風」行動。另外還有大量坦克受損待修。

同期東線德軍「完全損失」的火炮有1085門(不含迫擊炮和高射炮等。11月損失了446門迫擊炮),約半數是進攻莫斯科的戰損。

德國空軍也為莫斯科之戰付出代價。9月28日至12月6日之間,東線航空部隊損失了822架飛機(其中489架徹底喪失)。

根據部隊構成比率來分析,約有400架以上是因為「颱風」戰役所造成的損失。

參與「颱風」行動的德軍部隊之規模,很少有其他的進攻行動能與之相提並論;

而如同1941年9月末拱衛莫斯科外圍的蘇軍部隊那樣人數眾多的一一 支守軍也是世間少有;莫斯科戰役所涉及的範圍也非常廣闊。

考慮到這些因素,德軍能如此快地全面擊潰蘇聯守軍一事可能會讓人感到特別出乎意料。

一般來講,軍隊的規模越是龐大,就越是難以擊潰,尤其是在進攻一方像那時候的德軍一樣,在數量上不占優勢的時候。

對於德軍為何能在攻勢初期取勝,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說法,但沒有幾個說法與這場戰役本身和戰役的起因緊密相關。

蘇軍一開始的部署不當給德軍的勝利創造了條件,西方面軍的部署尤其糟糕,布瓊尼把一些素質不佳的部隊放在了第4裝甲集群要攻打的地方,更是讓這種情況雪上加霜,給霍普納的突破幫了大忙。

但是,德軍把素質更好的部隊所扼守的地區也一併突破了, 所以,部署不當可能並不是什麼決定性的因素。

東線戰場上處於守勢的一方所面對的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戰場實在太過廣闊。

需要保衛的戰線非常漫長,很難把稀疏的布置在防線上的火炮集中起來,組織防禦火力。

占領先機的進攻一方則更容易把力量都集中在關鍵地區。良好的情報可以讓防守方及時對受到威脅的地區加強防禦,但這種好事很少出現。

1943年的庫爾斯克戰役是一個極個別的例外,蘇軍提前一個月就知道了德軍即將發動進攻的消息,從而向最需要的地區調集了為數甚眾的部隊。

關於莫斯科戰役中蘇聯紅軍的傷亡,一直以來就是撲朔迷離。無論是德軍公布的數據 ,還是蘇聯的數據都值得推敲,筆者個人認為以1941年,中央集團軍群的實力給蘇軍造成大量的傷亡是肯定,所以德軍的數據更有說服力。


研究1941年莫斯科戰役的兩位俄國作家和專家,B.I. 涅夫佐羅夫以及M.丘達任諾克總結稱1941年10月期間,蘇聯紅軍的損失為959200人,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他們著重研究了關於那些試圖逃離德軍包圍圈的部隊的報告,其中顯示永久性損失(陣亡與失蹤)有855100人,

而德軍在維亞濟馬一布良斯克戰役之中抓獲673098名戰俘,其中的差額應該體現在104100名傷員上面。


涅夫佐羅夫和丘達任諾克還總結出,在包圍戰期間,蘇軍損失了約6000 門火炮與迫擊炮,此外還損失了830輛坦克。

G.F.克里沃舍夫的著作《揭秘:蘇聯武裝力量在戰爭、作戰行動和軍事衝突中的損失》之中的數據流傳甚廣,如果與涅夫佐羅夫他們的數據進行比較的話,給出的結論並不相同。

據克里沃舍夫的說法,永久性損失為514338人,外加傷員143941人,蘇軍損失共有658278人,而戰役開始時蘇軍實力則為1250000人。

注意克里沃舍夫的數據是根據從「 颱風」行動開始到12月5日這一整段時期總結得出的,並不是那麼具有說服力。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對10月1日時的蘇軍部隊實力和11月15日時在莫斯科前線的部隊實力進行比較。

從10月1日到11月15日,蘇軍的實力由1250000人縮水到785281人,出現了463719人的差額,不過鑑於這段時間內還有大量的增援部隊到達,損失數量肯定還要大上許多。

增援部隊的損失人數也必須要計算在內,這顯示總體的傷亡數字應有680719人,但是,還有各類趕赴前線的支援單位,如果把這些單位的損失也加上的話,總的人員損失數量應該還會再上升差不多55500人。


相加之後,總體損失達到736219人,已經遠遠超出克里沃舍夫的數據。

然而,這還沒算上11月1-15日期間派來的支援單位,以及補充到前線的補充兵員。最後,臨時組建的單位也沒有被計算在內,例如訓練第2旅和由各軍校學員、莫斯科軍事政治學院學員組建的旅。

部署在沃洛科拉姆斯克莫扎伊斯克一小雅羅斯拉韋灰一卡盧加一線的機槍營也沒有計算在內。還有些預備隊步兵團也應該一併計算。

那補充兵員的數目究竟有多少呢?

但以近衛步兵第2師為例,該部在10月接收了超過5000名補充兵還有步兵第144師,該師曾被利用兩個預備隊中的步兵團進行重建。


涅夫佐羅夫和丘達任諾克的數據誠然很接近真實情況,此外我們應該能想到的是,除了三個方面軍的1250000人之外,維亞濟馬布良斯克地區還有一些不歸這 三個方面軍指揮的軍事人員,例如防空部隊、當地駐軍、內衛部隊和在後勤系統中工作的人員。

內務人民委員會在莫斯科有13190人,在布良斯克方面軍駐地,起碼還85000人在從事修築野戰工事和加固防線的工作。


維亞濟馬一布良斯克雙重會戰對於紅軍來說是場大災難,他們損失了差不多有一百萬人,雖然如此,在11月15日仍有785000人可供調遭, 後面還有更多的預備隊,這不能不說是種成就。

感謝您的關注與點讚

參考文獻:《莫斯科戰役1941:二戰「颱風」行動與德軍的的首次大危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