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雲州區供銷合作社創新運營模式助農增收

晉品財經 發佈 2024-03-18T06:15:59.918039+00:00

供銷合作社作為服務「三農」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

供銷合作社作為服務「三農」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本著優質農產品渠道化進城、物流信息智能化需求下鄉、城鄉供給側服務精準對接,全方位助力鄉村振興,大同市雲州區供銷合作社在深化改革中,積極搭建城鄉供銷服務新平台,整合區域優勢農產品資源,多措並舉服務「三農」,讓「老供銷」煥發新生機。目前,該社已領辦參辦各類農民合作社30個、獨立電子商務運營中心1個、面向區內外布置的各類經營網點45個,2022年農產品銷售突破千萬元。

堅持助農宗旨,拓展農民增收新渠道

銷售難一直是制約農產品銷售、農民增收的因素之一。

大同黃花是雲州區的主導農產品,近幾年種植產量、規模均持續擴大。如何將產業優勢化為村民增收的「搖錢草」?市場主體營銷能力的提升極為重要,這正是供銷社的「老本行」和「強項」。

2月25日,記者來到周士莊鎮三十里舖村,黃花種植大戶劉擴建正在講習所內向農戶傳授黃花種植的技巧,為即將到來的種植季做準備。如今黃花已是雲州區的支柱產業,「但咱一開始技術不過關,病蟲害也嚴重,加上找不到銷路」,今年48歲的劉擴建深有感觸地說著過去的猶豫。

民有所需,必有所為,「他們幫著找技術能手、找銷路、下訂單。我這裡2022年黃花產量比前年增加了兩成,每斤價格也由2.2元漲到3元,去年有200萬元的收入」。

如何有效解決農戶對銷路的焦慮?雲州供銷社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訂單農業」,「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訂單農業運作模式讓農戶吃了「定心丸」。銷路通,信心足,在供銷社訂單農業的扶持下,劉擴建現在2000畝地均用來種植黃花。每年黃花採摘期,供銷社還幫助劉擴建聯繫村民100餘人進行鋤草、施肥等田間管護,帶動每戶年增收1萬多元,也解決了當地村民的務工問題。

劉擴建的增產增收正是雲州區供銷合作社積極作為,發揮供銷流通優勢,積極解決農產品滯銷難題的一個縮影。不僅是黃花,其他農產品雲州區供銷社也在探索新的運營模式。

「還得感謝咱供銷社」,2月26日,記者來到雲州區杜莊鄉崔家莊村,綠意滿滿的大棚里結滿了一顆顆鮮紅欲滴的草莓。老朱是當地有名的種植戶,之前種植聖女果,但苦於產品缺銷路、單價低,收入一直上不去。「供銷社的同志為我量身定製了種植方案,說草莓價格更高、銷路更好,我就及時改種草莓,尤其春節期間運得出、賣得好。我現在這四個大棚全部種草莓,供銷社說全包圓了,每個棚賺三萬塊錢不成問題。」朱存寶喜滋滋地說著。

供銷社一頭連接種植大戶,一頭連接市場,基地直供是保障供給市民消費的有效手段。由雲州區供銷社牽頭組建的飛揚合作社設立蔬菜示範基地,通過採取「統一採購,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運作模式,以朱存寶的大棚為試點,農戶只需專精於種植,物流、銷售渠道等問題均由基地解決。在老朱的帶動示範下,原本一盤散沙的個體種植戶被組織起來,成為當地大棚種植的標杆和樣板,據介紹,該村共有210戶農戶,近一年已有30餘戶加入基地。在「訂單農業」的帶動下,原本一個位置偏僻的山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種植村,供銷社基地的大棚為農戶栽下了未來好「豐」景。

線上線下同發力,探索農產品銷售新路徑

近年來,雲州區供銷合作社注重網際網路數字引擎帶動作用,積極探索「供銷社+網際網路」模式,利用連接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經營網點遍布城鄉的優勢,挖掘農產品線上直播銷售的潛力,實現產銷對接,帶動農民增收。

「3、2、1,上連結」,記者走到供銷社電商公司直播間門口,耳邊就傳來主播熱情介紹凍干黃花、小米、黃米麵等農產品的聲音。「咱們雲州區是大同黃花主產地,線上直播能讓消費者直觀地了解農產品的特點,解決農戶會種不會說,消費者想買卻不懂的顧慮」,雲州區供銷合作社主任王波介紹說,該區供銷社電商公司目前已有30餘家專業合作社和商務入駐,已有5位成熟網絡主播,充分利用公眾號、社交媒體等直播媒介,不斷創新「供銷社+」模式,拓寬農產品銷售新路徑。

農村是鄉村振興的主戰場,也是供銷社的主陣地。受快遞成本較高等因素的制約,農村流通渠道不暢通是制約「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現實問題。王波介紹,供銷社利用現有的鎮、村基層經營網點,在生產資料供應、農副產品購銷等主營業務的基礎上,與郵政等快遞公司合作,攜手推進「快遞進村」,真正打通服務廣大群眾「最後一公里」。「今年,我們還將打出幾手『硬牌』,在鄉里的支持下,我們打算在黨留莊設一個占地150畝地的物流總倉,實現4條主路線、2條支線的快遞物流路線圖,進一步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打造新時期供銷助農興農的新樣板。」王波說道。

線上農產品銷售不僅帶動了村民就業,也成為供銷社助農助殘的新途徑。許堡鄉大王村17歲的李濟峰自幼行動不便,從小與收養他的奶奶相依為命,經濟不寬裕的他一年要消耗5個輪椅,這對他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身殘志堅的他自學用腳打字,渴望擁有一技之長。在了解情況後,雲州區供銷合作社電商公司主動聯繫李濟峰,對他進行直播相關業務培訓,將他的房間改造成小型直播間,目前他已經掌握了線上銷售的基本技巧。談到以後的打算,李濟峰笑著說:「等我再熟練一些,我可以不用出門就能讓奶奶的生活越來越好。」事實證明,長期紮根農村的供銷社不僅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更時時刻刻牢記「為農服務」的根本宗旨,在產業扶困、扶助特殊群體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建基地搭平台,打開惠農服務新思路

拓寬惠農路,關鍵在思維。優質的農特產品從「深巷」轉向「前台」,搭平台、建基地、樹品牌是雲州區供銷社「破繭成蝶」的三步棋。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煤油燈、手電筒,八九十年代的收音機、錄音機、電視機、雁同地區的特色白酒,這些具有年代感的老物件出現大同市平城區鼓樓西街的雲州區供銷社直銷店內,其中最醒目的位置擺放著幾十種雲州區及其它地區的特色農產品。觀賞區、品嘗區、消費扶貧展銷區,各類農特產品琳琅滿目,王波說道:「我們就是想用這種創新的形式來吸引年輕人的關注。」「供銷社開辦的直銷店為我們農民搭建了新的銷售平台,我種的有機富硒雜糧在這裡銷路很好。」說起直銷店平台,雲州區吉家莊鄉瓮城口移民新村的農民陳闊仕直豎大拇指。

傳統的經營方式已不適合供銷社的發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搭建惠農助農新平台,才是供銷社的未來。近年來,雲州區供銷社通過與銀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優勢整合,打造了集生產、供銷、信用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平台,滿足了農民和農業經營主體的服務需求。

「高品質產品才有高質量發展」,品質的保證才會有品牌的打造。有機旱作農業方面,雲州供銷產業園現建有黃花、小雜糧兩個加工基地,倉儲庫、保鮮庫、小雜糧標準化加工車間、晾曬場地和烘乾塔一應俱全,已成為集生產加工、倉儲物流等功能於一體的產業鏈延伸綜合性園區。如今,小雜糧基地內種植了8000畝穀子、玉米、綠豆、小麥等4種有機旱作雜糧。尤其黃花產品由過去單一的曬乾菜,發展為菜品、飲品、功能品等4大類,有黃花乾菜、凍干黃花、冰鮮黃花、黃花醬、黃花餅、黃花茶、黃花啤酒等10多個品牌、40多種品類在自身電商平台上銷售。

經過多年發展,「大同黃花」已成為雲州區供銷社的拳頭品牌,並與山西恆宗大健康產業集團積極對接,開展農產品銷售聯盟合作,將黃花等優質農產品銷往韓國,推動「大同黃花」品牌走出國門,打入國際市場。「之前我們就是種,也沒有啥品牌意識,下一步,我也想靠著供銷社,試著創立自己的品牌,讓農產品更值錢。」西冊田村的返鄉創業青年徐鳴遠說著自己的感悟。

紓農民之困、解農民之憂,雲州區供銷合作社在助農為農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取得了明顯成效,未來該合作社將繼續發揮「供銷」優勢,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綜合平台,以實際行動為推進全面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李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