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中國—東協農業合作,東博會有擔當!

東博社 發佈 2024-03-18T12:54:48.250607+00:00

(東博社記者/李紅婷)農業是中國與東協經濟合作的重要領域,中國—東協博覽會(以下簡稱東博會)作為中國和東協經 貿合作的重要窗口,多年來通過設置展覽、論壇、貿促洽談會等多種方式積極助力中國—東協農業合作 的提質升級,給中國—東協農業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公關平台。

(東博社記者/李紅婷)農業是中國與東協經濟合作的重要領域,中國—東協博覽會(以下簡稱東博會)作為中國和東協經 貿合作的重要窗口,多年來通過設置展覽、論壇、貿促洽談會等多種方式積極助力中國—東協農業合作 的提質升級,給中國—東協農業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公關平台。 如今,東博會上的中國—東協農業合作之園已然碩果纍纍,藉助東博會,中國與東協國家正不斷加 強雙方優質農產品的貿易往來,並推行全行業、更多領域的深入合作。

農業合作成東博會「金字招牌」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搖籃,自從中國和東協建立對話關係以來,雙方農產品貿易快速發展,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主要的農業大國,農產品品種日益豐富,產量不斷提高,東協國家也是許多重要農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國,這為中國與東協開展農業經貿合作提供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一直以來,東博會上都不乏「農業」的「身影」,農業產業合作更是東博會重點助推領域之一。

2004年,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早期收穫計劃」實施,下調了農產品的關稅,同年舉辦的首屆東博會,便圍繞著自貿區建設進程設置了農產品專題展區。2009年,第6屆東博會將農業率先從主展中剝離出來,首次在會期舉辦了專業展——農業展,匯集了中國和東協優質農業資源,為雙方企業合作創造了更多機遇。第13屆東博會則以「深化農業創新合作,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作為展會的主題,為中國與東協的農業產業合作貢獻出了獨特的「東博力量」。2019年,第16屆東博會農業展首次與東博會主展分期舉辦,啟用了新展館,從廣西展覽館移址到廣西農業會展中心,規模擴大了一倍。經過10多年的耕耘發展,農業合作已然成為了東博會的「金字招牌」。

而作為東博會最「老牌」的專業展,農業展為中國各省市農產品「走出去」、東協國家農產品「走進來」搭建起了一座專業的經貿溝通橋樑,許多的東協農產品都在此找到了新商機。

2022年,第19屆東博會農業展設置了東協特色農副產品及食品展區、中國—東協農業國際合作展區、國際農產品供應鏈展區、數智農業及設備展區等9大展區,重點展示了國內及東協國家的優質農產品,以及農產品供應鏈、農業國際合作、智慧農業、金融助農等板塊內容,推動中國—東協農業經貿合作取得顯著成效。在第19屆東博會農業展的線下採購對接會中,中國和東協完成了簽訂意向訂單約108個,廣州市福象商貿有限公司與裕利食品工業有限公司、都賴水果有限公司、馬來西亞星食品等參展企業還達成了榴槤產品的相關採購合作。

農業展的升級壯大,成為了東博會積極服務中國—東協農業合作的一張亮眼「名片」,也讓八方來客看到了東博會的作用。

現今,農業展參展企業已超過4000家,參會專業觀眾超60萬人次。「通過這個展會我們可以了解國外友商的需求,及時調整產品的發展方向,對於企業進軍東南亞市場是一個很好的『前哨站』。」山西河曲縣四海進通一品農夫果品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梁磊表示。

多展聯盟,推動中國—東協農業大發展

農業是東博會服務中國—東協經貿合作的著力點,除了連續舉辦農業展特別展之外,東博會還針對農業合作進行相關領域的細分,利用貿易洽談、論壇、博覽會等多種形式形成合力,延伸展會的價值鏈,務實推進雙方農業發展。

近年來中國農機出口量逐年增加,其中東協市場份額占整個農機出口總量近20%,東博會作為中國—東協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充分發揮了中國農機走向東協、走出國門的橋頭堡作用。

中國甘蔗機械化博覽會已連續成功舉辦了5屆,自2018年以來同步舉辦中國—東協農業機械展,累計參展企業630多家(次),參會人數16萬多人次,包括聯合國可持續農業機械化中心以及泰國、越南等11個國家的官員、專家學者、企業和用戶代表出席,交流中國與東協各國農機產業發展情況、經貿往來態勢、合作交流方向及相關行業政策,進一步深化了中國與東協國家農機化交流合作與發展,推動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尤其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進程,成功打造了區域性、國際化的農機經貿合作平台。

廣西—馬來西亞農業投資貿易合作洽談會也是東博會為推動中國—東協企業界交流合作而開展的系列投促活動之一。2019年6月26日,廣西組織了六堡茶特優區、羅漢果現代產業園、農產品食品深加工等一批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農業項目重點推介,組織了一批有意在馬來西亞投資發展的廣西企業前來洽談,在水稻、水產和茶葉貿易倉儲等方面尋找在馬來西亞投資合作機會。 開幕式當天,廣西茶葉採購金額超2億元人民幣,現場簽約投資、技術、貿易合作項目達14個,實實在在地發揮出了東博會的平台 作用。

此外,作為東博會框架下的高層論壇,中國—東協農業合作論壇、中國—東協農業國際合作展等也是中國與東協國家農業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均對雙方農業合作關係發展作出貢獻。

開拓合作新形式,助力區域糧食安全

目前,因地緣政治衝突等原因,世界糧食危機加劇,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生物技術等智慧農業方式,被視為解決全球糧 食問題的新途徑。東博會積極為區域智慧農業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在第19屆東博會現場,上海海洋大學攜稻漁綜合種養研究技術「亮相」,該項目正在柬埔寨和寮國試驗和示範,取得良好進展,為深化中國—東協農業合作提供了新思路。此外,這屆東博會還首次展出了中國海水稻種植技術,該技術可指導民眾在海邊鹽鹼灘涂地種植海水稻,促進生態治理與糧食安全,為中國—東協乃至世界沿海地區帶來福音。

除了「慧」種田,還要「慧」銷售。從第17屆東博會農業展開始,東博會開始嘗試「直播帶貨」全新營銷模式,引入農業電商平台、農業大數據機構等,利用數位化為中國—東協農業合作賦能,取得良好效果。

在和第18屆東博會同期舉辦的第6屆中國—東協農業國際合作展展區一角,廣東春豐天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泰語主播正在通過東南亞市場的跨境電商直播平台Lazada向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的網友推薦中國特色農產品,引來不少人 圍觀,該公司總經理王澤豐表示,每場直播最高有10萬名國外網友觀看。「國內開播,所有產品提前運抵境外國際倉,國外網友下單後由本地物流直接派送到手中,數位化營銷成為疫情後我們的破局之道。」而第19屆東博會在雲上東博會上新設農業展專題,為參展客商提供「參加3天線下展覽+365天在線推廣」的增值服務,通過為境外客商舉辦線上採購對接會等方式實現東博會農業經貿成效的最大化。

供應鏈不穩,也是當前世界農產品貿易的「痛點」之一。2022年東博會農業展通過特別增設國際農產品供應鏈展區,重點展示國際農產品生產基地、農產品交易平台、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物流園區、大型農產品連鎖超市、電子商務平台,以及海鐵多式聯運、冷鏈運輸、冷鏈倉儲、搬運設備、供應鏈服務等內容,助推中國和東協農業全產業鏈供應商的交流互通。

2021年,在中國—東協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紀念峰會上,中國向東協拋出了「力爭在未來5年從東協進口1500億美元農產品」的農業合作「橄欖枝」,雙方農產品貿易將進入一個更大規模、更具市場空間的新時代,而東博會也將繼續發揮窗口作用,積極譜寫中國與東協農業合作的嶄新篇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