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十餘年 網文《校花的貼身高手》陷舉報風波的背後

北京商報 發佈 2024-03-18T13:09:01.333314+00:00

知名網文作品《校花的貼身高手》剛剛在前一天更新了第10732章,本周內還得到了20次讀者的額外「打賞」,3月15日,作者魚人二代與這篇作品卻因為連載十餘年仍沒有結尾被讀者舉報引發熱議,同時,該作品存在特殊合同的傳言流出。

知名網文作品《校花的貼身高手》剛剛在前一天更新了第10732章,本周內還得到了20次讀者的額外「打賞」,3月15日,作者魚人二代與這篇作品卻因為連載十餘年仍沒有結尾被讀者舉報引發熱議,同時,該作品存在特殊合同的傳言流出。作者對此回應,該作品合同為普通的分成合約,讀者可以免費閱讀,連載至今不為賺錢為情懷。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現階段網絡文學平台的作者簽約合同各有不同,對於新簽約與未簽約的新人作者,平台均另外設有相應激勵機制。在付費網絡文學與免費閱讀兩種模式並行、網絡文學走向精品化的大背景之下,作者的生存變現前路漫漫,演化出了多種形式。

官方未收到類似投訴和舉報

質疑內容注水被讀者舉報,故事連載十餘年仍然未有結局,作者與平台簽有特殊合同:「一個月一萬塊,不完結就一直有錢」……3月15日,《校花的貼身高手》與背後的作者魚人二代引發熱議。

從2011年4月,魚人二代在起點中文網開啟了《校花的貼身高手》的首次更新,此後幾乎堅持日更上千字,到如今已連載至第10732章,總字數超2190萬字。

起點中文網顯示,就在一天前的晚間,《校花的貼身高手》剛剛完成了全新兩個章節的更新,另有20位讀者在一周內向作者發出了付費「打賞」。

據此前報導,魚人二代回應稱,該作品不存在特殊合同,讀者也可以在平台免費閱讀,連載其實不是為了賺多少錢,而是情懷所致,很多老讀者不希望這本書結束。

截至發稿,《校花的貼身高手》仍能通過起點中文網、QQ閱讀兩家網絡文學平台正常閱讀。北京商報記者通過接近閱文集團的行業人士了解到,官方沒有收到類似的投訴和舉報,作者為正常簽約狀態。

此外,對於作品注水等內容方面的質疑,據該行業人士介紹,如果作者發無意義章節,一般網文平台會進行管理,其餘內容是作者創作風格所影響,沒有絕對的評判標準。整體來說,用戶和讀者可以在產品端直接互動交流、良性反饋,能極大鼓勵作者寫出更好的內容,也能讓讀者知道作者的行文意圖。

分帳合同 老手、新人各有不同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網文市場規模已超300億,網絡文學用戶總規模達到5.02億。另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數據,中國網絡文學作者數量累計已超2000萬人。

網絡文學作者陳辰介紹,作者的主要收益來源於平台分帳,簽約作者會高一點,部分平台還有基本工資甚至提供社保補貼金,而未簽約的作者則需要靠新人激勵、月更全勤獎金來賺取收益。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了目前網文市場中較為流行的幾家平台,未簽約新作者激勵方面,每日更新2000-4000字,並堅持月內日更,不論質量與人氣,均能獲得平台提供的全勤獎金,金額通常在600-800元。此外,作品訂閱數量增加、讀者「打賞」也會有額外收益。

「所謂靠版稅年入百萬,實現財富自由,並不是不能實現,但是太難了,只有塔尖上那一少部分作者能達成」,網絡文學作者李雯談道。平台簽約對於作者而言是一個非常大的收入里程碑,但僅僅是從茫茫作者群體中邁出的第一步。

「網絡文學從付費閱讀模式轉向如今開啟免費閱讀,通過閱讀界面插入廣告盈利,對於普通作者而言其實收入、作品熱度影響都不大,但是對高人氣的作者其實是擁有了更多的分帳機會。」李雯如是說。

搶拼「第二落點」 平台、作者多面出擊

出版人趙勇指出,近年來動漫、影視劇、遊戲等產業都在從網絡文學中尋求優質作品進行內容開發,網絡文學平台也在深入內容端的版權利用和作品改編方面的工作。

以《校花的貼身高手》為例,該作品通過起點中文網、QQ閱讀等平台發布文章連載,儘管作品仍未完結,但該作品已於2016年通過華齡出版社出版了一套10冊的實體書,此外也有漫畫版,根據作品改編的遊戲、網絡劇上線。據燈塔專業版,2018年,由和力辰光國際文化傳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電影版《校花的貼身高手》上映。

「以前完結了就盼著出版社來約實體書出版,能賺得版稅。現在是期待著作品能得到平台關注,進行IP化開發,即使沒能獲得平台青睞,也會主動嘗試與漫畫家、文創產品工作室、配音工作室等建立合作,讓作品以更多形態呈現。」網絡文學作者李偉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他正在為作品尋找「第二落點」,進而拓展作品的受眾面與影響力。

據中國版權協會數據,網絡文學IP全版權運營帶動遊戲、影視、動漫、音樂、音頻等數字文化市場規模達3037億元。

「現如今的許多網絡文學平台,已經不再滿足於對既有的作品進行開發規劃,而是在作品完成前,就先一步發掘作品的開發價值,在連載過程中,就開始為後續鋪路。」某網文平台編輯高珂透露。

高珂進一步介紹,創作質量本身存在不確定性,所以這種開發模式通常適用於已經在業內有一定讀者基礎的作者。在此模式下,提前看到更多變現機會,對作者創作是一種激勵,能夠增強其對平台的黏性,對平台而言則能夠在熱度攀升前先一步拿下開發版權,進而降低後續IP開發的成本,IP開發規劃也能夠更加完整全面。

「從原本的文字版權買賣,轉向讓單一創意源形成IP,進行多產業參與的深度挖掘,將成為網絡文學未來的發展常態。」趙勇談道,這樣的開發模式能夠有效延長作品的品牌影響力,使其觸達更大受眾範圍,但無論是哪種呈現形態,讀者與IP受眾對質量的要求是不變的。

北京商報記者 盧揚 韓昕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