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溥儀去世後,入葬商業公墓,李淑賢想合葬為何被皇族踢出?

洞鑑歷史 發佈 2024-03-18T21:27:03.495073+00:00

兩個人比較談得來,在監獄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期間,李淑賢給周小奇訴苦,說丈夫已經去世27年了,卻一直沒有下葬。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94年12月,周小奇到北京來看望溥儀的遺孀李淑賢。他是以前國軍浙西師管區司令周振強的兒子。

國民黨戰敗後,周振強同溥儀一起關押在撫順監獄。兩個人比較談得來,在監獄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因為溥儀和李淑賢膝下無兒無女,周小奇只要一到北京,就必然來看望李淑賢,如果李淑賢有什麼難處,他也竭盡全力幫助。

這期間,李淑賢給周小奇訴苦,說丈夫已經去世27年了,卻一直沒有下葬。

「他的骨灰一直寄放在八寶山公墓,等我百年以後,還有誰能去看他呢?我想入土為安是最好的。」

周小奇當即對李淑賢說:「這件事情我來解決。」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去世後,為何始終沒有下葬?20多年來,愛新覺羅家族都沒有解決這個問題,周小奇又怎麼解決呢?

葬在哪裡比較合適?

首先,清西陵是不行的。當年溥儀去世時也曾有過這個考慮,但溥儀去世時已經不是皇帝了,而是新中國的公民。

所以溥儀家族拒絕了這件事,於是周總理非常人性化的讓他們自行選擇,革命公墓、萬安公墓、其他墓地都行,也可以在八寶山先寄存著。

為避免鋪張以及給中央添亂,最終沒有修陵墓,便先放在了八寶山寄存15年,和人民群眾的骨灰一起。

所以,當周小奇開車帶李淑賢來清西陵時,她連忙表示這裡不合適。

周小奇微微一笑:「我不是準備把溥叔叔安葬在這裡,安葬溥叔叔另有地方。」

幾分鐘之後,周小奇在一個氣勢恢宏的公墓廣場外面把車停了下來,這是剛剛興建不久的華龍皇家陵園。

華龍皇家陵園所處的位置,同光緒皇帝的崇陵處於同一條山脈,確實沾上了皇家氣息。

無論是外面還是內部,都是按照皇家陵園建造的,同時還加上了現代元素。在公墓大門口就有一種氣勢如虹的感覺,進入內部後,松柏掩映。

李淑賢在周小奇的帶領下,參觀了一圈後,十分滿意,認為這是一塊風水寶地,但是內心卻開始不安起來。

李淑賢擔心錢的問題,她同後來的溥儀一直都是國家的普通工作人員,沒有那麼多錢來購買這裡的墓地。

而邀請李淑賢過來看墓的,是華龍皇家陵園的總經理,愛國港商張世義。

兩年前,易縣政府邀請他前來投資,他出資興建了這個公園式公墓。這是由國務院民政部批准建造的,完全合法合規,而且時任民政部部長崔乃夫不僅多次前來指導工作,還親自為陵園題詞。

他從周小奇那聽說了李淑賢想為溥儀買塊墓地的事情,就想一起商談一下。

李淑賢和周小奇在餐廳包房坐定不久,張世義如約而至。

張世義拿出了誠意,表示陵園目前的標準墓地是1.5平方米一個,因為李淑賢以及需要安葬的溥儀身份特殊,公司會盡力滿足她的要求。

李淑賢說自己準備要三個墓地,一個占地大於六平方米,用來安葬溥儀,另外兩個占地大於三平方米。

其中一個用於安葬溥儀的祥貴人譚玉齡,另一個則留給百年後的李淑賢自己,李淑賢這麼考慮是有原因的。

為何是譚玉齡和李淑賢?

溥儀一生娶了5個老婆,第一位老婆是婉容皇后。

彼時皇后有兩個人選,一個是文繡,另一個就是婉容,溥儀希望立文繡為皇后。但是瑾皇太妃強勢干預,溥儀迫不得已立了婉容為皇后,文繡只好成了皇妃。

本來溥儀同文繡的感情很好,但是婉容極力排斥,所以文繡在宮中過得並不如意。

後來她又同溥儀發生了嚴重的分歧,溥儀想借日本人恢復清朝的天下,文繡認為日本人靠不住,讓溥儀遠離日本人。

兩個人的關係不斷惡化,文繡最終忍無可忍,勇敢地同溥儀離了婚。

文繡離開,婉容又被溥儀打入冷宮,一個皇帝怎麼能夠沒有老婆呢?溥儀乾脆自己去找了一個。

溥儀找的這個人就是比自己小15歲的譚玉齡,譚玉齡是滿洲貴族,當時還在讀書。

譚玉齡溫柔嫻淑知書達理,到了宮中也很會處事,溥儀對她一往情深,然而好景不長。

譚玉齡22歲那年得了一場大病沒有搶救過來,最終離開了人世。

溥儀對譚玉齡的感情十分深厚,他把譚玉齡的遺照隨時帶在身邊,時不時地拿出來看看。

直到1943年,年僅15歲的李玉琴被選入偽滿洲國的「皇宮」中,被溥儀封為「福貴人」。

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李玉琴的貴人身份純粹就是一個擺設。她沒有獲得所謂的榮光,反而在破碎的封建王朝掙扎中蹉跎,在人人歌頌自由的時候成為了傀儡的犧牲品。

解放後1957年5月,忍無可忍的李玉琴毅然同溥儀離婚,最終和長春廣播電台的黃毓庚結為夫妻

1959年,離婚兩年的溥儀出獄,進入了北京植物園當普通工人。

溥儀在關押期間,與同樣被關押的周振強很合得來,兩個人成了好朋友。兩個人出獄後,周振強看到溥儀單身一人十分不方便,就打算給他找一位老婆。

周振強有一次在朝陽區一家醫院看病時,認識了護士李淑賢,她14歲時為了躲避被家裡人賣給別人的命運,逃跑到了北京。

後來嫁給了一位開診所醫生的兒子,但是醫生這個兒子整天混跡娛樂場所,婆家卻經常對她無事生非。

她後來考入護士培訓班,畢業後就進入醫院當上了一名護士,從此與婆家一刀兩斷。

周振強認為李淑賢職業好,性格也正直,就從中牽線搭橋。恰巧兩個人一見面就互生好感。

溥儀為李淑賢舉辦了兩百多人參加的盛大婚禮,前來參加婚禮的有很多知名人士。

但是與溥儀結婚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溥儀保留了一些當皇帝時的習慣,每天凌晨3點左右他就爬起來,現在沒有奏摺批閱了,他就看書寫文章。

更要命的是,溥儀年紀已經大了,完全不能夠做夫妻之事,他從來都沒有碰過李淑賢,最多就是聞聞李淑賢的頭髮和頸部。

但他深愛李淑賢,於是偷偷去醫院打針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無意間被李淑賢發現了。

按照李淑賢的脾氣,自然是選擇離婚,但是她仔細思考後,認為溥儀對自己是真心的,就沒有離開溥儀。

李淑賢之所以要把譚玉齡和自己安葬在溥儀身邊,是因為溥儀的一生只愛過她們兩個人,這樣做,讓溥儀死後不留遺憾。

然而,事態並沒有向李淑賢希望的那樣發展。

為何溥儀下葬一波三折?

張世義聽了李淑賢的要求後,認為沒有任何問題,兩個人對一些細節進行確認後,當場就簽訂了合同。

1995年春天,溥儀的安葬地點獲得批准,華龍皇家陵園按照合同,把三塊墓地和墳墓移交給李淑賢使用。

李淑賢把溥儀的骨灰,從八寶山公墓第一骨灰堂轉移到了華龍皇家陵園的墓地,溥儀終於算是入土為安了。

她還為溥儀立了一塊碑,華龍皇家陵園覺得不氣派,又在碑的兩邊各加了一個華表,這對華表同崇陵光緒皇帝的華表遙相呼應。

另外兩個墳頭就暫時讓它空著,時機成熟的時候,把譚玉齡的骨灰遷移過來,李淑賢去世後,再把她的骨灰安葬在這裡。

計劃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兩年後,李淑賢去世火化,按照合同,理應把骨灰安葬於此。

愛新覺羅家族卻堅決阻止把李淑賢的骨灰安葬在這裡,理由很簡單,溥儀是清朝皇帝,在他身邊只能安葬皇后和皇妃。

李淑賢雖然同溥儀是夫妻,但是李淑賢只是一名護士,屬於普通老百姓,不能安葬在溥儀身邊。

按照愛新覺羅家族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的表現,其實是不應該有這種思想的。

溥儀唯一的弟弟溥傑出獄後,因為表現良好,進入了政協工作。

溥儀的二妹韞龢改名金欣如,當了一名幼師,三妹韞穎先在小區擺攤,政府給予照顧,在街道辦當了一名辦事員。

溥儀的四妹叫韞嫻,丈夫是一位蒙古族人,解放後去了台灣,她的日子開始不怎麼好。

後來周總理派人給韞嫻安排了工作,日子才過得安慰起來,而且夫妻兩人還在1982年再次相聚。

溥儀的五妹叫韞馨,解放後先當了一段時間的會計,後來一直從事翻譯工作。

溥儀的六妹韞娛自己做主嫁給了畫家完顏愛蘭,兩個人後來一直從事美術工作。

溥儀的七妹韞歡,早期就參加了革命,後來當上了人民教師,一直戰鬥在我國教育戰線上。

溥儀的弟弟妹妹雖然都已經完全成為新中國的新人,但是家族裡面其他一些長輩卻一直還活在清朝的夢中。

作為晚輩,他們無法左右這些長輩的思想和行為,也不願意同他們發生太激烈的對抗,對他們的言行也只好睜隻眼閉隻眼了。

2006年,愛新覺羅家族把譚玉齡的骨灰迎回,安葬在了李淑賢計劃的那個墓地。同時以「招魂」的形式,把婉容的一張遺照安葬在了本來應該安葬李淑賢的那塊墓地。

這種行為顯然違反了合同法,但是這是民事責任,政府也不方便出面。

這又是愛新覺羅的家事,不沾親帶戚的周小奇也不便插手,而李淑賢既沒有後人,娘家也沒有親人,這件事情只好如此了。

當初溥儀沒有葬入皇陵,其實深究起來也是愛新覺羅家族遺老的原因。

1967年10月18日,溥儀去世第二天周總理就派人前來慰問,同時傳達經過政協討論後,對溥儀身後事的處理意見。

意見認為,愛新覺羅家族可以在土葬和火化之間自行決定,基於當時的歷史條件選擇了對溥儀的遺體進行火化。

其實溥儀在生前就在清西陵為自己選擇了一塊墓地,按理說,可以直接把溥儀的骨灰拉到這裡安葬。

但是愛新覺羅家族的遺老們認為,溥儀作為貧民葬入皇家陵園,違反了滿洲皇族禮制。

溥儀沒有廟號和諡號,要葬入皇陵也不符合滿洲皇族禮制,為了能夠讓溥儀葬入皇陵,他們馬上給溥儀補上了廟號「憲宗」和諡號「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襄皇帝」

事實上,愛新覺羅家族的真實目的,並不是為了溥儀能夠在皇陵入土為安,而是變相讓政府承認溥儀的皇帝身份。

溥儀的這個廟號和諡號,僅僅是他所在的家族自行給補上的,既不代表清廷的意思,更沒有徵得政府的同意,也是違反新中國的法律的。

於是最終,溥儀被放在八寶山,直到1995年。

溥儀與李淑賢

1997年6月9日,72歲的李淑賢因肺癌去世。她和溥儀1962年結婚,相伴僅5年的時間,卻過得很是幸福。

她寫了兩本回憶錄《溥儀與我》、《我的丈夫溥儀》,用來記錄兩人之間的趣事,也為人們展現了成為新中國人民群眾的溥儀是一個怎樣的人。

兩人的認識雖是從周振強開始的,但李淑賢是溥儀民主以後真正意義上自己選擇的妻子。

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時,溥儀便想當個醫生出來救人。周總理聽聞後潑了他一盆冷水:「你不懂醫,治死了人怎麼辦?」

當醫生的念頭打消了,所以溥儀對李淑賢的護士身份早就上了心,兩人在政協文化俱樂部見得第一面。

婚後兩人一直沒有小孩,也曾因為這個鬧了彆扭。最終和好如初還有周總理一份功勞。

「你們夫妻要互敬互愛,互相幫助。聽說你倆身體不是太好,不能生小孩兒。我不是也沒有小孩兒嗎?」

「全中國的小孩兒都是我的小孩兒嘛。」

也正是這段話,讓李淑賢深受感動,最終陪溥儀度過了患病的最後一段時光。

不過據國民黨「軍統」少將董益三的夫人,宋伯蘭女士回憶,溥儀病重時,李淑賢也是有過後悔的,主要是擔憂溥儀走後自己要怎麼辦。

雖然事實上在周總理和政協的照顧下,她的生活一直比較安定。但想來也就是這個時候,溥儀在第五任妻子這裡剝去了「皇帝」的形象,真正嘗到了自由愛情下的酸甜苦辣滋味。

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對於溥儀和李淑賢的晚年婚姻,各位讀者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