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方言:憑憑崇聖宮

莆仙歷史文化 發佈 2024-03-18T21:55:40.376627+00:00

這是一句與戲劇有關的俗語。因為舊社會裡,特別是山里鄉下,文化娛樂活動很少,見識有限,要辦一件事,好不容易籌集到錢,又不知應該怎麼辦才好,很困惑人的。北方方言有句俗語:「有樣看樣,無樣看世上。」與莆仙方言俗語:「憑憑崇聖宮」意思相近。

這是一句與戲劇有關的俗語。因為舊社會裡,特別是山里鄉下,文化娛樂活動很少,見識有限,要辦一件事,好不容易籌集到錢,又不知應該怎麼辦才好,很困惑人的。北方方言有句俗語:「有樣看樣,無樣看世上。」與莆仙方言俗語:「憑憑崇聖宮」意思相近。這一俗語所出的招兒雖然不算是一個精準的辦法,多少還有點譜兒。知名度是模樣,按著著名的模樣做,不會落做人家話柄,當笑話。可是莆仙方言這一俗語裡「崇聖宮」是特指,不像北方方言裡「世上」是泛指,叫人不好理解,年輕人就更懵了,需要解釋。


過去,崇聖宮在莆田縣,即今涵江區萩蘆鎮,萩蘆溪畔,宮中供奉齊天大聖(孫悟空),神雖是小說人物,宮卻在當地相當顯赫。據說這裡的齊天大聖很靈驗,四方遠近善信常來祈求,每年辦筵酬神,做醮獻戲,幾乎接連不斷。


當時山里鄉下,雇戲班來演戲是件大事情,稀罕事。「憑憑崇聖宮」俗語就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據說有一年莆田「新如意」戲班要在崇聖宮附近某山村演戲。按當時社會規矩,雇來了戲班,要演哪個劇目,戲班班主(鼓手或董督)拿著記錄本戲班備演劇目的本子(摺子),請當地負責人點戲。那時鄉下文化水平都很低,看戲都是看熱鬧,不知道劇目。聽說這個戲班不久前在崇聖宮演出過,村裡有很多人去看,說不錯。於是村里負責人就說:「憑憑崇聖宮」。可是戲班每天到處演出,好幾天前演出的劇目,已經忘記了。就追問:「演什麼故事?」鄉下人看戲,只看個大概,說不出故事。就回答說「紅面的續(方言白話süc:即帶領著走之意)新(與嬸、小音義相近)娘。」戲班班主聽了想一會,點點頭,就通知全班說:準備演「千里送京娘」。


戲熱熱鬧鬧演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戲班向村里要戲金(演出費),先對村里人說句客氣話:「請提意見」。按當時的規矩,如果戲班演出中出差錯或漏洞,或刪節內容,雇方(村里)可以提出扣除戲金或罰款。村里如果有權有勢,還要扣留戲班的籃擔(即裝放戲班演出服裝和道具等物的簍筐)。

山里鄉下的人很老實,體貼戲班,知道戲班四處流動辛辛苦苦演出不容易,就回敬了一句:「演得很熱鬧。」可是村里也有個別刁難的人出來說:「你們演的與那天崇聖宮不一樣!」「哪裡不一樣?請講。」

「你們戲班改戲!無刀用棒猶則可,伊厝坐轎,我騎馬,哪有關公搬一嫂?」


戲班班主聽了,心裡明白了。拱手道歉,又拿出劇目摺子給村里人看,說聲:「誤會誤會。」原先村里人說「憑憑崇聖宮」。戲班的確忘了在崇聖宮演的是什麼劇目。村里人再說「紅面續新娘」。還不是具體劇目名,劇目摺子里有「關公搬二嫂」與「趙匡胤千里送京娘」,都是紅面續新娘。戲班班主就按自己的理解通知演員演「千里送」時,村里聽了,不知「千里送」的故事,也沒異議。一場演錯的戲,最後雙方和解,故事結束。


流傳百來年的莆仙方言俗語「憑憑崇聖宮」,不但有一些附產品的笑話,如刀啊、棒啊、轎呀、馬呀、一嫂二嫂呀,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要辦好一件事,方案不能太籠統,否則就會出差錯,只能以雙方誤會了事,不知由誰來負責。如今文化水平提升了,但願這一俗語與時俱消失,不再盲從行事。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筆者參與編寫《中國戲曲志·福建卷》莆仙戲部分,老藝人提供了許多遺聞軼事,這一俗語故事就是從中聽來的。(王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