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登山、冬季玩雪、觀看天象……龍門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正在公示

紅星新聞 發佈 2024-03-18T23:30:59.534503+00:00

3月15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官網獲悉,目前,《龍門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2—2035年)》已通過省級林草主管部門組織的專家評審,正在進行公示。公示期間,歡迎任何社會團體和個人來信、來電或來訪,對該總體規劃提出意見、建議或反映問題。

3月15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官網獲悉,目前,《龍門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2—2035年)》已通過省級林草主管部門組織的專家評審,正在進行公示。公示期間,歡迎任何社會團體和個人來信、來電或來訪,對該總體規劃提出意見、建議或反映問題。

根據該規劃,龍門山風景名勝區共分為3個景區,包括天台山景區、飛來峰景區、下臥龍谷景區。另外,記者在該規劃中看到,綜合分析龍門山風景名勝區的遊人數量與結構、時空分布、出遊規律等,經過計算,2025年遊人規模為129萬人/年,2035年遊人規模為174萬人/年。

明確範圍

交叉重疊區域全部整合為龍門山風景名勝區

據悉,龍門山風景名勝區是2004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成都市彭州市西北龍門山鎮,東與什邡市為界,西、北與大熊貓國家公園為界,南與國有林場天台山為界,面積63.92平方公里。

需要注意的是,規劃範圍涉及與其他自然保護地交叉重疊的區域,其中,與白水河森林公園交叉重疊區域的面積為 8.52平方公里,與龍門山地質公園交叉重疊區域的面積為17.11平方公里,與彭州飛來峰自然保護地交叉重疊區域的面積為30.18平方公里,與白鹿森林公園交叉重疊區域的面積為0.10平方公里。

根據正在公示的規劃,交叉重疊區域全部整合為龍門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不再保留其他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後龍門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與其他自然保護地無交叉重疊。

另外,基於對龍門山風景名勝區的核心保護,從典型資源的分布、龍門山地貌的發育年齡與肌理、風景環境保護與培育的需要,對核心景區範圍進行劃定。核心景區總面積23.97平方公里,占風景名勝區總面積的37.50%。

劃分為3個景區

天台山景區、飛來峰景區、下臥龍谷景區

龍門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過渡的龍門山脈中段,以雄渾壯闊的龍門山地貌景觀為主要特色,兼有珍稀生物、森林、高山天象、冰雪霜露等景觀特色,是供觀光遊覽、科考科普、避暑休閒等活動的山嶽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根據該規劃,龍門山風景名勝區共分為3個景區,總面積40.51平方公里,三個景區分別為天台山景區、飛來峰景區、下臥龍谷景區;同時將形成風景名勝區——景區——景線——景點的游賞體系。

其中,天台山景區海拔約為1500米至2450米,面積16.54平方公里,包括天台寺、華光寺、天台山、杜鵑花林、峨眉含笑、龍池、尖尖山岩溶峰叢群等多個景點。該景區內遺存了天台寺等宗教寺廟的遺址,也遺存了部分地質遺蹟景觀。天台山區域海拔適中,冬季冰雪資源豐富。該規劃提出,景區以冬季賞雪、遺存觀光為游賞主題,應保存天台山現狀資源遺存,形成步行線路提供遊覽需求,利用冰雪資源,開展徒步登山和冬季玩雪的休閒遊覽體驗。

飛來峰景區海拔約為1300米至2260米,面積20.34平方公里,包括尖峰頂飛來峰、南方紅豆杉、日出雲海、一線天、仙山飛來、冒水洞瀑布、松風水月、珙桐林海、天麻坪、白鹿頸峽谷、亂草包、菜園地、鵝頸項等多個景點。該區域以飛來峰地質地貌景觀為主體,兼有南方紅豆杉、珙桐等珍稀動植物。在飛來峰可觀看日出、霧海等天象景觀。該規劃提出,景區以天象觀測、山嶽攬勝為游賞主題,應規劃登山線路,提供觀看天象和動植物景觀的區域。

下臥龍谷景區海拔約為1300米拔高到2060米,面積3.63平方公里,包括和尚山、涵青亭、獨樂晨光、坐石臨流、大龍潭、鴛鴦泉、火夾子溝、城牆崖、象鼻子、鷹嘴岩、大火地等多個景點。該景區水景資源豐富,有大量的地震遺蹟。該規劃提出,景區以遺蹟觀測、林間聽瀑為游賞主題,應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開放展示地質遺蹟景觀;同時在峽谷開敞區域,設置親水活動的場地,在瀑布區域建設觀景平台、風雨亭等遊覽設施,發展親水生態游,體驗空氣浴和森林浴。

同時,記者在規劃中看到,風景名勝區日遊客容量9300人次、日極限遊客容量15800人次,年遊客容量307萬人次。其中天台山景區的日遊客容量4000人次、日極限遊客容量為6800人次;飛來峰景區的日遊客容量3400人次、日極限遊客容量為5800人次;下臥龍谷景區的日遊客容量1900人次、日極限遊客容量為3200人次。

劃分為一、二、三級保護區

一級保護區嚴禁建設任何建築設施

根據保護和發展需要,規劃將風景區按功能劃分為特別保存區、風景遊覽區、風景恢復區、旅遊服務區和發展控制區。其中,特別保存區需要重點保護、涵養、維護,包括飛來峰景區與下臥龍谷景區,以生態保護為主要功能,除必需的科研、監測和保護外,嚴禁開展其他建設活動。風景遊覽區主要包括天台山景區,是開展遊覽欣賞、科普休閒等活動的主要區域,可開展必要的景觀建設。

風景恢復區為風景區內需要重點恢復、修復、培育、撫育的區域。該區域主要包括風景區與大熊貓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相接壤區域,為大熊貓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的緩衝區,以生態恢復與保護為主要功能。

旅遊服務區為風景區內旅遊服務設施集中區域。該區域以滿足規劃期內風景區旅遊發展需要為主,不得進行旅遊地產開發。發展控制區為鄉村集中建設分布的區域。該區以環境維護、景觀協調為主要功能,保留現有土地利用形式,是風景區居民聚居與旅遊服務的主要區域。

同時根據規劃,風景區將劃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保護區三個層次,實施分級保護控制,並對一級、二級保護區實施重點保護控制。

其中一級保護區(核心景區)總面積23.97平方公里,為龍門山地貌的集中展現區域,重點保護區內龍門山典型地貌景觀。一級保護區與功能分區的特別保存區相對應,除必需的科研、監測和防護設施外,嚴禁建設任何建築設施。

二級保護區總面積16.54平方公里,占風景名勝區總面積的25.87%,為森林植被培育與地貌保護的重點區域。二級保護區與功能分區的風景遊覽區相對應,應恢復生態與景觀環境,限制各類建設和人為活動,可安排直接為風景遊覽服務的相關設施,嚴格限制居民點的加建與擴建,嚴格限制遊覽性交通以外的機動交通工具進入本區。

三級保護區總面積23.41平方公里,占風景名勝區總面積的36.63%,為風景名勝區範圍內一二級保護區之外的所有區域,是風景名勝區重要的設施建設區、環境背景區和居民生產生活區。三級保護區與功能分區的風景恢復區、發展控制區、旅遊服務區相對應,可維持原有土地利用方式與形態,根據不同區域的主導功能合理安排旅遊服務設施和相關建設,區內建設應控制建設功能、建設規模、建設強度、建設高度和形式等,與風景環境相協調。

紅星新聞記者 林聰 圖據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官網

編輯 陳怡西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