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22年桂林消費十大投訴熱點

桂林生活網 發佈 2024-03-19T09:40:43.772774+00:00

暢通的投訴舉報渠道,高效的消費訴求解決途徑,是維護消費者權益,提升消費環境,提振消費信心的重要保障。 2022年,桂林消費者的投訴主要反映哪些問題?熱點問題的背後傳遞怎樣的信號?一份來自桂林市市場監管局12315投訴舉報指揮中心的權威數據報告來解答。

暢通的投訴舉報渠道,高效的消費訴求解決途徑,是維護消費者權益,提升消費環境,提振消費信心的重要保障。 2022年,桂林消費者的投訴主要反映哪些問題?熱點問題的背後傳遞怎樣的信號?一份來自桂林市市場監管局12315投訴舉報指揮中心的權威數據報告來解答。

讀數據

三種方式盤點2022年桂林消費投訴「前十強」

2022年,我市12315中心共接收投訴舉報諮詢54570件,其中投訴15997件,占比29%;舉報7800件,占比14%;諮詢30773件,占比57%。通過12315這條維權熱線,全年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達1757.16萬元。

從投訴的整體情況來看,2022年我市消費者投訴呈穩定態勢;從投訴內容來看,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安全、服務類消費、合同糾紛等方面得到廣泛關注。

在這些投訴中,按不同的方式劃分,呈現出不同的「曲線」。

按商品類型分,食品、家居用品、交通工具、首飾、房屋、服裝鞋帽、家用電器、裝修建材、藥品、通信產品排名前十位。與2021年相比,交通工具、藥品同比增長較快,其他類別增長相對較緩。

按投訴問題分,投訴量按占比大小依次為:合同、產品質量、食品安全、售後服務、價格、不正當競爭、廣告、安全問題、計量。與2021年相比,合同、價格等問題的投訴比例增長較快。

單就服務類投訴情況來看,餐飲和住宿服務、文化/娛樂/體育服務、美容/美發/洗浴服務、教育培訓服務、停車服務、旅遊服務、銷售服務、製作保養和修理服務、房屋裝修服務、專業技術服務居前十位。與2021年相比,教育培訓服務、停車服務、餐飲和住宿服務同比增長較快,其他服務類投訴增長相對較緩。

評熱點

2022年,這幾類投訴呈現新特點

記者採訪桂林市市場監管局12315中心了解到,從報告呈現出的情況來看,去年我市消費投訴在食品安全、老年消費、合同糾紛、攝影服務等方面呈現出新特點。

■網購食品投訴占比大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備受消費者關注的話題。近幾年,網購食品越來越成為消費者的首選,而由此引發的消費投訴也在增加。

從統計數據來看,去年全年我市共接收食品方面的投訴3490件,居商品類投訴首位,而其中外賣、網購等線上購買食品發生糾紛的投訴有1626件,在食品類投訴中占比達47%。這類投訴主要集中在標籤標識、混有異物、過保質期等。

針對這些問題,市場監管部門表示,除了持續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加大對食品違法行為的懲戒力度外,建議食品經營者也要增強意識,及時清點臨期、過期食品,做好進貨渠道、標籤標識的管理,守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一老一小」投訴問題較集中

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是備受關注和呵護的兩大群體。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成熟,針對老年消費群體和未成年人消費群體的「人性化服務」也應運而生。例如,不少電商平台推出老年模式、專屬客服來幫助老年人網購;遊戲公司則推出青少年模式,防止未成年人沉溺遊戲。而另一方面,有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消費維權意識不強、甄別能力弱、老年人群體普遍關注健康養生的特點誘導消費。

據12315中心工作人員分析,2022年老年人消費領域的投訴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商家以會銷、贈送禮品等方式虛假宣傳,誘導老年人花高價購買保健品或者理療儀器;二是以「低價游」「0元游」吸引老年人參加旅遊團,到旅遊目的地後帶去購物點高價購買玉石、保健品、乳膠床墊等用品;三是向老年人推銷理財產品,誇大收益隱瞞風險,從而騙取老年人的退休金養老金;四是網購、電視購物的產品質量和售後沒有保障,由於經營者在外地,給老年人維權增加了難度。而未成年投訴的問題也相對集中,主要是涉及大額充值遊戲、購買價格昂貴的動漫卡片等方面。

桂林市市場監管局相關人員表示,2023年將持續關注「一老一小」的消費問題,及時查處商家的違法行為,並給予老人和未成年人更貼心的消費教育,引導他們科學消費、理性消費。

■合同履約問題向多領域擴散

「契約精神」是營造誠實守信商業環境的重要保障,而簽訂消費合同就是契約精神的體現。

據統計,去年全年我市共接收合同問題的投訴3915件,同比增長55%。其中,利用預付式消費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投訴1420件,占比36%,同比增長45%;拒不履行合同約定的投訴1392件,占比36%,同比增長47%。

從合同涉及的消費類別來看,包括餐飲店、健身房、兒童樂園、培訓機構、美容美髮、交通工具等多個領域,呈現出向多領域擴散的特點。

談及合同投訴增長的原因,市場監管人員分析說,一方面受疫情、企業自身經營等因素影響,不少服務業經營者停業無法履行服務合同,甚至「跑路」,當消費者發現時早已人去樓空,引發了群體性投訴,而投訴時間的滯後也增加了維權難度;另一方面,一些商家吸引消費者充值後,提供的服務項目與約定的不一致、達不到約定效果、套餐項目額外加價、退費要被扣除手續費等問題也普遍存在。因此,在積極引導消費者與商家簽訂消費合同的同時,通過各種途徑提高經營者的服務意識,幫助他們樹立誠信理念也十分重要。

■攝影服務「套路」多

多元化的攝影服務是近年來備受消費者青睞的消費項目,而攝影服務的各種「套路」以及明碼標價背後的「隱形消費」常常讓消費者十分煩惱。

據統計,去年全年我市共接收攝影服務的投訴237件,同比增長87%。據分析,攝影服務的投訴主要有4個方面:一是攝影館在小紅書、抖音、美團等平台發布優惠團購活動,消費者購買後到店被告知無法使用;二是拍攝寫真時,提供的服裝、妝容、照片數量均與宣傳不符,如要更換需要加價,並捆綁銷售其他拍攝套餐;三是拍攝完後商家遲遲不提供相冊,修片質量差等;四是商家不同意退款,或者退款需要扣除手續費,等等。

針對這類投訴,市場監管人員表示,攝影服務行業魚龍混雜的現象普遍存在,如何創新方式加強監管,並完善規範行業標準等問題值得關注和探討。

來源:桂林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