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良電影《少林三十六房》:拍攝幕後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白羽居士 發佈 2024-03-19T17:39:59.431913+00:00

沒有電影《少林三十六房》,就沒有後來的《少林寺》與《南北少林》。這部電影與以往不同的武俠片相比,更加側重於手、眼、身、法、步的訓練而大獲成功。這部電影與同時期的《蛇形刁手》一樣,都對後來的武俠電影產生了深遠影響。

沒有電影《少林三十六房》,就沒有後來的《少林寺》與《南北少林》。這部電影與以往不同的武俠片相比,更加側重於手、眼、身、法、步的訓練而大獲成功。這部電影與同時期的《蛇形刁手》一樣,都對後來的武俠電影產生了深遠影響。那麼這部由倪匡編劇,劉家輝主演的電影還有哪些幕後故事,今天白羽就帶大家領略一下。

一、導演劉家良

《少林三十六房》是導演劉家良的代表作之一。眾所周知,劉家良出生武術世家,正宗的南少林嫡系傳人。在他的採訪中多次提到自己的師承:陸阿采傳武於黃飛鴻,黃飛鴻傳授於林世榮,林世榮收劉湛為徒,劉湛的兒子就是劉家良,乾兒子就是本片主演劉家輝。劉家良在1963年開始擔任武術指導,拍攝《雲海玉弓緣》時一舉成名。

劉家良加入邵氏電影公司之後就與大導演張徹展開合作,1966年的《邊城三俠》一炮而紅,接下來在《金燕子》、《馬永貞》、《刺馬》等多部影片中大放異彩,成為邵氏不可或缺的武術指導。

入行十年,劉家良終於開始獨立執導電影,風靡一時的「邵氏」武俠片卻開始出現衰落之勢。拳拳到肉頭,硬橋硬馬的武打設計,讓觀眾審美疲勞,票房也開始大面積萎縮。

於是,大導演們開始另闢蹊徑尋找新的創作源泉。張徹大力改編金庸作品,成為正統武俠片的開路先鋒。楚原深挖古龍作品,成為奇情武俠片的開山鼻祖。唯有劉家良還在耐心地打磨傳統古典功夫片,使之盡善盡美。

1974年,劉家良與張徹導演的電影《洪熙官與方世玉》算是打開了少林功夫片的先河,接下來的《神打》、《黃飛鴻與陸阿采》在票房大賣的同時,也為劉家良固定了嶺南武學流派的拍攝風格。1978年《少林三十六房》票房大賣,再度掀起了少林武學的熱潮,為後來《少林寺》誕生創造了必要條件。等到劉家良拍攝《南北少林》時,已經是駕輕就熟了。

二、少林功夫的展示

在當時,無論是胡金銓的《龍門客棧》或者是張徹的《獨臂刀》,主人公出場就是大俠,武力值爆表,主人公的習武過程大多省略不提。到了劉家良這裡,主人公要接受肉體和意志的雙重磨練之後,才能下山行俠仗義。

《少林三十六房》的開場就是三德和尚在雨中練拳的鏡頭,據劉家良說,在拍攝電影《螳螂》時,有一天在水塘附近,看到雨水打在光亮的石頭上非常好看,於是他就聯想到雨水打在光頭上也非常好看,於是就有了該片的拍攝靈感。

武僧們閃亮的光頭,清晰的肌肉線條,身上晶瑩的汗珠,搭配精湛的武打動作,構建出一個少林寺熱火朝天的習武氛圍,使得觀眾能夠跟著三德和尚一起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影片中講述了劉裕德的成為一代高僧三德和尚的經過,

為了練習臂力,他要將水桶提到高處,手臂不能彎曲;

為了練習目力,他要盯著不斷搖動的燭火,不能轉頭;

為了練習頭功,他要用腦袋頂開堅實的沙包。

在影片結構上,少林三十六房更像是一個少林武功的晉級賽,從拳腳到兵刃,從青銅到王者。每一房的設計都新穎別致,不落俗套,從中可見老一輩電影人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導演利用三十五房的設定,將少林武功招式拆解開來,把輕功、鐵腿功、鐵頭功等等逐一展示,讓觀眾對於習武之人的鍛鍊之路有了感性的認識。其次,導演在兵器的選擇上也選擇了長刀、彎刀、長棍、鐵鏟、柳葉雙刀,三節棍等等配合使用,使該片更像是一部兵器對練的百科全書,立體地展示了功夫的方方面面。

影片的結構、故事的推進都簡單直接,一切情節都是為下一場打鬥服務,每一個鏡頭都滲透著導演對武術的熱愛。在片中,基本沿用了傳統的升格降格鏡頭,三德的武功也很少出現跳躍鏡頭,顯示出連貫紮實的武術功底。

三、電影的拍攝

影片採用了三段式結構,前三分之一講述的是清軍入關後殺掉劉德裕全家,劉德裕來到南少林學藝。中間段在少林寺學藝的過程長達一個小時,在後半段的三德以三節棍大破柳葉刀以及下山決戰甚至都不到五分鐘。

這種鬆緊結構安排的恰到好處,比起後來的武俠電影用20分鐘都打不死一個反派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後半段的環節中,更是亮點紛呈。拳腳棍刀,短打長攻,軟硬兵刃,武打招式從頭到尾不重複,所有動作都是一氣呵成,讓人目不暇接,大呼過癮。

在影片中,三德和尚只是學武,從未修禪。為了彌補這一漏洞,導演塑造了慈悲為懷的方丈一角。在所有人反對的情況下,為三德大開方便之門,不斷提升三德的地位讓他循序漸進打下基礎,在他懈怠的時候提點使之不斷進步,在三德藝成之後以懲罰的方式讓他離寺下山,了卻因果。

特別是三德遇到柳葉戒刀的難關之後,方丈讓他去砍竹子,三德受到啟發研究出了「三截棍」。將佛法度人有萬千法門的宗旨,以「禪」「武」合一的形式展示出來,讓整部電影有了更深刻的文化屬性。

前文講過,劉家良大膽啟用了還是新人的劉家輝擔任主角,劉家輝身材挺拔俊秀,肌肉賁張,眉宇間自帶凜然正氣,純良中又蘊含一絲凌厲,跟角色人物非常貼合。

《少林三十六房》搏擊真實,動作精良,剪輯流暢,情節新奇,風格輕鬆。一經上映票房狂收300萬港幣,創下邵氏功夫片的最高記錄,甚至蓋過了同年十月上映的《蛇形刁手》。因此,許多海外觀眾甚至將其當成少林功夫的教學片。這部四十五年前的作品,即使是今天看來,依舊是精彩絕倫。

功夫片的黃金歲月已經遠去,如今我們只能從那些帶著歲月痕跡的影片中追憶大師,尋找功夫片的過往。那些華人武行用血汗和生命出演的功夫片,早已深深根植在全世界的腦海中,代表著中華文化的精神,永遠為世人所記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