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柳腔做鳥籠,外國友人沉浸式體驗非遺文化

半島都市報 發佈 2024-03-20T00:56:04.988232+00:00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兆慧 通訊員 於思瑋3月19日,來自青島通濟實驗學校的英國籍外教Julian Millidge走進即墨區移風店鎮,沉浸式體驗地方傳統戲曲柳腔和大歐鳥籠,近距離感受中國非遺文化。Julian穿戲服、帶行頭,小生扮相沉浸式體驗柳腔表演。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兆慧 通訊員 於思瑋

3月19日,來自青島通濟實驗學校的英國籍外教Julian Millidge走進即墨區移風店鎮,沉浸式體驗地方傳統戲曲柳腔和大歐鳥籠,近距離感受中國非遺文化。

Julian穿戲服、帶行頭,小生扮相沉浸式體驗柳腔表演。

「柳腔起源於即墨區大沽河流域,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因其表演清新質樸、風趣生動,被譽為『膠東之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柳腔博物館,講解員向Julian介紹了柳腔的起源與發展。隨後,在柳腔老師的帶領下,Julian穿戲服、帶行頭,打扮成小生扮相,沉浸式學習柳腔表演的形體動作和經典唱段。

「賢妹,你來看吶。」水袖一甩,眼神一定,他一板一眼的學唱引來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感受中國傳統戲曲柳腔,體驗感非常好,即墨柳腔太棒了!」通過親身體驗,Julian對柳腔表演讚不絕口。

Julian學習了解鳥籠製作技藝。

隨後,Julian又來到了大歐村的鳥籠記憶館展館,深入了解了大歐鳥籠的發展歷史,參觀了鳥籠的成品及其延伸物件。「這個鳥籠的高度是可以調節的,但是這項工藝的技術要求很高,需要保證上下銜接嚴絲合縫,才能實現高度的順暢調節。」在一個近2米高的鳥籠前,講解員告訴Julian,完成這樣一個作品需要半個多月的時間。

「太神奇了!」對於中國手藝人的精湛技藝,他不禁感嘆起來。為了讓他更深刻的了解鳥籠製作技藝,現場特意安排了體驗環節,Julian自己動手嘗試穿籠絲等工藝。據了解,大歐鳥籠製作始於明代,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大歐村是目前中國江北最大的鳥籠加工專業村,產品遠銷美國、法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

通過深入體驗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產,Julian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感觸:「我在青島生活7年了,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體驗中國的非遺,感覺非常棒,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機會了解更多中國的傳統文化。」

Julian體驗鳥籠製作。

近年來,即墨區大力做好非遺的傳承、保護與宣推,通過舉辦國際非遺文化節等一系列活動,邀請來自法國、巴基斯坦、蒙古、泰國等國家的國際友人,走進即墨參觀體驗非遺文化,進一步做好跨文化交流傳播,增進外國友人對中國文化的了解、認知與喜愛,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關鍵字: